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有一场最奇怪也最屈辱的战争——日俄战争,奇怪的地方在于:日本和俄国两国打仗,主战场却在中国,而当时中国的满清政府却不能保卫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在战争结束后,任凭胜者欺辱。

日俄战争的本质就是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的权益而爆发的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战争。

日俄矛盾的产生和激化

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后,纷纷走向帝国主义道路,跻身世界列强。同英法德等传统列强不同,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俄国的农奴制改革都是自上而下发起的资本主义改良运动,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具体表现在对外武力扩张的极度推崇

日本俄国战争当时谁强(日本和俄国打仗)(1)

1860年,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通过武力威胁和政治敲诈,鲸吞中国外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并且还不满足,极力向东北地区渗透,企图夺取整个中国东北,以获得东北的肥沃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和梦寐以求的不冻港。

日本俄国战争当时谁强(日本和俄国打仗)(2)

与俄国一样,日本也对中国东北觊觎已久。早在明朝万历时期,丰臣秀吉就为夺取东北和朝鲜半岛的而发动侵朝战争,丰臣秀吉虽然失败了,但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蛮夷小国。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获得了这场堵上国运的战争的胜利。战后的《马关条约》中,日本迫使清政府认可了日本对朝鲜的完全占领,同时要求清政府割让台湾、澎湖和辽东半岛,以及高达2.5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

日本俄国战争当时谁强(日本和俄国打仗)(3)

日本通过甲午战争企图夺取辽东半岛乃至控制整个中国东北的行为,触动了俄国在远东的利益,气上头的俄国,纠集法国和德国,逼迫日本放弃占领辽东半岛的诉求。

刚刚走进列强行列的日本,并没有足够实力也没多少盟友可以对抗俄、法、德三国的干涉,以至于保留一个港口的权益都没有拿到,彻底放弃了辽东半岛,改为3000万白银的经济补偿。

日本俄国战争当时谁强(日本和俄国打仗)(4)

被俄国摆了一道的日本,暗暗记下了这个仇,将俄国当做日本最大的敌人,一方面加紧军事建设,缩小和俄国的差距,另一方面寻找国际盟友,避免再次出现以一敌三的局面。

清政府引狼入室和日俄战争的爆发

甲午一战,清政府输了个底朝天,俄国看准了时机,以共同抵御日本为由,利诱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密约除了约定共同抵抗日本的入侵,还使俄国获得了在中国东北修建中东铁路的权力,成为俄国控制中国东北最为关键的一步。

日本俄国战争当时谁强(日本和俄国打仗)(5)

1897年,俄国派军舰擅自进入了旅顺港,随后强行“租借”旅顺、大连两港及附近海域,从此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太平洋不冻港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与1.8万八国联军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俄国调集13万大军,侵占整个东北地区。

俄国独吞中国东北的行为,立即迎来了日本的强烈反对,虽然俄国不在意日本人的意见,但随着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下场反对,俄国发现自己惹了众怒,不得已从东北撤兵,恢复到战前状态。

1903年,俄国悍然在旅顺成立远东总督区,将东北完全当做自己的领土,并占领奉天(今沈阳),扩大在东北的势力范围。

眼看着俄国对东北的肆意扩张和清政府面对俄国的软弱无力,日本再也等不下,趁着旅顺要塞还未修建完成和西伯利亚大铁路未贯通之时,于1904年不宣而战,出兵东北,日俄战争爆发。

日本俄国战争当时谁强(日本和俄国打仗)(6)

事实上,日俄战争爆发时,日本在国力上仍然弱于俄国,但中国东北远离俄国的欧洲腹地,且西伯利亚铁路还未贯通,日本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利优势;其次,英国和美国不满俄国在中国的扩张行为,担心放任俄国会威胁到自己的利益,于是放弃人尽可欺的清政府转向支持新崛起的日本,充当自己的马仔与俄国正面对抗。

1905年,日本在军事劣势的情况下,再次以小击大,取得日俄战争的胜利。战后的《朴茨茅斯条约》中,俄国认可了日本在朝鲜的权益,并放弃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以及有关的其他特权,割让中东铁路长春至旅顺口段铁路及一切支线,以及附属之一切权利、财产和煤矿。

通过日俄战争,日本遏制了俄国在远东的势力扩张,成功将扩张的触手伸入中国东北,并为后来九一八事变和全面侵华埋下了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