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远打车距离(宁愿打车堵在路口也不愿步行500米到终点)(1)

一个姑娘买了生活必需品后,招手上了出租车。齐鲁晚报记者郑美芹摄

黄三角早报记者李黎

“送的这个小姑娘就在那边的安慧南区。”在东城银座等活儿的崔师傅刚送了一位乘客,也就四五百米远,“车打火的工夫就到了。”他笑着说。9日的一场小雨,让他接连拉了3单这样的“超短途”生意。平常这种情况也挺多见,崔师傅说,“年轻人一般不愿走路,特别是年轻女孩居多。”

33位司机师傅只有两位没遇过“超短途客”

“这种情况太多了。特别是年轻小姑娘,说多了人家还不愿意。”崔师傅开了十多年出租车,近几年,他明显感觉“超短途客”特别多。“就在前两天,一个小姑娘从人民医院打车去蓝海御华,就一个路口。”崔师傅说,“我说很近走两步多好,小姑娘开玩笑问我是不是不愿意挣钱。特别那天早上下雨那会儿,半个小时内就接了3个这样的活,路程都不远。”

姜师傅遇到的这种乘客也很多,“从府前小区到一中,你说近不近?有不少学生宁愿堵在路口这里,也不愿意走着去学校。”他说,一天至少能接到三四单这样的短途客。“其实现在主要是年轻人打车居多,我主要是在东城片区转悠,手机接单的除了几百米远的这种,其他大部分路程也不远。”

10日,在东二路上的加气站,毛师傅正在排队,他从来不用手机接单,“我主要就是在固定地点等活,要不然就是开车转转,最近还挺少遇到这种超短途的乘客,今天下午刚出车就接了一位乘客,从锦华送到东四路。”

在采访的33位司机师傅中,只有毛师傅和另一位蔡师傅很少接到短途客,其他的31位师傅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而且雨雪天气时格外多。

“穿着高跟鞋走上一里路,还不如杀了我”

小米是个90后,今年刚参加工作。还没买车的她主要出行方式就是乘坐出租车。“我家离单位也就500米左右,但是也不能穿着高跟鞋走着上班吧,那还不如杀了我。”小米说,公司对着装有一定的要求,但是穿着平底鞋拎着高跟鞋上班,看上去很奇怪,她也不愿意,“反正就上下班时间打车,算下来也没多少钱,干嘛那么难为自己啊。”

今年29岁的孙倩也是有车坚决不走路的拥护者,“马上就夏天了,走路腿会变粗还特别容易晒黑,现在手机打车很方便。”

不光是女生不爱走路,现在一些男士也秉承不走路的态度。刘洪涛和媳妇攒钱买了辆代步车,两人约定一人开一周,“我没车开的那周就会打车上下班。”刘洪涛说:“主要是开车习惯了,还真迈不开腿。”

在受访的20个年轻人中,大部分是不愿意多走路的。其中1位女孩是经常去健身房的,她愿意在天气好的时候骑着自行车上班。

走路习惯了,这对夫妻都不怎么动车了

45岁的老陈在机关单位上班,从家到单位得走25分钟左右。以前也是开车上下班,自从有一年生病住院后,他便开始走路上下班了。“到现在走了四年多了。”老陈说,在他的带领下,媳妇也跟他结伴同行,“车每天都在车库里睡觉。”老陈介绍,一个单位的,跟他同龄的人现在不少走路上下班。“基本上不怎么打车,一两里地更不值当的了。”

在外侨办上班的玲姐,每天由老公捎带到府前大街,然后步行去南一路,她说:“看着很远,其实走习惯了就不觉得了。”现在单位门前就有公共自行车,“骑自行车、走路累点,但是几百米就要打车也太夸张了。”

“浪费那个钱干啥。”小区里58岁的何阿姨非常不赞同出门就打车,“我们那个年代,自行车都是稀罕物。”何阿姨说,当年她上学要走好几公里的路,“就是自己走着的,还背着一个星期的干粮。现在生活好了,那么几步路就是得走走,对身体也有好处。”

记者手记

不要错失

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采访中,很明显的对比就是,路程不算远的时候,年长者更倾向于走着去,而我们这些年轻人却有车便绝不走路。我们一边抱怨没有时间去健身,一边拒绝最简单最有效的锻炼方式。

在没搬家时,我尝试过从家走路去单位,大约三个路口的距离,其实听着歌25分钟就能走到。因为是步行,我可以掠过拥堵的车流,从小径穿过,两边是郁郁葱葱的树和零星的小花,路上能看到不少叔叔阿姨步行而过,到单位心情是愉悦的,一天的工作效率都很高。后来,因为不规律的作息,没法早起床而放弃了。

大多数时候我也会犯懒,从家到小区门口的超市都开车过去,这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现在我们年轻人的态度是能花钱做的,大多不愿意多去浪费自己的力气,以至于我们经常错失身边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相关资料显示,以每小时4.8公里的速度步行20分钟,热量消耗最快,有利于减肥。“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夏季即将到来,坚持运动,想保持完美身材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选择买健身器材、买运动装备、办健身卡,这原本是好事,不过在掏腰包之前,我们不妨先理性地考量一番。

家里的跑步机是否成了晾衣架,运动装备是否早已落满灰尘,看到健身卡就有莫名的负罪感。也许有人早已为自己的这些盲目购买的行为准备了很多解释的理由,其实这些看起来十分“合理”的理由,背后隐藏着的是消费的不理性。其实这些人花钱购买的健身服务更多的是满足自己的购买欲望,并非真正的健身需求。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初审编辑:

Copyright (C) 2001-2015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