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遗山歌遇上流行经典,将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能否带来全新的感受?1月13日晚19:30,巴南区木洞镇将在镇文化服务中心举行2023年喜迎新春“非遗与流行经典传唱”音乐会,除了在现场观看外,还有同步网络直播带来视听盛宴。

有哪些常用的传统山歌(当非遗山歌遇上流行经典)(1)

先来看看节目单,有没有你感兴趣的曲目?

有哪些常用的传统山歌(当非遗山歌遇上流行经典)(2)

有哪些常用的传统山歌(当非遗山歌遇上流行经典)(3)

再来了解一下怎么看网络直播:

1月13日晚19:30,微信视频号“看巴南”和抖音号“巴南区文化馆”将会同步直播,欢迎进来坐坐。

有哪些常用的传统山歌(当非遗山歌遇上流行经典)(4)

木洞镇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木洞山歌”是国家级首批非遗

巴南区木洞镇,位于长江之滨,环抱中坝岛和桃花岛两个江心岛,背靠明月山和长坪山,滨江、依山、靠林、临湖、环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江镶嵌、两山环绕、两岛怀抱”的山水风貌。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唐代大诗人王维路经木洞时盛赞木洞“水国舟市”,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

有哪些常用的传统山歌(当非遗山歌遇上流行经典)(5)

“木洞山歌”是巴南区木洞镇的传统山歌,它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按其功能性质可分为劳作、庆事、休闲、教仪、展示、教传等6大品类,主体歌种是薅秧歌“禾籁”和牧牛歌“啰儿调”,也有为大家熟悉的船工号子,还有节令歌、婚嫁歌、丧事歌、寿礼歌、修房歌、说席歌、酒令歌、情歌、摇篮歌、祭仪歌等。山歌中有赞唱乡土风情,述说民众生活,抒发男女恋情,吐露醒世警语,褒贬世事时政,叙讲传说故事等等内容,包罗万象、应有尽有,集中体现了坚韧顽强、乐观进取的民族精神。

1990年,木洞被重庆市命名为“山歌之乡”。1999年,木洞山歌被评为“巴渝优秀民间艺术”。2006年,木洞山歌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8年以来,木洞镇已连续三次被国家文旅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重要原因就是这里保存着国家级非遗“木洞山歌”。

有哪些常用的传统山歌(当非遗山歌遇上流行经典)(6)

“木洞山歌”国家级传承人喻良华(左二)

近年来,木洞镇一直致力于“木洞山歌”的传承与保护,巧用“非遗 ”模式擦亮“木洞山歌”国家级“非遗”名片。

做深“非遗 展演”。木洞山歌演出团队七进央视、四上国家大舞台,三次赴美、日演出,吸引900余名外国友人参与“老外@chongqing体验非遗”系列活动,荣获全国农民文艺汇演金穗杯等奖项。

做实“非遗 教育”。收集整理山歌遗产资源3000余首,拍摄项目及专题片3部,出版《木洞山歌》《木洞禾籁》等书籍教材,培养国家、市、区级传承人15人,发挥艺人带培作用,师徒传授200余人,每年培训民间文艺骨干500余人。

做细“非遗 精品”。原创山歌20余首,《太阳出来红满天》《我在木洞等你》等5首山歌和2个MV发布到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平台,播放量达十万余人次。创新打造木洞山歌剧《爷爷的山歌》,荣获第四届重庆青年戏剧演出季优秀展演剧目。

做准“非遗 理论”。以“木洞山歌”为主要宣讲形式,将理论宣讲与非遗文化相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