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唐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官场险恶天宝元年(742),王维转左补阙,后来又屡迁升职。但是目睹朝政的黑暗腐败。他对权臣李林甫一伙是不满的。但是,由于他的妥协思想和软弱性格,他没有毅然辞官归隐、同李林甫统治集团彻底决裂,而是采取一种半官半隐、亦官亦隐的方式,得过且过。█ 四大皆空他曾隐居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作为他和母亲奉佛修行的隐居之所。王维对佛家各宗派的思想是兼收并蓄的。佛教哲学的核心思想为“空”,即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虚幻不实的。王诗人一方面对奸臣专权的黑暗政治感到不满,另方面又走上一条与现实妥协、随俗浮沉的道路。他内心又是矛盾和感到痛苦的。因此便转向佛教,企图用佛教的“空”理来消除内心的痛苦,获得精神上的安慰。█ 边做官,边隐居然而,王维毕竟出身于一个仕宦家庭,从小就接受儒家正统思想的教育。他在青年时代意气豪迈,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贤相张九龄被贬以后,他对佛教的信仰越来越深,隐退思想大大发展。但即使在他晚年,儒家的兼济苍生的理想也仍然没有完全丧失。在《与魏居士书》中,他明确表示不赞成许由的捐瓢洗耳,嵇康的“顿缨狂顾”和陶潜的弃官致穷。宣扬他的人生态度是:“无可无不可。可者适意,不可者不适意也……”█ 但求心安这段话是诗人走“亦官亦隐”道路的自我表白。他试图将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论,同佛、道的随缘任运、是处适意的处世哲学统一起来。从这里,我们看到了王维兼具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复杂的世界观。看见孩子用【古古识字】APP学习汉字和古诗时,有王维的山水诗《竹里馆》。寥寥几笔就塑造了一个不羁洒脱,高傲孤独的隐士形象。王维宗其一生“亦官亦隐”,这条路并不好走,会受世人言语。可王维依然“纵使万丈深渊,走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初一必背古诗词五言绝句(幼小衔接-新课标必背古诗)(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