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联合对外发布了《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调查数据显示,国人的睡眠状况并不理想,近3/4受访者曾有睡眠困扰。

白皮书调查显示,44%的19-25岁年轻人熬夜至零点以后,42%的老年人入睡时长超过半小时,失眠率高达21%

如何解决睡眠障碍保证良好的睡眠成为当下关心的问题。今天介绍的这本《好睡》从心态、环境、呼吸、饮食、运动等生活点滴入手,通过7大心态转变秘诀和一些训练技巧让我们的睡眠质量得到提升。

给失眠人的睡眠建议(每天睡不够8个小时失眠焦虑)(1)

作者杨定一博士7岁随父亲移民定居巴西,当时一句英文、葡萄牙文都不会讲。但年幼聪颖的杨定一勤奋好学,很快入了门。15岁时,他在巴西全国高等学校招考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巴西大学医学院,一时成为巴西的新闻人物,报刊、电视连续报道一月有余。后来,他进入美国洛菲勒大学深造,成为康奈尔医学院生化博士。毕业后,他在洛克菲勒大学从事过基础医学研究,也担任过康乃尔大学的教授,在纽约任过职。

接下来我们从三个方面一起来看这本睡眠实用手册——《好睡》:作者对于睡眠看法、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睡眠以及一些小技巧来帮助我们的睡眠。

作者对于睡眠的看法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关注了睡眠障碍问题,用专家说法,成年人每天应该睡够7小时,而且晚上11点左右就要入睡。

然而在杨定一博士的《好睡》一书中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对于睡眠的需求人人不同。

在书中他举了几位名人的例子:美国开国元老富兰克林一天睡7小时,从晚上十点睡到隔天早上五点;爱因斯坦一天睡10-12小时;英国首相丘吉尔一天睡5小时,从凌晨开始点睡到早上8点;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一天睡4小时。

就像我们有的人他是夜猫子晚上精神力十足,别人睡觉的时间可能是对方的灵感爆发期,而有些人就是早起鸟,早睡早起才有精神工作生活。

作者杨定一认为每个人睡眠需求不同 ,只要不影响第二天的精力。他对失眠的看法也有不同,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面对睡眠的方式,不把睡眠当作一个问题,自然也就没有一个东西叫失眠。

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我们的睡眠?

1、内在因素影响:不要不要过度在意失眠本身,更不要与他人对比。

越在意越感觉事情严重,前几天我右眼总能感觉到闪光,在万能的百度上一搜说可能是视网膜要脱落,本来一天看到几次的频率,在那一天感觉几分钟就能看到一下,第二天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视觉疲劳。这几天没关注突然发现它已经不闪了。

过度在意睡眠,无论睡眠质量好不好,我们都会主观地认为自己睡眠不好,仿佛是给了自己心理暗示。

给失眠人的睡眠建议(每天睡不够8个小时失眠焦虑)(2)

那么如何扭转这个观念呢?在《好睡》一书中提出了一个练习:没有一句话、一件事、一个观念、一个理念、一个结束、一个判断有绝对的重要性。

通过不断地练习,随时拿来提醒我们自己,即使夜里失眠也一样提醒我们自己。

不把任何问题当成过不了的坎,它也就自己消失了。

2、外在因素影响

睡眠环境温度过高

睡眠时温度不宜过高,因为在睡眠中我们核心体温会自然下降,如果环境温度高,或者刚洗过热水澡、激烈运动后,身体无法散热,就会干扰睡眠。

光亮

卧室完全保持黑暗,有利于睡眠条件,如果不能消除所有光线,可以戴眼罩睡觉,睡前也要减少看屏幕,屏幕产生蓝光会降低褪黑素分泌。

床只有来睡觉

不要让床变成一个个多功能空间,要让自己一躺在床上,自然离不开睡觉。

不要在床头插床头

大多数家电即使关机,只要还插着插头,还会有微弱的电流在运作。敏感的人就会有所察觉影响睡眠。

尽量少饮用咖啡、吸烟、喝酒

它们其实不是让人有元气而清醒,而是去压制身体面对疲劳的自然反应,从而会引起反效果导致睡眠质量变差。

那么那些小技巧能提高睡眠质量呢?

在《好睡》一书中作者杨定一给出几个练习技巧:

  1. 深呼吸:嘴巴闭起,用鼻子呼吸,吸气时,不仅有意识地扩大胸腔,还要用肚子充气,慢慢吸气至少3秒,然后吐气。
  2. 暗示一切都好:暗示自己一切都好,一切都特别好,既然失眠不是一个问题,更不是一种疾病,那么一切都好。
  3. 通过随息,肯定“一切都好”:让呼吸进,呼吸出,专注呼吸,观想呼吸,放过呼吸。
  4. 不加任何反应:各式各样的念头来来去去,不去干涉不加任何反应。
  5. 配合饮食和运动对于睡眠有帮助,因为饮食中的微量元素与睡眠有关系,同时代谢正常睡眠质量自然会提升。

《好睡》这本书主要通过让我们改变对失眠的认知,让我们知道失眠不是一种病,失眠本身没有什么绝对的重要性,并配合一些呼吸技巧,让我们调整好身心,从而让睡个好觉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