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中国教师”关注我们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综合思维培养)(1)

王建

地理特级教师,任教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北京市地理学科教学带头人,2016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办学平台首届“京师筑梦人”称号。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新的课程标准即将颁布实施,在新的课程标准中重点谈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之一就是“综合思维”,基于此点在地理课堂上如何贯彻才能使该要求落地生根,是摆在众多中学地理教师面前急迫的任务,笔者认为首先要明确“综合思维”的主要内涵,其次要探索形成综合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

综合思维的界定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思维”指人们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由于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素养的形成有助于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综合思维培养的途径

由于综合思维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做到此点的前提是学生具备扎实的地理知识,熟练掌握地理规律和原理,故此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具有阶段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其培养过程主要有五个阶段:

1.第一阶段:在学习知识过程中产生理趣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固然兴趣的提高可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但由于兴趣的持久力相对较短,还可能随时转移,故此要使学生的兴趣上升到理趣。所谓“理趣”是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犹如在山阴道上,疑若无路,经过探究忽又开朗,在内心产生极大的触动,使之产生研究问题的强烈愿望,以此获得持久的研究动力。例如: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综合思维培养)(2)

在讲南极地区时离不开科学考察这一知识,可以引入以下案例:2014年 1月3日下午2点我国在南极建成第四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其独特的外形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如图),从地理角度分析该建筑在南极地区的优势。

在好奇心(兴趣)的驱使下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形状如飞碟?为什么底部架空?带着这样的问题讲述南极地区地理环境特点,之后引发学生探究环形结构的优势,学生自然会与当地经常刮起8至10级大风的气象条件相结合进行思考,从而得出减少风阻这一答案;同理,主体建筑架空离地,可以避免暴风雪的掩埋。

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学生自然而然会感觉到原来地理科学里还有众多的奥秘,还要关注地理环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形成理趣的前提,理趣形成之后会形成持久的探究欲望。

2.第二阶段:用生活中的现象释理

地理学科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之中大量的现象实际上是地理环境的综合反映,故此,把生活中的现象引入课堂,学生会感觉到身临其境,具有很强的归属感。雾霾这个词原来比较陌生,现在被大家熟知、炎热的夏季去海边避暑、地图导航和户外助手等软件大量使用无不渗透着生活中的地理气息,观察、思考、释理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地理课堂之中对景观进行释理需要充足的根据,例如:

观察指路牌景观,分析该地所在国家,基于此问题,可以引导、激励学生发表对此问题的看法,说出自己判断的依据,这就建立了对信息的分析过程: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综合思维培养)(3)

①图中文字为英语,可以排除非使用英语的国家

②前方174公里有应急电话说明这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③一条路况比较好的公路说明该国经济比较发达

④指示路牌产生的阴影比较小说明该国纬度比较低

通过一系列的综合分析,再结合学生已经储备的知识可以得出该国为澳大利亚。由此可以说明释理的过程是一个充分调动知识储备,经过探究、发现、表达的过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综合思维的过程。

3.第三阶段:利用倒推法巩固综合思维

知识的学习绝大多数是一个正向发生的过程,学生理解有因果关系的知识不会产生太大的障碍。而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则要求知识必须熟练,能够与情景相衔接,这实际上就提高了一个难度等级。故此使用倒推法可以使已有的知识得到巩固,例如:

观察世界某地区域图,结合当地地理条件推断蒙特港传统的运输商品。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综合思维培养)(4)

分析与推断:

①鱼产品:位置西临海洋,加之湖泊面积广大,渔业资源丰富。

②木材:通过经纬度和位于东侧的山脉可以推出该地位于南美洲南端西侧,推出温带海洋性气候,森林茂密,出口木材。

③有色金属矿:东侧条带状火山分布推出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岩浆活动频繁,多有色金属矿。

④农产品:根据港口经济腹地中气候与地形条件推出种植业、畜牧业发达,农产品数量多。

倒推法的基础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撑、联系迁移的学习策略作为手段,才能产生灵活的思辨能力。

4.第四阶段:在开放思维中辩理

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地理学习要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特点,辩证地看待地理问题。

由于地理综合思维涉及的角度多样,在现代教学理念中开放性思维是其重要的一面,因为它给学生留有生成知识的空间,在地理教学中培养综合思维中的开放性在高考开放性试题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在日常教学中要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使之充分发表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看法,学生之间在思维上产生碰撞与冲突,在辩理中提出理据,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才华得以展示和流露。例如:

尼日尔首都尼亚美位于该国西南端,有人建议把首都迁移到国土中部的阿加德兹,有人坚持在尼亚美,你同意哪种方案?简要分析理由。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综合思维培养)(5)

参考答案:

尼亚美:原来是首都,基础设施条件好,位于农耕区,可以提供更多的农产品供应,邻近尼日尔河,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

阿加德兹:位于国土中部,便于行政管理;处于三条大陆的交叉点,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经济效益高。

针对此类开放性问题,回答同意尼亚美和阿加德兹均可,但要进行思维的高度综合,因为首都的设立需要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这就要求调动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进行分析回答,无论那种答案回答要有根据,这就是理据,理据源于知识和图像中的信息,分析提取信息的过程就是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过程。

5.第五阶段:培养综合思维中的哲学意识

由于综合思维涉及的角度多样,但思维存在层次性,思维能力也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在知识扎实、方法策略掌握的基础上要把综合思维上升到哲学层次才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因为哲学被誉为“一切科学之母”。在日常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哲学意识要以地理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之中的哲学思想是如何体现的,尤其要在学习方法和策略上引导,因为哲学的站位要比策略和方法高出一个等级,它是更加抽象的方法论。例如:

下图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其中T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A.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

B.该段河流冬季结冰

C.铁路沿P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

D.P箭头指示北方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综合思维培养)(6)

本题提取文字和图像信息是基础,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审题意识,还要求学生具有严谨的哲学意识,由于看到了“上坡”两个字,故此A错,因为上坡不可能沿等高线布线;在B、C、D三个选项中最容易选D,因为有“拉萨向北”的提示,所以最容易选P箭头指示北方,实际上D为错误选项,因为题干中“拉萨向北上坡段”是“整体”,“某处”,是“局部”,整体是向北,但不意味着局部也是向北,这里就蕴含着一层哲学思想,即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同理C也是犯了此类错误,B为正确选项,因为拉萨位于一月0℃等温线以北,故此冬季河流结冰。

综合思维的三维能力要求和时代要求

1.三维能力要求

由于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现,在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方法与途径固然重要,因为它提供了实施的操作手段,但从地理核心素养的角度而言仅仅是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方面,因为综合能力培养具有三维属性,其三维能力是指过程、方法和能力(如图)。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综合思维培养)(7)

方法在过程之中实施,在实施方法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包括针对地理信息提出问题→分解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包括提供信息→设疑→引导分析→指导学习→形成学习策略;地理学习能力包括获取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发现地理问题→探究问题→迁移知识;这种三维属性每一个步骤都是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

在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三维能力必须要进行综合考虑,统筹进行。要克服就知识讲知识,完成课本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思维,要以新课程理念作为指导,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逐级培养能力,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渗透培养能力的方法,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进行,切忌犯急于冒进、速成的错误。

2.时代要求

时代在变,社会对人才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就地理学科而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多样,所以综合能力的维度也在不断增加,观察、识别、描述、解释、欣赏的意识和能力在提高。故此,充分利用景观图像、地理视频、虚拟技术、遥感影像、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学校周边的社会资源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是现代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地理素养,而这些素养的综合就合成了综合素养。这就是当代社会对合格中学生的期望,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人才需求。紧跟时代步伐的地理教学也是对地理教师的要求。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综合思维培养)(8)

责任编辑 | 宁小安

(本文选自《中国教师》总第282期)

(欢迎关注中国教师公众号 ID zgjszz)

《中国教师》杂志社官方网站:www.zgjszz.cn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

·龙源期刊网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