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门弄斧

班门弄斧,是指在鲁班的门前舞弄大斧,意思是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有不自量力之意。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这则成语出自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鲁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公输氏,名般(通“班”),春秋时期鲁国人(山东滕州,建有鲁班纪念馆),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有着非凡的木匠技艺和丰富的制作经验,现在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钻、刨子、铲子、曲尺(矩,鲁班尺),划线用的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出来的。并据传他还写就了一本传关于土木建筑类的奇书《鲁班书》,由此鲁班被视为木匠的祖师爷,直到现在我国还设立了“鲁班奖”,表彰国家优质建筑工程。这里就说几个关于鲁班的故事。

儿童成语班门弄斧故事(成语故事-班门弄斧)(1)

传说锯子也是鲁班所发明,相传有一次他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渗出血来,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鲁班就从这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传说鲁班为楚国的水军发明了“钩”和“拒”,当敌军处于劣势时,“钩”能把敌军的船钩住,不让它逃跑;当敌军处于优势时,“拒”能抵挡住敌军的船只,不让它追击。楚军有了钩、拒后,无往不胜,鲁班也无愧为军工专家。一天,鲁班向墨子夸耀说:“我有舟战的钩和拒,你的义也有钩和拒吗?”,墨子是主张和平、反对战争,鼓励人们相敬、相爱,仁义至上的。他于是回答:“我是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你用钩钩人,人家也会钩你;你用拒拒人,人家会用拒拒你。你说‘义’的钩拒,难道不比‘舟’的钩拒强吗。”,鲁班无言以对。

鲁班又拿出他的发明:一只木鹊,它可以连飞三天而不落地。墨子却说:“这木鹊还不如一个普通工匠顷刻间削出来的一个车辖,车辖一装在车轴上,车子就可以负重五十石东西;而你的鹊有何实际作用呢?木匠做的东西,有利于人的称为巧,无利于人的只能叫作拙。”,鲁班听完,深知墨子的哲理。

鲁班曾做云梯助楚国攻宋,墨子前来阻拦出兵,在楚王宫中以衣带为城,以竹片为器,与鲁班相斗,鲁班的攻城器械都用尽了,墨子的守城办法还有余,最终鲁班心服口服,而楚王也放弃攻宋。这也引出了另一个成语“墨守成规”。

另外还有一个和“班门弄斧”相关的有趣故事。有一次,明代诗人梅之焕来采石矶凭吊李白。采石矶是民间传说中著名唐代诗人李白晚年游览采石江时,见水中之月,清澈透明,竟探身去捉,便堕江而殁的地方。由于李白在此留下过足迹,因此传说纷起,并留下了不少名胜,如李白墓、谪仙楼、捉月亭等等。采石矶也因此成了旅游胜地。这天,梅之焕来到采石矶旁的李白墓,一看却心中大为不满,矶上、墓上,凡墓前可以写字的地方,都被人留有诗句,那些文章狗屁不通,却想冒充风雅的游人,竟在被称为“诗仙”的李白的墓上胡诌乱题,那些拙劣诗句的作者,又有什么脸在李白面前舞文弄墨呢?真是可笑之极!梅之焕心中越想越不是滋味,感慨之余,挥笔题了一首诗:“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梅之焕虽然是嘲讽了别人,可惜他也是那个题诗的人啊!(在此呼吁,文明游览,拒绝乱涂乱画)

注:班门弄斧,近义词:布鼓雷门、贻笑大方、东施效颦; 反义词:虚怀若谷、自知之明、知人之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