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知识积累(知识的积累与盘点及其创造)(1)

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阅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汪涌豪“金色学堂”上海老年电视教育节目147频道2月27日下午),汪涌豪强调:知识不只存储,应该盘点和批判。

海森堡说:科学扎根于交流,起源于讨论。而信息交流是学术交流的最初功能。科学本质是集体的产物,毕竟我们比我更聪明。高质量的学术功能才能吸引有影响的人来参会。学术交流是原始性创新源头之一。科学的本质是批判,学术交流的本质是质疑。从事学术交流特别要注重生态建设:不仅要种树还要培育森林,还要培育土壤。科学择壤而栖。历史上,科学从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的流动过程。衡量学术活动的成功,通俗简单的标准就是忘记了会议而记住了其中的一句话(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学术部部长沈爱民“提升学会能力推动学会发展”“学会新任理事长秘书长培训班”中国科协2012年11月14日北京)。

中国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解读美国在当今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独占鳌头,美国占据了全球科学研究的制高点,“风吹草动”,皆有可能成为成果。

知识盘点的前提是丰厚的积累。创造则是盘点上的腾飞。积累包括读些看不懂的东西。知识渊博,这是好学与时间积累的双重结果。学习搜集时可能经过盲从盲动的发展过程。“自由的精神即是对其是否正确不很有把握的精神”(勒德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丁肇中在我国一所大学就从太空中寻找暗物质和反物质演讲后,有人问丁教授,能否一定会在太空中找到这两种物质,丁肇中回答说“不知道”;又有人问,这两种物质所进行实验的经济价值是什么,丁肇中又回答说“不知道”;还有人再问,物理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丁肇中再次回答说“不知道”(赵健雄:“科学是超乎功利的追寻”《南方周末》2004年11月18日B14版)。

原始创新固然可贵,而在已有技术上的再创新亦是创造。既有基础上的组合发明和已知产品新用途,皆授予专利。“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东)。

乔布斯说:“创新就是把事物关联并整合起来的能力”(《我心向往——一个科技社团改革的艰辛探索》杜子德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第345页)。资本是整合各种资源的能力(樊纲)。知识的盘点亦是整合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可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马秀山 2022年3月7日)

相关链接:吴晗同志说:要记住,一个人要想在学业上有所建树,一定要坚持做卡片摘记,发现有价值的资料,就要如获至宝,准确地摘记下来。天才就是勤奋,知识在于积累。卡片摘记积累多了,功到自然成,你就可以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归纳分类、分析研究、综合利用,创造出自己的作品来。例如,对某一个历史人物的研究问题,你自己经过了长期的收集摘记,卡片上对于这个人就会积累有几十条、几百条。这样,你逐条研究,各择其优,集众家之长合而为一,就会提出自己的独到的高超的见解;自己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来自百条百篇,而又高于百条百篇,好的产品不是就出来了嘛!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如果自己有这本书,那么,里面的资料还要不要再摘抄到卡片上?吴晗同志响亮而明确地回答说:要抄,同样要抄!他接着说:要说书籍,恐怕我的书籍比你们哪一位都多,但我仍然坚持做笔记摘录(牛守贤:“学者与卡片——记吴晗同志的一次报告”《中国青年》19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