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任泽平给大家捅了一个大新闻。
他在微博上称,央行应多印2万亿元建立鼓励生育基金,用10年时间可多生5000万孩子,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
随后梁建章也进行了呼应,认可了这种办法。
不出意外,二人被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为啥被骂?
因为大家都知道多印2万亿是个啥意思。钱多了2万亿,但商品不变,结果自然就是通货膨胀。
大家的生活已经很难,为什么还要折磨自己?
所以这二位找骂,很正常。
不过他们挑的这个话题——怎么样能提高生育率,很有意义。咱们拿他们当引子也来思考一下。
壹想明白这事,首先得明白生育率为什么上不去。
是没指标,是不喜欢,还是生不起?
没指标?
2019年的1465万新生人口里,有超过59.5%是二胎,竟然比首胎还多。
二胎已经如此卖力,但结果却是新生儿数量仍然还是连年下降,说明大量生育人口放弃了首胎指标。
是不喜欢?
要知道生殖繁衍可是物种的本能。不管你高不高兴,人再高级、主观能动性再强,也得服从物种的进化规律。
而能让现代人能够抵御住基因的力量,进行自我毁灭的,一定得是有一个强有力的外力作用。
那么是生不起?
BINGO!答对了。
时代财经曾经以中产家庭为例,按高端和大众两种养育路线算了一笔账。
结论是普通大众家庭从怀孕到养育孩子到15岁,花费接近52万;而高端养育,给孩子最好的生活与教育,则约430万。
生一个孩子相当于背负了一个20年的按揭。
这才到初中,还没算将来买房之类的生活负担——众所周知,买房是个大数。
这还没完。
钱能解决的都不是大事,怕的是钱解决不了的。
比起可计量的生活成本来说,挑战更大的是难以计量的责任感。
父母有了孩子,都恨不得把全世界最美好的事情给了他。
按揭还有个数,但养孩子没有数,你会顶着自己的天花板来养育他,就这还要担心他输在起跑线上。
这种显性和隐形的巨大成本,简直就是完美的避孕药。
所以,当把影响因素都拆开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绝大多数人不生孩子不是因为没指标,也不是因为不想生,而是因为生不起。
因此,生育问题不是指标的问题,也跟生孩子的成本没关系,而是养育成本太高的问题。
这事也可以反过来想,生一个孩子奖励一千万,你觉得还用讲道理吗?
大家肯定是有指标要上,没有指标,创造指标也要上!
所以,说到底生育问题是个经济问题。
贰那么解决生育问题,就得靠投入。靠冥想和精神鼓励,人是不会自动怀孕的。
投入就是花钱。
只要有人能够把养育成本解决掉,生育意愿自然就上来了。
那么花谁的钱?
谁的钱那么富裕,能够转移支付给生育人口呢?
经济体系里有三大市场主体,企业、个人和政府。
既然要花钱,这钱就一定得出在其中一位身上。
企业吗?
利润是从生产循环中出来的。
而企业是生产流程的组织单位。
如果企业创造出足够的利润,那么可以用专项税费的方式,来填补养育成本。
但在现在这个经济下行阶段中,企业在转轨转型和疫情的三重打击下天天处在濒死边缘,能活下来不跟社会添负担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你让它再出钱补贴生育,这不现实 。
个人吗?
个人虽然是一大类市场参与主体,但其实跟企业情况是一样的,大家只是在利润分配的不同位置而已。
企业要是没钱,那么个人也没钱。所以你让个人出钱补贴生育,也不现实 。
那么就只剩下政府了。
政府有钱吗?
政府财政年年赤字,至少账面上也是没钱。
那么就只剩一个办法了。
对,就是你猜到的,那就是印钱。
所以,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任泽平梁建章的“印钱鼓励生育”了。
社会资源就这么多,你投入到这里,那里就得亏一块。
算经济账只是一个数字,但算政治账就得考虑操作的可行性,得考虑利益分配和利益驱动的问题。
既然谁都不愿意出钱,那就只能是印钱。
这就是二位的逻辑。
所以,大家看“印钱鼓励生育”是在就经济说经济,而这二位其实是在讨论政治经济学,在看怎么样能够用再分配的方式把事情办了。
叁当年王安石变法的时候,王安石和司马光之间曾经就财政改革有过激烈的争论。
王安石想通过“理财”来充盈国库。
但司马光的反对相当有力,他说“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争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这就是说,天下之财是有数的,不在民则在官,你的理财会让百姓受损,危害甚至比加税还严重。
现在生育问题也是同样。你不花钱,这事办不了;你要想把这事办了,就得让百姓受损。
那么,究竟能不能两全其美皆大欢喜?
幸好现在的经济体系不同宋朝,所以还真其他办法能够两全其美,比如印钱。
印钱既不用企业和个人掏钱,又能够增加生育基金,一举两得。
所以任泽平才说:
现在只有这个办法最务实最有效可行。
理解归理解,但我并也不认同他们的方案。因为这些对生育问题的讨论都聚错了焦。
人口数量并不是最紧要的问题,人口质量才是。
眼下遭遇35岁危机的人大把大把,明显人力过剩。你不把这个问题解决掉,谁敢生呢?
难道生出来就是让他们去体验社会淘汰吗?
所以当务之急是把眼下存量的这些人力用好,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体现价值。
发挥好了,他们都是人力资源;发挥不好,这就都是社会包袱。
人口始终处于创造财富的增量过程中,他自然就有生育能力;人口始终处于消耗自己的减量过程中,他自然就会拒绝生育。
让每一个人体现出他们的价值,让每一个人有自我实现的机会,就是对养育成本和生育意愿的最大支持。
点击链接,欢迎关注塔哥FRM:「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