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皇城相府,人们总能联想到其主人陈廷敬。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四月,73岁的陈廷敬去世。比陈廷敬小16岁的康熙皇帝不仅率大臣侍卫奠洒,并令各部院满、汉大臣前往吊祭,还亲笔写了挽诗,赐祭葬典礼,十分隆重,谥曰文贞。

陈廷敬死了康熙哭了(康熙老师陈廷敬)(1)

沿阳城县皇城村向北2公里,就是静坪山,山上有座“紫芸阡”,陈氏祖坟就坐落在此。“世传诗赋重,名在独遗荣。去岁伤元辅,连年痛大羹。朝恩葵忠励,国典玉衡平。儒雅空阶叹,长嗟光润生。”过紫芸阡石牌坊北行,正中是一座高大的碑亭,亭内石碑上,是刻有康熙帝为陈廷敬书写的挽诗。

陈廷敬死了康熙哭了(康熙老师陈廷敬)(2)

墓地入口是一座豪华的石牌坊,中间刻有:皇恩宠赐,辅弼鼎臣。

陈廷敬死了康熙哭了(康熙老师陈廷敬)(3)

陈廷敬死了康熙哭了(康熙老师陈廷敬)(4)

路中间是刻有挽诗的碑亭。

陈廷敬死了康熙哭了(康熙老师陈廷敬)(5)

陈廷敬从中了进士入宫为官,可以说是庶出为官,没有任何背景可以依靠,但却经历了长达五十三年的官场生活。还担任《康熙字典》的总裁官一职,虽他在世前并没有见到《康熙字典》的出版,但这个字典能完成是有他很大的功劳的。

陈廷敬死了康熙哭了(康熙老师陈廷敬)(6)

陈廷敬死了康熙哭了(康熙老师陈廷敬)(7)

陈廷敬死了康熙哭了(康熙老师陈廷敬)(8)

陈廷敬墓甬道左右两侧,布列石虎、石羊、石马、石人四对石像生(帝王陵墓前安设的石人、石兽统称石像生,主要是显示墓主的身份等级地位,也有驱邪、镇墓的含义)。从雕刻来看,刻工细腻,颇为珍贵。这些石像生分立于种植的绿篱之内。

陈廷敬死了康熙哭了(康熙老师陈廷敬)(9)

正是由于绿篱的存在,掩映在绿色中的石像生“动”了起来:南面的一只石虎下巴正好够着绿篱,露出大大的脑袋,似乎正在偷偷地寻找对面的同伴“藏”在何处;对面的石虎则躲在绿篱后面,大概在侧耳“偷听”同伴有何“动静”,憨态可掬的模样,让人不免忍俊不禁。

陈廷敬死了康熙哭了(康熙老师陈廷敬)(10)

旁边一对石马好像对旁边石虎的“捉迷藏”没多大兴趣,埋头在绿篱中津津有味地“低头吃草”;一对石羊则完全没有“踪影”,而是在饱餐之后,弯曲双腿窝在草丛中,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

陈廷敬死了康熙哭了(康熙老师陈廷敬)(11)

站立两旁的两名武将石像更为有趣,在阳光之下,由于绿篱的遮挡,南北两面的武将“端坐”绿荫间乘凉,眼前的石虎、石马、石羊的“举动”,成为二人聊天的谈资。

陈廷敬死了康熙哭了(康熙老师陈廷敬)(12)

沿着甬道向东,穿过祭亭,就是陈廷敬墓,坟冢前有碑亭,内置康熙皇帝“诜授光禄大夫公经筵讲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赐谥文贞陈公暨配一品夫人王、太夫人李太君合葬墓”。碑文是陈廷敬之子翰林学院编修陈壮履临摹康熙御笔所书。

陈廷敬死了康熙哭了(康熙老师陈廷敬)(13)

陈廷敬的墓在祭亭通道的东边,坟墓前立有石碑,碑文是由陈廷敬之子所书,据当地村民了解到,陈廷敬是和自己的两位夫人合葬的,而随着时间推移,他的子孙先后也葬在此墓的周围。因来此地参观的游人较少,故得到很好的保存。

陈廷敬死了康熙哭了(康熙老师陈廷敬)(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