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哈尔滨各个方面的介绍 哈尔滨往事拾遗(1)

“老师老师你别生气,我们男生有志气,弹玻璃球,扇啪(音pia)叽,吃窝窝头儿挑大的”。这一段顺口溜道出了两种那些年男孩子们常玩的游戏。

弹玻璃球也被叫做弹琉琉。多种玩法不一一赘述,只佩服其发明者的智慧——葡萄粒大小的五彩玻璃球吸引了无数男孩儿的热情与专注,个中不乏高手,夹球、转腕、瞄准、弹射,动作一气呵成,神奇地命中几米之外小小的目标,大有百步穿杨之功力。斗智斗勇之后,胜出的一方将对方的玻璃球赢到手,收入囊中得意而去。

关于哈尔滨各个方面的介绍 哈尔滨往事拾遗(2)

扇啪叽同样是一种接地气儿的游戏,因为所有的技术动作均得蹲伏在地上完成。用纸牌猛砸对方纸牌的边角,可使对方纸牌有机会反弹翻面;用手掌在纸牌旁的地面拍击,瞬间的气流也有机会令平卧的纸牌翻起。于是,扇啪叽的战场总能听见砸牌的脆响和拍地的闷响。纸牌正面都粗劣地印着各种神话人物形象,且都有大小强弱高低之分。还记得,西天取经归来的、额头上有红点儿的“带点儿”唐僧,其权重法力要比没有点儿的唐僧大许多倍。

夏天玩,冬天也玩,男孩子们都玩得指甲里是泥,手背上是皴。爱干净的女孩子们当然不屑玩这些在地上摸爬的游戏,她们最常玩的是努力向上克服地球引力的跳皮筋儿。“小皮球架脚踢,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歌谣相伴中,腿脚在平行的皮筋线中完成挑、勾、踩、跨、摆、绕、掏、压、踢等规定动作;皮筋的高度由脚裸到膝盖,再从腰部到胸部,最后到脖子甚至手举高度,难度逐级递增,腾挪雀跃,甚是精彩。倒是有些男孩子身体柔韧性好,又有女孩子缘,主动上前同场蹦跳比拼。我这笨手笨脚、又不善于同女孩儿打成一片的蔫瓜,只能站在一旁暗中观瞧,却自修了欣赏女性美的第一课。

关于哈尔滨各个方面的介绍 哈尔滨往事拾遗(3)

关于哈尔滨各个方面的介绍 哈尔滨往事拾遗(4)

当年还有一种游戏,常是哥和一些大孩子们玩儿的,叫“砸皇帝”。先在地上摆两排大小不等的砖,最中心位置是权力无边的皇帝,而与皇帝最近的是小偷。此外,还排着娘娘、法官、轻重官、数量官、打手等。若干玩者于四五米之外,用砖抛砸这些“人物”,砸中哪块砖就获得哪个身份。既要有手劲儿力道,又要有准头,经常把手磨出血泡。越是一心想当皇帝的冒险者,就越容易误击旁边的小偷,从而成为众矢之的,成为被判罚的对象;而不愿冒险的保守派,可选择那些没有什么大权力、但不至于受罪的人物,绝对是一款如假包换的权力的游戏。我还记得一道刑罚的名字竟然叫做“列宁上下册”,其实是捏鼻子、拧耳朵、扇嘴巴。

砸皇帝的游戏地点通常选在基建工地的砖垛旁,因为有取之不尽的砖块供使用,只是把好端端整块砖砸成满地碎砖,经常遭到工地工头的驱赶和追骂。无论几分钟前,是皇帝还是小偷,都落得狼狈逃窜。

关于哈尔滨各个方面的介绍 哈尔滨往事拾遗(5)

关于哈尔滨各个方面的介绍 哈尔滨往事拾遗(6)

八十年代末,任天堂“红白机”传入中国,堪称划时代。致使我和小伙伴们在户外游戏的时间为之大大减少。电子游戏成了孩子们平日的主要话题和社交主题。去小伙伴家玩,都得带上自己的游戏卡,以表诚意。从刚入手的“青铜”到勤学苦练的高手,功夫不负有心人——魂斗罗、超级玛丽、赤色要塞、古巴战士、松鼠大作战……游戏卡上经典游戏的桥段关卡,几乎被我玩得倒背如流,所向披靡。

游戏机成了朝思暮想的对象,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学习,也影响了视力,父母开始限制,只允许周末玩一玩,无奈只能盼着周末快点到来。一日忽然发现电视中一个频道,可接收邻居家玩游戏的微弱信号,画面虽带有许多雪花,但我还是兴致勃勃地偷偷观看,有时还跟着乐跟着急,仿佛自己在玩,一定程度上能解解馋。

电子游戏不但对孩子有魔力,对成年人也如此。母亲后来偶然学着玩俄罗斯方块,没成想越玩越起劲儿,一度也不能自拔,一度丧失了管教我的话语权。

关于哈尔滨各个方面的介绍 哈尔滨往事拾遗(7)

关于哈尔滨各个方面的介绍 哈尔滨往事拾遗(8)

盼着周末,更盼着过年,因为过年有一项对我来说超有吸引力的玩乐——放鞭炮。通常过了腊月中旬,街上就开始有卖鞭炮的摊子,每次经过的我几乎都要走不动路。父母给的零花钱有限,导致痴迷的我竟从衣架上父亲的上衣口袋偷拿钱去买鞭炮。怕被发现,分几天拿,今儿个一块钱,明儿个两块钱。这丢人的事,直到几年前,同父亲临别前都未敢告诉他。

那时放鞭炮,少有成挂成挂地放,都是把编好的鞭,逐一拆下来,一支一支地放,这样才能把快乐时光无限延长。鞭炮的火药信子分为“快捻儿”和“慢捻儿”两种。“快捻儿”的有时刚刚点着,信子马上就飞快燃尽,未等反应过来就爆响。所以这种鞭得放在台阶或窗台等处,用长些的香将其点燃之后,快些闪身才安全;“慢捻儿”的,就十分容易操控。完全可以一手执香,一手执鞭,点着了捻儿,视其燃烧进度再潇洒从容地抛向空中,最理想的状态便是,让鞭在抛物线的最高点爆响。

每到大年三十吃完年夜饭后,才可以去放鞭炮。这之前的时间真是难熬,以至于我蛮有仪式感地一边摆弄着各式鞭炮,一边在心里反复盘算:到了时间,最先放哪一支鞭作为开始。

鞭炮毕竟是危险品,我曾经两次被不明火源引燃过口袋内的鞭炮。身体虽未被炸伤,但是受到了惊吓,连母亲做的过年新衣裳也被炸出大洞。

关于哈尔滨各个方面的介绍 哈尔滨往事拾遗(9)

关于哈尔滨各个方面的介绍 哈尔滨往事拾遗(10)

孟浪年少,闯过不少祸。曾经将不满五岁的自己不小心反锁在家中,父母下班打不开房门,只能隔着门耐心地告诉不知所措的我,将门锁上反锁的小钮拧过来,差点请消防队破门而入。

曾经兴奋忘我地在别人家的炕上乱蹦,一个脚下失足,摔在旁边拆卸下的玻璃窗扇上,头破血流,在本有两个“旋儿”的头顶上,又添了一个看似“旋儿”的伤疤。

曾经在大冬天里,鬼使神差地用舌头舔冰凉的阳台铁栏杆,被冻粘上的舌头自然蒙难——在旁人的拉扯下,脱了一层皮才被解救下来。后来才知道,很多朋友小时候都有类似的尴尬经历。

不但伤己,还去害人。曾经本想助同小伙伴打闹的哥一臂之力,竟拿起地上一石子扔过去,结果是帮了倒忙,击中的是哥,更不幸的是击中了眼角旁的太阳穴处,顿时血流如注,多亏救治及时,止住了狂流的血。怪不得那些年,不少身边的大人评价我都冠用“蔫坏”、“蔫淘”一类的词。

关于哈尔滨各个方面的介绍 哈尔滨往事拾遗(11)

关于哈尔滨各个方面的介绍 哈尔滨往事拾遗(12)

上了学之后,多少让我摆脱了些浑浑噩噩。小学、中学期间,老师还委以小组长之类的头衔来策励我的成长进步。无须扬鞭自奋蹄的我,自然没有辜负“基层干部”的身份,除了学习成绩没有名列前茅之外,其他大事小情都冲在最前面。

当年哈尔滨冬季实行“以雪为令”,要求各单位自扫门前雪的清雪规定,就连十来岁的中小学生都不放过。有时校门口之外的马路上的雪也得出动去清扫,还要躲避不时经过的车辆。每次雪后,上学都得带上自家的铁锹,有时还要带上斧子或锤子,去攻克难以清理的坚实的结冰路面。每每锹铲斧凿奋战之后,我的头上背上,因为卖力出汗都会结了一层白霜。

关于哈尔滨各个方面的介绍 哈尔滨往事拾遗(13)

关于哈尔滨各个方面的介绍 哈尔滨往事拾遗(14)

还有一项劳动项目,也是现在的小朋友从未接触的,那就是擦窗户。平房校舍的窗户擦起来比较安全,可后来迁入楼房,擦窗户的任务就有些艰巨。好在年少不畏高,爬上爬下、钻里钻外毫不胆怯。严格按照先用湿抹布擦,之后用废报纸擦,最后用两只手里外擦的工序,不知擦干净了多少片玻璃。幸好我和身边的同学都相安无事,想想真有些后怕。

关于哈尔滨各个方面的介绍 哈尔滨往事拾遗(15)

关于哈尔滨各个方面的介绍 哈尔滨往事拾遗(16)

关于哈尔滨各个方面的介绍 哈尔滨往事拾遗(17)

无论学校提什么要求,都要积极响应,这几乎成了我当年的信条。有几年,每到春天,都要到处收集榆树钱儿,去响应“支援甘肃灾区建设”的号召。为此我又忙了起来,每天课余时间,到街角路边的榆树下,拿着笤帚扫起散落在地的榆树钱儿,装入小口袋,积少成多,几天之后就可攒满一麻袋。有时为了赶在其他同学之前多收一些,甚至守在树下等风来,盼着枝头上成串的树种快些变黄,快些落下来。

落袋为安的我,上交成果时总是得意洋洋,因为总是多出规定重量不少,超额完成任务。纵然到现在,也不知道当年我和小伙伴们辛苦收集的树种,是否真的在遥远的西北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关于哈尔滨各个方面的介绍 哈尔滨往事拾遗(18)

关于哈尔滨各个方面的介绍 哈尔滨往事拾遗(19)

有太多的理由喜欢每年一次的运动会。第一,虽身体条件并非优越,但可以力所能及地参加些中长跑的项目。平时默默无闻的我,在比赛场地上露露脸,多少能够引起女同学的关注。

第二,当年各班级为争取好成绩,赛前十几天就允许参赛者去附近的体育场训练备战。无限荣光之外,自习课顺理成章地变为体育活动课。有一年,我还因为赛前训练过度而受伤,运动会比赛时反倒抱憾上不了场。

第三个喜欢运动会的理由则是吃。带上提前买好的面包、红肠、汽水,坐在运动场旁观众席上,有专门可以吃喝的规定时段,那也是我和小伙伴们最为开心欢快的时光,就着红肠啃面包,拿着绿色军用水壶推杯换盏。

最后还有个理由,则是运动会后通常放假休息一天,意味着我们的玩乐还可以持续一天。

关于哈尔滨各个方面的介绍 哈尔滨往事拾遗(20)

关于哈尔滨各个方面的介绍 哈尔滨往事拾遗(21)

当然也盼着放假,尤其是暑假,可以成天在外面疯玩儿,尽情地拥抱大自然。大概六、七岁时就跟父亲在松花江里学会了游泳,自此后,每个夏日,几乎每天都跟着父亲风雨无阻地到江边畅游。在这条水流平缓的江里,我掌握的泳姿,从最初的只会蛙泳,拓展为自由泳、蝶泳、仰泳、踩水等多种泳姿;我能够游的距离,也从最初的几十米,升级为后来的动辄几公里之远或横渡松花江。

上中学后,学会了骑车,暑假里,每天的节奏便是:骑自行车往返十几公里到江边,从公路大桥处下水,游到下游几公里的“九站”或防洪纪念塔处,再由堤岸边连跑带颠地徒步走回公路大桥下水处。以致我后来同朋友们开玩笑说,我十几岁时就每天玩儿铁人三项了。

关于哈尔滨各个方面的介绍 哈尔滨往事拾遗(22)

作为哈尔滨母亲河的松花江,赐予了人们无限的福利,其中一项便是江边野餐。那些年,每到夏天,各家各户几乎都要到江边野餐,我家自然不例外。同父母好友一家共八口人,大包小裹,浩浩荡荡向江边进发。通常,还要乘轮渡到江北的太阳岛,因为那里更具野餐的野味儿。

于沿江的堤岸上铺上塑料布,摆上采购的战利品:面包、香肠、小肚、午餐肉、鱼罐头、水果罐头、啤酒、汽水、黄瓜、西红柿、香瓜、西瓜。啤酒、西瓜之类的,可以放到江水里镇一镇,令其更加冰凉爽口。虽然是冷餐冷食,却是属于那些年的大型真香现场。

野餐之外,大家还可以打牌,就近划船、游泳,小朋友还可以挖沙子、捞鱼虾,其乐融融。

户外野餐除了要接受艳阳的暴晒之外,还要应对夏日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一场疾风劲雨足以摧毁一席浪漫野餐。记得有一次,先到的狂风将沙土吹到了一地吃食上,大家紧忙收拾现场;大雨随即到来,慌忙之中碰到了大西瓜,其顺势沿江堤向下滚落,摔得稀烂。也许这才是江边野餐真正的乐趣。

该收笔了。童年的记忆多是美好的,即便其中有那么多无知与可笑,有那么多妄为与遗憾,有那么多窘迫与无奈,但都是岁月溪水流淌过的痕迹,现在来追忆,都变成了美妙与可爱。再潮湿的记忆,也是生命的燃料,会时刻安抚我们的人生激情。

记忆,并非是对过往的断章取义,而是在虚实明暗之间,轻声地提醒我们,自己曾经从哪里来,自己曾经是何样貌。因为,时间可以吞噬一切,但它丝毫改变不了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善良,我们的赤诚与我们所爱的一切。

有人说过,“智慧将我们带回到童年”,在那里,在已经定格的过去,我们总会找到一些永恒的东西。

文字固化记忆。写下了往事,让我心安。

陈松

2020.8.1于冰城泉斋

关于哈尔滨各个方面的介绍 哈尔滨往事拾遗(23)

陈松

1975年生于哈尔滨,号泉斋主人,独立设计师、书画研修者、自由撰稿人,高级工程师,全国资深室内建筑师,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997年大学毕业后从事室内设计至今,近年主攻水彩画创作,创办自媒体公众平台【泉斋小作】,并实践将原创艺术与空间设计相结合。


关于泉斋小作:凡心所向,素履可往。与情投意合的朋友们分享泉斋主人陈松的设计、绘画、摄影、书法、篆刻、美食等艺术作品及相关文字,增添美好,寄放想象,投射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