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析字对联,可以举的例子最多,但最有启蒙意义的,是下面这副:

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下联:因火成烟夕夕多。

关于这副对联的传说也最多,有说是秀才难樵夫的,看到樵夫挑柴,指着柴火就问了上联,樵夫顺嘴就答出一下联,并且工整,巧妙,语义相联。这副析字联的巧妙妙在,上联的“此木”二字,合成“柴”字,而下联的“因火”合成“烟”字,“夕夕”合成“多”字,但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古时候,就显然是现代人编出来的,因为古时的“烟”写成“煙”,“因火”一说,显然不对。

另外传说是上联是财主在一个穷秀才柴门上写了上联,暗讽秀才像木头一样,屡试不中。然后秀才看到,当然不甘示弱,于是对了另外一个下联:

下联:白水作泉日日昌。

意境悠远的绝妙对联(写成的绝妙对联)(1)

复杂一点的析字联,多句相联,对出来的,也是语义相连的句子,比如下面这副对联:

上联: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下联: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这个对联就相对复杂一些了。上联中的寸土合成寺,圭言又合成诗,后面又是诗曰,明字里面包含月字,最终又以寺字结尾,对应开头的寺字。好在下联也对得绝,双木合成林,林示合成禁,后面对了禁云,斧字里面包含斤字,最后又以林字做结尾,对应了起名,实在精妙。

再讲几个:

北宋时期,佛印和尚跟苏东坡并系非常好,苏东坡也信佛,那天赶上佛印大吹佛力广大,佛法无边。坐在一边的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开他的玩笑:“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佛印一听,这是析字来笑话我呢,于是反戏她一联:“女卑为婢,女又可为奴。”两人同是利用析字法巧拼“僧”、“佛”、“婢”、“奴”四字,互相戏谑,妙趣横生。

意境悠远的绝妙对联(写成的绝妙对联)(2)

西湖有一座庵寺,叫“竺仙庵”,庵边有个泉眼,泉水极其清冽。有两个脱俗静心修道的人,经常在庵中用泉水煮茶品尝。有一联悬于庵门:上联:“品泉茶三口白水;下联:竺仙庵二个山人。”上联“品”拆成“三口”,“泉”拆成“白水”;下联“竺”拆成“二个”,“仙”拆成“山人”。上下联各有拆字,极尽精妙,又写人写景,联尽景趣。

但最让人伤怀的析字联故事,当属下边这个:

说有个秀才进京赶考,晚上投宿小店,结果小店有个姑娘,秀才喜欢上了,姑娘心中也喜欢秀才,一进就上联考他,称只要对出来,就嫁给他。她出的上联是:冰冷酒,一点,二点,三点,古时候的冰字写作“氷”与后面的冷、酒二字各应照后面的一点水二点水三点水。

书生被难住,不但误了考期,而且郁郁而终,死在店中。姑娘念其痴情,把秀才就葬在小店后面的山中,姑娘也从此不再提嫁人之事。半年之后,秀才的坟上开出一株丁香花,那姑娘一见,伤心欲绝,秀才终于对出了她出的对联,这下联就是: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丁字是百字的头,香字是千字的头,古时的万写做“萬”,花字自然就是万字头。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