随着幕前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的悠扬召唤,遥远的主题回音袅袅飘出,而后《安魂曲》磅礴袭来——造势许久的法国音乐剧《摇滚莫扎特》终于在己亥年元宵节过后,挟带强烈的叛逆个性、浓重的开放互动式舞台呈现以及“法扎”乐迷们的万千宠爱,2月22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酷帅亮相,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摇滚莫扎特历史背景?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摇滚莫扎特历史背景(从内到外的叛逆狂欢)

摇滚莫扎特历史背景

随着幕前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的悠扬召唤,遥远的主题回音袅袅飘出,而后《安魂曲》磅礴袭来——造势许久的法国音乐剧《摇滚莫扎特》终于在己亥年元宵节过后,挟带强烈的叛逆个性、浓重的开放互动式舞台呈现以及“法扎”乐迷们的万千宠爱,2月22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酷帅亮相。

如果说开场恢弘的古典音乐背景和芭蕾足尖为要素的融合舞蹈,把时光瞬间拉到了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奥地利萨尔茨堡大教堂,那么,当莫扎特的角色追随一群艳丽女孩甫一登场,其放浪的行动、烟熏妆配以华靡时装的造型,则立刻让“音乐神童”的人设从小清新秒变朋克偶像。随后的自信、执拗和不驯,又让莫扎特的骨气、锋芒傲然玉立。被剧迷乐迷们昵称为“法扎”的这部法式音乐剧,摇滚与古典合流、冲撞、呼应的类型化样貌,豁然显现。

较之常规音乐剧,该剧有着与众不同的极强风格样式。剧情也没有小心翼翼地描摹史上莫扎特的“真实”,而是以当代人的理念、理解和情感寄托,给予了近乎颠覆的形象假定。这假定,出自对莫扎特作品的深度共鸣。通过他身处古典音乐后期时代,以宫廷风兼具流行、注重情趣、突出小人物甚至离经叛道人物描摹的创作取向,洗炼出莫扎特灵魂深处必有的不羁与反叛,抛弃传统表述中集优雅、宠爱、荣耀于一身的惯常概念。

与这个核心设定相契合的,是法版《摇滚莫扎特》从创作到传播的全貌创新。戏剧性、文学性的完美不是它的重点目标,音乐或曰首首单曲才是绝对主角。但作为绝对主角的音乐表达,是牢牢镶嵌在剧情之中的,并无游离,这是一个坚实的前提基础。说戏剧性、文学性成为非重点,也是相对于传统的考究、严谨而言。整体上,该剧戏剧架构和脉络走向,人物性格、行为动机、内心情感与纠葛,依然明朗合理,虽然是粗线条般地存在。

剧情从莫扎特17岁的出游展开,主人公的叛逆在亲情、爱情、创作、社交、自我焦灼等等各个层面爆发。在莫扎特优美的古典器乐、声乐曲与摇滚歌曲的对峙和多声部交互中,也在他《后宫诱逃》《费加罗的婚礼》《唐璜》等歌剧中的人物和创作纠葛里,包括最后诡秘莫测的《安魂曲》,无不昭示或衬映莫扎特对心灵自由的向往和现实困顿。叛逆与强权、世俗的喜剧和悲剧,交替扭绞着终结了天才的一生,剧中曲《纹我》《闪开别挡我道》,更是对主人公最具力度的阐释。

作为剧中的另一极,音乐家萨列里的人设同样被赋予全新假定,成为极具心理矛盾冲突的人物。与伯爵罗森博格等丑角式人物相比,萨列里对艺术的不凡卓识和对莫扎特抑不住的内心嫉羡并重。角色的处理外在直接,演员洛朗·班的炫酷造型和帅气表演,某种程度上甚至盖过被粉丝称为“小米”的莫扎特饰演者米开朗基罗·勒孔特。自我双向对立的矛盾心态,在角色唱段中演绎精彩,如《美好的痛苦》《后宫诱逃》后的《杀人交响曲》、二重唱《纵情生活》等。但萨列里总体塑造得简明,有些可惜,也是这部剧的风格惯性所致。

莫扎特的父亲,作为莫扎特的监护人、音乐导师、经纪人,对儿子抱有无限的期待。他始终为莫扎特寻找着最为坚实的“靠山”,始终以严苛的标准要求着莫扎特。从一直保有的“恭谨”到第二幕伊始父子冲突爆发,再到父亲去世陷入的深深怀恋和哀伤,构成了莫扎特叛逆与柔软的反差。包括爱情在内的爱之痛,是摇滚重彩里一道小夜曲般的情感幽光。

该剧的舞蹈语汇,虽然没有特别光耀的亮点,但在我看来,舞蹈的古典与现代融汇,超过了音乐部分。古典音乐尽力地保留原貌,再与摇滚对接,虽有强烈张力和趣味,可在某些衔接上,还是会有跳荡和调性冲突、走板的感觉。舞蹈作为有机构成,芭蕾、宫廷小步舞与现代爵士、嘻哈等流行舞蹈的杂糅,更加浑成一色。法国宫廷场景中,仅剩裙撑和内裙的宫廷贵妇与群臣的歌舞段落,嘲讽性鲜亮;总在忧郁和阴沉压抑中闪现的小丑、黑衣人、带犄角的魔鬼之舞,打造出特定人物心境和舞台氛围,把潜在意念化作直观准确的表达。

粉丝效应,是法版《摇滚莫扎特》的最大亮点,也是最具争议的吐槽点。剧中唱段单曲的优质先期传播,是创作和推广的成功,预先积累下众多拥趸。现场表演中,演员与粉丝的刻意互动,加之粉丝听到熟悉的前奏便欢呼,前置于剧情发展的“应激反应”,使现场狂潮迭起。但对习惯沉浸于剧情、更愿悄然感受人物的那些观众来说,这无形中是一种“剧透”加打断情绪梳理的“干扰”,生发出剧场需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两极纠结现象。同时,被强化的小段落效应和观众互动,更加放大了该剧本身在细节有机联结、缜密、细腻上的“不足”。之所以给“不足”加上引号,我认为这是创作者因风格而主动选择的弃用,不是“没做到”。但是否确实“不需要”做到,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也取决于到底更看重什么。

巡演版放弃了现场乐队,也令人惋惜。现场乐队对于音乐类戏剧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况且注重粉丝效应、注重单曲表达、打造演唱会式现场效果,其实更需要现场乐队的助力,也能给演员更大的临场表演空间。剧中以留白的方式,给罗森博格伯爵的谐谑即兴开出了一片“自留地”,正是最好的释例。

法语音乐剧《摇滚莫扎特》现象,映出艺术和市场果真是相爱相杀的一对儿,在剧场中永远矛盾和相互需求着。不过,这不也正是古往今来“莫扎特”们的苦恼么?

来源: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