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予倩(1889年5月12日一1962年9月21日),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市,中国内地作家、编剧、导演、京剧表演艺术家,与梅兰芳并称为“北梅南欧”。先后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明治大学。广西省立艺术馆(现广西壮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首任馆长。

梅兰芳演戏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跟着大师学赏戏)(1)

1926年,加入南国社,创作剧本《潘金莲》等。1931年,加入“左联”,抗战时期编写历史剧《忠王李秀成》等。抗战胜利后编导《关不住的春光》等电影。

梅兰芳演戏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跟着大师学赏戏)(2)

欧阳予倩(右)舞台形象

本文为欧阳予倩于1954年4月为纪念梅兰芳舞台生活五十年所作,原文载于《一得余抄》一书,作家出版社1959年版

梅兰芳先生在全国各处一直受着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同时拥有国际间的声誉,梅先生的名字在苏联和其他国家也是响亮的。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和他所得的声誉是相称的,当之无愧的。

梅先生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主要在于他真正热爱艺术,力求进步,把经过长期的、高度的劳动而获得的艺术成就为人民服务。

做一个演员,必须具备先天的条件。有的人可能成为科学家、政治家、工程师,但不一定能成为演员。所以有许多梨园世家的子弟,也不一定成为好演员。

梅兰芳演戏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跟着大师学赏戏)(3)

梅先生作为一个戏曲演员,具备了一切应有的条件。但是天赋的条件,绝不能够保证他成为一个好演员,更不能保证成为一个表演艺术家。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好演员必须经过系统的学习;必须有长期的丰富的艺术修养;总的说起来就是劳动的积累。

高尔基说:“天才就是劳动。”梅先生是从小学戏的,他从过好几个有名的先生,经过严格的、有系统的训练,无论是唱工、做工、武工,在他少年时候,就打好了稳固的基础。

他什么戏都爱看,对于各种地方戏都能去细心体会吸取它们的优点,得到很丰富的观摩学习。昆曲,他学习得很多,还很精。他无论学什么都是老老实实、从不丝毫苟且。他学过绘画,对各种艺术品的鉴赏也下过工夫。

他在成名之后,也从来没有间断过学习,吊嗓子、练武工是每天必须坚持的功课。每一个戏一一不论是旧有的还是新排的,不到十分纯熟,绝不轻易搬上舞台。

到了今天他已经60岁,也从来没有间断过学习和锻炼,每天都还是有一定的功课。就这样数十年如一日。

一个爱惜自己的艺术创作、对观众负责的演员绝不甘心炒现饭。即使一个极微细的动作也绝不轻易放过,要求演一次有一次的长进,一次比一次精练,这样才能够不油,这样才能够经常保持一定的演技标准。

梅先生演戏是异常细致的,不论是剧本、唱工、做工、舞蹈,他总是经常不断地加工琢磨,反复推敲,以求尽善尽美,这是真正爱好艺术、尊重职业的表现,同时也是忠实地对观众负责,观众也就始终信任他。

梅先生继承了京戏悠久的优良的传统,在旦角的表演艺术方面,说他已经吸取了过去许多名旦角演戏的精华而集其大成,这是丝毫也不夸张的。他对传统的戏曲表演艺术能够完全掌握之后,便从原有的基础上有很多的发展

中国戏曲的特点有唱,有白,有舞,还有占很重分量的戏剧表演(做工),但是这些部分,以前有的戏结合得好,有的戏结合得不好,到现在为止,也还有许多结合得不完全好的。

过去我们把角色分成生、旦、净、末、丑等各种不同的类型,彼此之间界线分明,不能逾越。即以旦角而论,青衣和花旦是两个不同的行当,从王瑶卿先生起就很明显地把这两个行当的界限打破了。可是把各种旦角(青衣、花旦、闺门旦、贴旦、刀马旦等)的表演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灵活运用,却是从梅先生开始。

表现在他能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运用他纯熟的表演技术,创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例如装疯的赵艳容(《宇宙锋》)、惊梦的杜丽娘、葬花的林黛玉、撕扇的晴雯;此外,如花木兰、萧桂英、梁红玉、白素贞、穆桂英、薛金莲、玉堂春、虞姬、西施、杨玉环;还有像嫦娥、洛神、天女之类,这些女性,他都能各如其分地赋予以形象。而在表演当中,他能够把歌、舞和戏剧动作结合得天衣无缝,这是新的创造,也是京戏表演艺术新的成就。

梅兰芳演戏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跟着大师学赏戏)(4)

梅兰芳与周信芳

有些旧的戏,如《字宙锋》《讨渔税》《游园惊梦》《水斗》《断桥》《玉堂春》等等,是许多人都会演的,但由于角色类型的限制、表演程式的限制、演员文化水平的限制、艺术观点的限制,就会使角色的形象不够生动、不够真实,甚至于被歪曲而流于庸俗,最重要的是演员扮演一个角色,必然要欢喜这个角色,要为这个角色的性格、感情和他们的遭遇所感动,然后把他所感动的东西,通过艺术形象去感动观众。如若不然,他的演技就不可能是现实主义的,必然流于形式主义。

梅先生是能够用他由衷的感情来演戏的,他所表演的几个有反抗性的女性都很成功,这些大都是旧戏,可是梅先生在几十年的演出当中,曾经不断地反复加以研究,适当地作了修改,去掉了其中某些糟粕部分,具中的精华更显著地表达出来,这也就是和一般的演出不同的地力。

京剧的表演技术,包含着唱、做、念、打四种。旧时把这四种开,就有所谓唱工戏、做工戏、武戏等等。到了梅先生的一代,一些有才能的艺人,就逐渐把这四种东西结合起来了,但是有的结合得好,有的结合得不大好,梅先生是把这四种东西结合得最好的一个。因为梅先生唱工、做工、念白、武工都经过长期的正规的勤修苦练,所以每一样他都很精通

他的唱工力求切合人物的感情而不过分追求腔调的新奇,所以显得腔圆字正,明快大方;他的做工以细腻熨帖恰合身份见长;他的道白有他独特风格;至于武工,不但步法严整,节奏准确,姿态优美,而且显得出有一种内在的含蓄一一这就是说把原有的"把子"加以提炼,进一步成了美丽的舞蹈。同时他在这个基础上,从武戏里,从旦角的各种身段里选出素材,把它们组织起来,创造出了好几种古典舞蹈,如《天女散花》《嫦娥奔月》《洛神》《西施》《霸王别姬》《太真外传》《麻姑献寿》等在舞蹈方面都有新的表现。这样就使京戏旦角的表演艺术更加丰富而有了发展。

梅先生在表演艺术方面的成就和贡献是大的,对于如何接受遗产,如何进行戏曲改革,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梅先生的戏德是值得每一个演员引为模的。他是个真正爱好艺术的演员一一除了经常不断地用基本练习来锻炼自己,每逢出演的日子必定要把所演的戏温习一番,做好一切应有的准备。

演完戏回到家里,他本能地把台上的情景回味一下,演得好便觉轻松愉快一一用他自己的话:"睡在床上都舒服。"如果有些不妥当,或是出了点儿小岔子,便感觉沉重,翻来覆去地想。

梅兰芳演戏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跟着大师学赏戏)(5)

梅兰芳与欧阳予倩

他一到台上就把整个身心放在戏里,从不许有丝毫松懈。他从来不曾因自己有不愉快的事而令观众有所觉察,无论什么时候他总是全心全意对观众负责的

他从来不曾误过场,总是很早就下后台。一到后台就找同场的角色说戏。说起戏来他的态度是那么谦虚,无论对任何一个小角色都是异常温和诚恳,从来没有骄傲自满的样子。配角有了错误向他道歉,他总是先安慰人家,再加以教导。他说:"如果我生着气对他说话,他下次更会抓瞎。"

还有就是他往往和不常在一起的演员演戏,因为彼此路子不同,说起戏来互有出入便搞不到一块,每逢这种场合他总是多多少少迁就一些一一他以为自己略加改动没有问题,绝不让观众看出毛病。此外梅先生热心爱护同行,爱护和他合作的伙伴,也是人所乐道的。

梅先生最能虚心倾听批评,严肃地对待批评。他经常在艺术实践中研究人家对他的批评是否正确,经常不断改进他所演的戏,这样就可以经常保特着和观众进一步精神上的交流。

如上所说,可见梅先生是一个真正的演员,真正热爱祖国传统的艺术,并以毕生之力卫护着这一传统。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梅先生不仅是承继中国戏曲艺术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承继了中国艺人的道德传统。

梅先生是爱国主义者,这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必须具备的品质。梅先生承受了中国艺人的道德传统,和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同时,他不能不受到同时代的许多革命者和进步人士的影响,进一步靠近了人民。

梅先生在抗日战争的时候,他不受敌伪的威胁利诱,留起胡子来,宁愿七八年没有丝毫的收入,也绝不演戏,这显示着他的毅力。

解放以前他和进步人士保持着接触没有断过,解放以后他的兴致特别高。他和许多革命青年爱国艺人一起,到朝鲜去慰劳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回国来又慰问人民解放军一一在露天、风里、雨里,就那么演唱,并随地为炊事员为勤务员演唱。

他还到各处为工人农民演出,就这样无保留无顾虑把经过千锤百炼的艺术贡献给祖国的劳动人民。他的艺术也就接触了更广大的群众。只有人民翻了身,艺术才有真正的生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真正尊重民族的优良传统,才真正爱护艺术,真正尊重艺人。他的艺术也只有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今天才能得到正常发展的机会,和有力的支持。

梅兰芳演戏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跟着大师学赏戏)(6)

梅兰芳演出《穆桂英挂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他受到人民的应有的尊重,被选为第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又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梅先生表示今后他要争取更多地为人民服务。他的话是诚恳的。

中国戏曲艺术有它远大的发展前途,关于戏曲改革运动还有许多重大的事情要做。相信梅先生必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作出更多的贡献,人民也就会给予他更大的光荣。

注:照片素材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