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在三皇五帝的时候,在鲁中山区的沂山下的村子里,住着牛永才一家。

牛永才的父母常年有病,没过几年,老两口便卧床不起,再也下不了床。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牛永才夫妇非常孝顺,两人不但不嫌弃老人,还自己吃糠咽菜,省吃俭用,省下钱财吃的来给两位老人治病救命。在夫妻两个精心照料下,老人们虽然卧病在床,但仍然活到不是多岁。奇怪的是,这年腊月,两位老人竟然在同一天去世。

  牛永才夫妇孝敬善待父母的事迹被十里八乡的人传颂,消息传到了京城,被当时的皇帝赞赏,于是下了圣旨,奖赏他们白银万两,还给他们写了匾“孝贤模范”。

到了第二年初冬,连绵雨天暴雨不断。

一天晚上,牛永才夜里突然听父亲对他说,家遭了水灾,水漫到了床脚,父亲领着牛永才去看。

冬至祭祀的详细流程(冬至祭祀的由来)(1)

牛永才跟着父亲一起到了父母住的房屋,地上到处都是泥浆,母亲坐在床铺上愁眉苦脸。

牛永才猛地醒来,原来是做了个梦,奇怪的是,连续三个晚上,他做了相同的梦。牛永才心生疑惑,第二天就跑到父母的坟地看。

一到墓地,牛永才发现墓被水冲出一条大水沟,正对着坟墓,正因为这沟,下大雨时,把本来往两边流的水像漏斗似的全部集中起来,引向坟墓。后半座坟已被水冲出了一个碗口大的洞,难怪父母要托梦了。

  按照传统,只有清明老天爷放假的时候,天聋地哑,乾坤懵懂,人间才能修坟。平时,坟墓是不能动土的,看眼下父母的坟再不修,就彻底被水冲垮了,牛永才很是为难。

顾不了那么多,他请来人做了法事,就在冬至的前几天做了法事,然后给父母修坟。

坟修好了,冬至也到了,牛永才趁着冬至,夫妻两个准备三牲、香烛、纸钱来到坟地。

一来,他们感觉是因为自己大意,导致坟墓被水淹,他们给父母赔罪,二来清明时候上坟的时候带的祭祀品太寒酸,现在来弥补一下。

乡亲们看到后,觉得清明时节正值青黄不接之际,穷苦人家拿不出好祭品,上坟过于寒酸。而到了冬至,秋天收了粮食,猪、鸡也养大了,可以好好地到坟头祭祀,以弥补清明祭品的淡薄。再加上,寒冬来临,修一下被鼠蛇破坏了的坟墓,送点纸衣、纸钱,也使先人们能够顺利度过严冬,迎接新春。

于是,第二年,大多数人家也开始在冬至这天上坟了。慢慢的,效仿的人越来越多。冬至上坟的习俗就渐渐地传开,并延续下来。

冬至祭祀的详细流程(冬至祭祀的由来)(2)

据史书上记载: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所以,在吃饺子的同时,别忘了缅怀一下咱们的先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