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在强撑病体的情况下,违背男子二十岁而行冠礼的礼制,为皇太子刘彻强行加冠礼以宣告其成年,不久后便撒手尘寰,皇太子刘彻成为大汉帝国新的皇帝。十六岁的汉武帝充满了热情和活力,急切地想施展自己的治国理念,准备在群臣的帮助下大展拳脚,但很快就被现实给教育了一顿。
聪慧的汉武帝知道欲要改革,人才是关键,需要能辅佐自己的新型人才。在建元元年十月,汉武帝便下令全国,要求丞相、御史、列侯、地方官员及诸侯相向中央政府推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这也拉开了汉武帝一朝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序幕。但是不久,汉武帝又采纳丞相卫绾的建议,将信奉“申不害、商鞅、韩非子、苏秦、张仪”学说的贤良全部赶回去了,留下信奉儒学的儒生,这也为之后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埋下了伏笔。
丞相卫绾被罢免后,窦婴接任丞相一职,而田蚡接任太尉一职,两人都喜好儒术,便向汉武帝推荐赵绾担任御史大夫,王臧担任郎中令,开始用儒术对朝政进行系统性改革。其大致有下面几方面:
议设明堂,改革服制。明堂是儒生们最心心念念的建筑,也是古代帝王所建的最隆重的建筑物,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并配祀祖宗。因此,赵绾和王臧共同劝说汉武帝设立明堂以朝会诸侯,但未能劝说成功,便劝汉武帝将两人八十多岁的老师申公接到长安,讨论如何设立明堂之事。不想,申公听完汉武帝的治乱之问后,回了句“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此言让汉武帝大为扫兴,又不好把他直接送回去,就封个太中大夫安置下来,继续讨论如何设立明堂、变更服制等事情。
明堂
遣列侯回封地,取消能力差的外戚待遇。明堂的一个作用之一就是朝会诸侯,以显示天子之威严,所以窦婴、田蚡、赵绾和王臧劝汉武帝下令,要求列侯们返回各自封地,朝会时再来长安。这是窦婴、田蚡等四人最得罪人的一项命令:列侯都是窦家和王家等外戚,且大多娶公主为妻,本来在京城美滋滋地享着清福,却被赶回各自封地,就如同现在从大北京赶回三、四、五线城市一样,自己封地再好也赶不上长安的人脉、教育、医疗资源!此外,更狠的是,窦婴、田蚡等人对窦家人进行严格考核,品德不行的就直接开除族籍了。因此,这些人毕竟都姓窦,且都沾亲带故的,一旦利益都受到侵犯,就时不时地跑到窦太后面前哭诉这几个人如何如何坏。
窦太后本是黄老之道的忠实信徒,看着窦婴、田蚡、赵绾和王臧等学儒学信徒就不顺眼,被亲戚这么一哭诉更是心烦意乱,认为他们不能团结皇族宗亲。紧接着,腐儒赵绾又来了个神助攻,建议汉武帝不要向窦太后禀报政事。赵绾和王臧等儒生根本就没有治国经验,纯属自寻死路,也不看看汉宫中的形势,皇宫内的禁卫军都掌握在窦太后手中,如窦太后之弟窦甫当时就担任长乐宫卫尉。
此建言内容马上就传到窦太后耳朵里,窦太后得知后,不再忍耐、彻底爆发,对着汉武帝说了句“他们是要当第二个新垣平”(汉文帝时神棍,被灭三族),将丞相窦婴和太尉田蚡解职,任命许昌担任丞相、庄青翟为御史大夫,又找个罪名逼迫赵绾和王臧自杀,遣返申公回老家。于是,汉武帝才掌权一年就被以近乎政变的方式给夺权了,一腔热情统统化为凉水,只好当了几年的傀儡皇帝。而汉武帝这次折腾的本质是,年轻皇帝急切地想着有一番作为,又碰到了一群毫无治国经验又同样躁动的儒生(窦婴和田蚡看着也不稳定);尽管有申公这个明眼的老人的婉转提醒,但还是躁动难耐,最后被位高权重的窦太后给制止了。
汉武帝也没了权力也就没法折腾了,只好听取母亲王太后的意见—“汝新即位,大臣未服,先为明堂,太皇太后已怒。今又忤长主,必重得罪。妇人性易悦耳,宜深慎之”,重新厚待窦长公主和陈皇后,没事在家哄哄皇后。苦闷的汉武帝虽然没有权力,但是人身自由毫无妨碍。除在上林苑跟熊、野猪打架外,汉武帝经常微服出巡,践踏庄稼、毁坏农田,差点被地方官给抓了;晚上不回家,有一次到旅店被老板灌醉给绑了,幸好旅店老板娘看出汉武帝不是一般人,才躲过一劫,而老板娘被汉武帝赏赐千金,老板被封羽林郎。
此后,汉武帝私下派严助去征兵攻打南越,取得军事胜利,窦太后也就不咋管。汉武帝毕竟是窦太后的亲孙子,窦太后也就单纯教育下他,磨磨他的性子,不让他年轻时瞎折腾。这次事变对汉武帝影响非常大。在窦太后死后,汉武帝立刻罢免许昌的丞相之位,任用舅舅田蚡为丞相,开始大权独揽,此后一直都在集权,哪怕是有束缚皇权的想法也不行。董仲舒写了篇文章想用天变来约束皇帝,私下里被主父偃拿给汉武帝看,直接被群臣判处死刑,随后被汉武帝赦免。不过,汉武帝这几年也不是白待的,重掌皇权后手段更加老练和娴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