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阿坝州发布冬游优惠公告,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阿坝州国有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实行全价门票“买一送一”,国有4A级以下旅游景区门票全免。(文化是闲出来的~踏迹寻音笔记)引言

上世纪九十年代四川有份名叫“旅游文化报”(是否巧合?今天两个单位合并成一个单位),是四川旅游厅办的,经常组织笔会,我有幸成为该报作者,也有幸经常参加笔会,那时黄龙、九寨沟还鲜为人知,我已经不仅看到过“娃娃鱼”,还品尝过,现在想来不知是祸还是福?

四姑娘去阿坝旅游 踏迹寻音冬天去四川阿坝也不错(1)

01

到了黄龙,

“拐个弯”就到了松潘古城

四姑娘去阿坝旅游 踏迹寻音冬天去四川阿坝也不错(2)

五月的杜鹃花(杨勇军摄)

那以后,我不断关注这两个景区的发展。

没过多久又知道川西北有个松潘县,当年中国工农红军所过的草地就是松潘草地。

松潘县历史上叫松州,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边陲重镇,被称作“川西门户”,古为用兵之地。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茶马互市的商贸集散地,自汉唐以来,松州城是历代兵家必争的边陲军事重镇,古城也是我国现存城墙中首屈一指的古城遗址

四姑娘去阿坝旅游 踏迹寻音冬天去四川阿坝也不错(3)

四姑娘去阿坝旅游 踏迹寻音冬天去四川阿坝也不错(4)

古城风采

四姑娘去阿坝旅游 踏迹寻音冬天去四川阿坝也不错(5)

一则千古佳话流传至今,那就是在唐朝,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使者前往长安求婚。使者路过松州,被州官扣押,松赞干布大怒,亲率大兵二十万人入侵,唐都督韩咸战败,唐太宗命史部尚书统军抵达松州,经川主寺一役,唐军大胜。

松赞干布返藏后又派遣使臣送黄金以求通婚和好,太宗晓以大义,将文成公主嫁与松赞干布。

五月,受四川电信好友邀请,前往松潘采风,因前不久地震,机场还没有恢复,只能从成都驱车九个小时,进入松潘县城,当地电信朋友热情陪伴加解说。

四姑娘去阿坝旅游 踏迹寻音冬天去四川阿坝也不错(6)

与四川电信好友合影

松潘县隶属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海拔2849.5米,距省会成都335公里,距州府马尔康431公里,“九环线”西线沿岷江纵贯全县,九寨黄龙机场距县城仅17公里。松潘县城是连接黄龙——九寨沟两大风景名胜区的主要中继站,现被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现存的松州古城,为明代遗存,明世宗嘉靖五年,总兵何卿增修外城1.35公里。松州具备了内城外廓的规模,城墙全长6.212公里,有城门七道

东门名为“觐阳门”、南门名为“延薰门”、西门名为“威远门”、北门名为“镇羌门”、外城南城门称“埠清门”(至今仍保留有完整的瓮城门)、西南山麓开小西门、外城临江开“临江门”。

城墙用糯米、桐油、石灰混合熬制的灰浆粘砌。传说修成如此规模的城墙,动用了上万军士民夫,用三分之一的人烧砖、三分之一的人修筑,三分之一的人采金以补修城费用。顶部呈半月形,门基大石上有流云、奔马之类的浮雕,城门正面施马面,有贴壁石门楣,柱础雕莲花。石门洞口。整座建筑,布局精美,规模宏大,是中国古城建筑的经典之作。

四姑娘去阿坝旅游 踏迹寻音冬天去四川阿坝也不错(7)

城门

我在陈列室见到百年前珍贵的老照片,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植物学家、探险家威尔逊先后5次前往松潘考察,在他的游记对川西北地区的描述以及他拍摄大量珍贵照片,是了解清末民初中国社会不可多得的史料

朋友陪我步行从北门到东门,又从东门到南门用了正好30分钟。城里的建筑以回汉建筑风格为主,色彩艳丽,注重细部装饰充满异域风情。街两边店面林立,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和土特产品很受游客喜爱,如唐卡、藏刀、刺绣、雕刻、珠宝首饰以及野生中药材虫草、松贝、天麻等,尤其是经营牦牛肉的店面到处都是。店主态度和气,任你砍价还价,显得十分友好

四姑娘去阿坝旅游 踏迹寻音冬天去四川阿坝也不错(8)

百姓休闲的场所:松洲剧场

走进古城的北街,看到收购、售卖冬虫夏草的露天摊贩们,他们边收购藏民采来的虫草,一边用毛刷刷去虫草说的泥土,再一边售卖刚刚收购上来的虫草。交易情况很一般,本地人没有买的,外地人本来就不多,有的只是问问价而已。

本来我对冬虫夏草的神奇功能就保持怀疑,更别说花比较高的价钱来购买了。摊贩们说今年虫草的价格比前几年便宜多了,我想不是便宜了,而是前几年炒作得太厉害,把价格炒高了,现在大家意识到虫草并没有那么高的疗效,自然而然的价格就跌落下来了。

四姑娘去阿坝旅游 踏迹寻音冬天去四川阿坝也不错(9)

羌族八大菜

后来得知,松州古城的内城并不是四边形,而是五边形,犹如一座房子。西门至东门、西门至南门两段城墙沿山脊而筑,长度几乎相等,如等腰三角形的两腰。远远望去,“两腰”将古城西门高高撑上云端,犹如屋脊,给人巍峨之感。

让人惋惜的是,在文革中,这两段城墙的损毁十分严重,现在只能看到当年雄伟的痕迹。要全部修复,还有待时日。

02

有一种演唱,叫毕曼组合

一般提到多声部组合,都会联想到贵州的侗族大歌。一群美丽的侗家少女如同小鸟儿一样的歌唱,欢快活泼如同泉水,这种产生在广西和贵州山区的侗族山寨的多声部组合已经被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

而在四川省阿坝高原的羌族,也有多声部演唱形式,他们就是当年在全国青年歌手大赛中一展风采的毕曼组合。不过,当时许多人对他们是不熟悉的,况且他们是羌族,他们演唱的是古老的羌族民歌,不像容中尔甲,在参加青年歌手大赛之前,他的《神奇的九寨》就已经在阿坝州出名了。

四姑娘去阿坝旅游 踏迹寻音冬天去四川阿坝也不错(10)

再次见到是在年前六月这一组合(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小姓乡的羌族多声民歌“毕曼组合”,该组合由羌族多声部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泽旺仁青、格洛扎西两兄弟担当)应上海音乐学院仪式音乐中心邀请前来讲座。

他们说:“毕曼”的直译是“父母”,“毕”就是对父亲的称呼,“曼”是对母亲的称呼,“毕曼”实际上就是“父母亲传下来的歌”。羌族被誉为“云朵上的民族”,早年是以“逐水草而居”的。

主持人萧梅教授特别提到了央视青歌赛中的另外一组来自四川黑水县的阿尔麦组合。两兄弟回答说,他们与阿尔麦人在语言上有90%相通,但他们的多声部发出的声音是‘鸽哨’的声音,天上的声音。”

,时长03:37

萧老师提到“毕曼组合”与“阿尔麦组合”都是四川的民族音乐工作者汪静泉老师挖掘出来的

早在80年代,汪老师在参与民间音乐集成工作时最后选择落脚在阿尔麦和羌族多声音乐上的原因,是他觉得这两个族群的歌唱最能感动他。他说过,“请不要称呼他们为阿尔麦藏族,他们是阿尔麦部落。”如同羌族歌唱而言,北川、茂县、理县就有不同。而这些不同的特点,恰好体现出族群的“声音印记”

四姑娘去阿坝旅游 踏迹寻音冬天去四川阿坝也不错(11)

接下来毕曼组合开始“开唱”,他们说“在我们家乡,唱歌的时候我们前面会摆上一坛青稞咂酒,插上三根吸管用来喝酒”。

因为所插管子的数量不同也有不同的说法:

三根竹吸管代表“天、地、人”,插两根管子说明家里有人去世,剩酒(今天没喝完另一天再喝)就插一根。

接下来他们唱的第一首酒歌是“宴”(音)。“宴”是父辈传下来的歌,必须是两个男性长辈把这首“宴毕曼”唱完了以后才能唱其他的歌。

有同学问:“为何两位老师在演唱酒歌的过程中一直将大拇指与食指放在下巴下面或者放在耳朵旁边?”

毕曼回答说,“其实我们小时候也很好奇,看到父辈们演唱时就这样的动作,等我们长大后也问这是为什么?长辈说食指放在耳朵旁边是为了听对方的音,不让其他人干扰自己听;大拇指压在喉结的位置是为了唱歌的时候控制喉结不让喉结往上‘提’,我们的嗓子眼只有一根管子那么大,如果喉结往上‘提’就容易把喉咙挡住,声音就出不来”。

四姑娘去阿坝旅游 踏迹寻音冬天去四川阿坝也不错(12)

他们还介绍说,羌族的酒歌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刚才我们唱的“宴”,只能是两位男的唱,任何逢年过节的场合都是这样;

另外一部分就是“妮莎”(音),也是多声部,由两人或两人以上来演唱,男女都可以演唱,旋律较为短小,节奏比“宴”要稍快一些。像藏族的“锅庄”一样,人们喝完酒后围成一个圈来唱,带头的一般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多声部的演唱一般是男声先唱,随后女声进入,在唱到兴起的地方人们也会加上一些动作(拍一下手、小碎步移动跺一跺脚或者弯腰)。

毕曼唱了一段“妮莎”,说“人少的时候可以在家里围着火塘唱,也可以在中间放一坛咂酒围着咂酒唱”。

萧梅教授插话说,昨天采访时得知他们的酒歌非常丰富的,“宴”有40部,他们会唱得有三十七、八部,还有59部“妮莎”

他们补充说:“宴”是在逢年过节时或婚庆的时唱的,女人不能唱是因为我们有一种说法女人唱“宴”就好比母鸡打鸣,女人变成“公鸡”,“公鸡”就成了“母鸡”,那“公鸡”就会下蛋了。继而又回答:这两者的唱词上有点不一样,“宴”的词是在“妮莎”当中提炼出来的。

尽管听不懂他们唱的词,也不知道他们唱的内容,然而那古朴的却具有穿透力的声音一下抓住了我们的心,仿佛让我们置身于远古时期,游牧的羌民们骑马打猎的情景,又让我们回想起羌民们为了躲避战乱,艰难的从西北草原迁徙的历程。

四姑娘去阿坝旅游 踏迹寻音冬天去四川阿坝也不错(13)

兄弟俩交替着演唱歌曲的高声部和低声部,忽高忽低,悠远绵长,把我们从教室拉到了古羌时代,带到了大山深处的羌寨,那里的男子都那么膘悍,喝着咂酒,扛着钢枪,带着弓孥,逐鹿于大山之中,那里的女人都那么灵秀动人,就像山顶的白云缠绵着山一般壮实的男人

03

“人间瑶池”黄龙

旅行攻略

旅行社一般都是九寨沟和黄龙打包出售,不会考虑近在咫尺的松潘古城,我建议自由行者多加一晚住在松潘古城,然后再往机场因为机场就在松潘古城和黄龙之间。

美食:

“松潘的葱,茂县的风”这是当地的谚语,说明松潘的葱很好吃,景点美食要比松潘贵很多,建议直接去松潘美食,可以吃到山珍和野味,而且价廉物美。

四姑娘去阿坝旅游 踏迹寻音冬天去四川阿坝也不错(14)

景点:

①若尔盖草原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这里留下了远播海内外的故事,三万平方公里。  

四姑娘去阿坝旅游 踏迹寻音冬天去四川阿坝也不错(15)

图源自网络

②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6年7月世界遗产大会批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最重要的核心保护区。

四姑娘去阿坝旅游 踏迹寻音冬天去四川阿坝也不错(16)

图源自网络

越声/文图

蒋艺轩/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