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孕事
摘要:孩子坠床,不正确的处理会导致孩子受到二次伤害!
又刷到了孩子坠床的新闻!
在广州有一名8个月的宝宝小萱(化名),在8月15日晚上7点30分,她意外从床上坠下,头部着地。
坠床后小萱哭闹不止,父母冲上去就抱起了孩子,一边哄一边检查孩子。
看着小萱哭的厉害,父母很是心疼,但检查了一圈也没发现孩子身上有什么外伤,当时就没太在意,只是想着把孩子哄好。
之后小萱有过短暂的平静,但随后又开始哭,还呕吐了2回,还逐渐出现了意识障碍,反应变差。
直到晚上11点23分,整整4个小时过去了,家长感觉情况越来越不对劲,才紧急把孩子送去了医院。
到达医院时小萱已经没有了意识陷入昏迷,医生初步判定可能是颅内出血,最终经检查:小萱颅内硬膜外大量出血,达60ml。
这么小的婴儿,这么大的出血量,情况非常的危急,必须立即进行手术,医生当即就下达了危重病例,必须紧急抢救。
好在医生紧急开启了绿色通道,仅仅20分钟小萱就被送上了手术台,经过了2个小时的手术,医生顺利清除60ml颅内血肿,受压移位的脑组织逐渐回位,手术很成功。
(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幸好家长没耽误太久!幸好医生救助得及时,才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医生提示:对儿童来说,脑外伤是创伤中造成儿童死亡的首要因素,而在脑外伤中,坠落伤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车祸伤,一定要采取措施预防,如果发生意外,一定要仔细检查孩子,必要时及时就医,如果耽误时间救治,会让孩子陷入危险之中。(新闻来源:广州日报)
在孕事妈妈群里,每天都有人分享自家孩子坠床的经历,坠床那一刻真是吓死人。
可尽管有很多的例子摆在前面,也有很多人发出提醒,孩子坠床仍是非常常见,也仍有很多家长在孩子坠床后做出了错误的处理,甚至是没有重视导致孩子受到严重的二次伤害。
2018年6月7日浙江宁波,在同一天内,就有2名宝宝因为坠床导致了颅内出血,而本来孩子并不会伤重至此,主要的原因就是两个宝宝的家长都犯了同一种错误,那就是:没有重视!
两个宝宝分别在坠床7个小时后和第二次坠床后出现哭闹、烦躁、意识不清等表现,已经有如此明显的受伤迹象,家长仍认为是惊吓导致的,所以没有在意,直到宝宝呕吐和昏迷的症状越来越严重才带孩子去医院。
经医生诊断后得知:两个宝宝均为颅内出血且因失血过多出现贫血症状,最后紧急做了开颅手术才保住两个宝宝的性命。(新闻来源:宁波晚报)
2017年3月13日,在新疆也有一名6个月大的宝宝亮亮,因为坠床后家人没重视,差点让孩子丢了命。
12日晚上,孩子妈妈像往常一样把孩子哄睡着,然后就去清洗孩子的奶瓶等东西,大约过了1个半小时,一声“咚”的闷响传来,紧接着就是孩子的哭声。
妈妈立即赶到了卧室,一看是亮亮从40厘米高的大床上摔了下来,当即孩子右侧头部就摔出一个鹌鹑蛋大小的疙瘩。
(图片来源:新疆晨报)
但家长没在意,想着孩子磕碰正常,就冷敷帮孩子消肿,到次日凌晨6点半,亮亮已经表现出精神不好,也不吃奶,嘴唇也发白,不时还会呻吟两声,但拍两下又很快睡着,家长仍以为孩子是受到了惊吓。
直到早晨9点左右,本该早就睡醒的亮亮一直没有醒来,而且开始翻白眼,家长才意识到情况不对,那时,亮亮右侧头部已经肿得有成年人半个手掌大了。
到医院后,亮亮被检查出硬膜外血肿,颅骨有骨折,其中颅内出血达到100毫升,头皮下也有血肿,情况非常危急,必须马上手术。
医生提醒:应从根本上防范小儿摔伤,一旦发生孩子摔伤的情况,如果剧烈哭闹或是精神状态差,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不能耽误。(新闻来源:新疆晨报)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随便搜索坠床,都能出来很多很多条新闻,这都是一个个孩子真真实实的经历啊,真的需要重视了。
孩子坠床,为何会造成如此严重的伤害?
很多妈妈心里可能都会有疑问:为什么床明明不高,怎么会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呢?
这是因为婴幼儿的头占比重大,掉落时很容易“头着地”,这会导致孩子的头颅受到巨大的冲击,可能会出现脑震荡、头骨骨折等情况。
而且如果孩子头部先着地,地面又是很硬的地板或瓷砖,即使不是很高,也可能会造成颅内损伤的严重后果。
更危险的是,颅内伤有时候没有明显的外伤,所以家长可能没法第一时间看出问题。
但颅内伤发展快,而且严重,等到表现出明显症状的时候,情况就非常严重了。
坠床事件真的非常非常常见,孕事妈妈群里每天都有人提起,新闻事件更是报道了一起又一起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也曾报道,英国一年中有250名婴儿从床上坠落,其中有8名宝宝受伤明显,1人痉挛,5人颅骨骨折。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预防,如果发生意外坠床事件,不要根据坠落的高度自行判断宝宝的伤情,不要觉得没有皮外伤就把坠床不当一回事,这么做非常危险。
颅内伤一旦耽误救治的最佳时间,是会要了孩子的命的,还有遇上孩子坠床,一定要正确处理和应对,因为错误的应对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二次伤害,上面的每一个宝宝,都是因为家长的错误处理,导致孩子再次受到伤害。
孩子坠床后,有一个动作千万不能做——千万不要立即抱起宝宝。
孩子坠床后大哭,家长们第一反应都会立即抱起宝宝哄,千万不要这么做。
坠床后很多损伤是肉眼看不见的,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宝宝的反常情况,马上抱起孩子,就无法第一时间发现孩子的异常情况,这很可能会给孩子带来第二次伤害。
那孩子坠床,家长们应该怎么正确处理呢?
1、就地观察20秒
为了防止二次伤害,坠床后家长不要马上抱起宝宝,要就地观察20秒,注意观察宝宝的以下情况:
①观察宝宝的落地姿势,这对检查宝宝的伤情很重要。
②如果宝宝四肢落地,看看身体动作是否出现异常,有没有某个部位不能动,或一碰就哭,有没有表现异常,如口齿不清,走路不正。
③观察宝宝有没有活动性出血、血肿,并仔细检查有没有坠落伤。
2、观察是否有其他异常
有的症状可能要在摔跤后几个小时才会出现。如果宝宝出现异常的烦躁不安、嗜睡、喷射性呕吐、异常行为、运动不协调等,需要立即去儿童专科医院就诊。
3、持续观察2-3天
坠床后宝宝看似一切如常,家长也不能掉以轻心,一般需要观察48-72小时,注意喂养和日常护理观察,如果孩子一切正常,在接下来的一两天内也没有异常行为,吃、喝、玩、睡等都能正常进行,那基本没什么问题。
4、正确处理宝宝的皮外伤
●如果皮肤出血,要用纱布或者干净毛巾按压,给宝宝止血。
●72小时内,对受伤部位进行冷敷,每次15分钟,减少皮下出血,72小时后,再进行热敷,帮助积液吸收。
●如果宝宝出血量大、出血不止,或者耳道流血、有肢体运动障碍的话,要及时送医院就诊。
5、这些情况要立即就医,一刻也不能耽误
①失去意识。如果孩子失去意识,立即拨打120,如果是这种情况,不要随便移动宝宝,除非宝宝有呕吐或受伤更严重的危险,如果宝宝没有呼吸,立即给宝宝做婴儿心肺复苏术,直到帮助宝宝呼吸顺畅。
②止不住的流血。
③呕吐、抽搐。
④骨折。明显的肢体变形,如弯曲的手腕,或不协调的手臂或腿。
⑤脑震荡。持续呕吐或极度嗜睡,行为,语言,视觉,运动技能出现异常。
⑥脑损伤。如瞳孔大小的变化和异常的眼球运动。
⑦长时间的哭喊或尖叫。这可能意味孩子身上有内伤,如腹部出血等。
宝宝坠床,预防比事后处理更重要!
婴儿坠床是高频事件,几乎每个孩子小的时候,都有过坠床或从高处摔下来的经历,但不能否认的是:所有的坠床事件都是可以预防的。
宝宝坠床的原因,其实就是预防措施不到位,所以,要避免宝宝坠床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防患于未然,以下这些安全措施每个家长都要牢记:
①永远不要把小宝宝独自留在没有护栏的床上和沙发上。一秒钟都不行,孩子的一个翻身,坠床可能就发生了,要拿东西,抱着孩子一起拿,要不就把宝宝放在安全的地方,比如客厅的爬行垫上。
②最好让孩子睡在婴儿床。对宝宝来说,最安全的就是让他们睡在婴儿床上,很多坠床事件发生在孩子睡着后,所以孩子最好睡婴儿床,可以防止孩子意外坠床,要注意的是,使用的婴儿床围栏间距要小于6厘米,大于这个距离可能会卡住宝宝。
③在床的四周铺上地垫。如果宝宝是睡婴儿床,那就在婴儿床边铺些地垫,如果孩子跟着爸爸妈妈睡大床,大床周边也要垫,这样即使孩子掉下来还可以有个缓冲。
④选择可以调节高度的婴儿床。孩子们一天一个样,学的技能也会越来越多,翻身,坐着,站立,可以调节高度的婴儿床可以根据宝宝的年龄来调整,如果床垫太高,围栏就有可能挡不住宝宝,导致他翻窗坠落。
⑤及时更换床栏的高度。如果孩子的身高超过90厘米,或者床栏的高度低于孩子身高的3/4,就可以考虑给孩子换张没有围栏的普通床了。
⑥一定要把婴儿床放置在最安全的地方。婴儿床一定不要靠近窗户或者家具,孩子很容易借助家具或者窗台爬出来,太危险了。
⑦任何时候都要系上安全带。如果妈妈一个人在家,手头上有事情要处理,可以短暂把宝宝放在婴儿车内,一定要系好安全带,这可以防止跌落。
除了防止坠床,在生活中也要做好这些,来防止孩子意外摔倒。
①留心孩子坐在高脚椅,购物车和婴儿车上。一定要用安全带固定好孩子,片刻都不要离开坐在购物车里的孩子,哪怕是一刻都不行。
②把椅子和其他家具从窗户移开。窗户一定要做好防跌落措施,据报道,7月里有10多名儿童坠楼,大都是从自家窗户坠落,当高层遇上坠楼,基本没有生的可能。
③做好楼梯的安全措施。从楼梯摔落会给孩子的头部和颈部造成伤害,所以一定要给楼梯安装好防护栏,一定不要留孩子在楼梯口玩耍。
④任何时候,都不要把宝宝放在桌上,飘窗上、椅子上、柜子上等距离地面有一定高度的地方玩耍。真的非常非常的不安全,因为孩子坠落可以在一瞬间发生。
⑤家里的所有阳台和窗户都要做好安全措施。安装防护栏,如果窗户上装了逃生窗,一定要锁好,窗户和阳台边一定不要让杂物,防止孩子顺着往上爬。
希望所有家长都能帮孩子远离意外伤害,健康成长!
参考文章
https://www.babycenter.com/0_falls-what-to-do-when-a-baby-or-toddler-gets-a-bump-on-the-h_397.b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