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6日,21时30分,对各监室进行巡查,情况正常。”上海市徐汇区看守所三监区的值班室里,一支摘了笔套的水笔,放在翻开的巡控记录本上,而写下这行字的人却永远离开了……

1月16日晚,上海市徐汇区看守所民警张卫兵在执行新一轮全封闭勤务的第三天突发心脏疾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5岁。

从警32年来,

张卫兵始终扎根监所一线,

将无悔的青春洒在了高墙之内,

用生命诠释了对党的绝对忠诚、

对公安事业的执着信仰、

对监所工作的无限热爱。

他是坚守高墙内的一抹藏蓝,

是奋战在抗疫前线的一团火焰,

他忘却了时间,

但时间却会永远记住他,

他是高墙的卫兵、

更是人民的卫兵。

时间不是我们的枷锁(时间不会忘记你)(1)

“等这波疫情过去,我再休息吧!”

新冠疫情当前,他忠诚奉献、逆行而上

在张卫兵的办公桌上,粘着一张便签纸,上面写着“严防麻痹松懈思想,增强风险意识、责任意识”,这是一名监管民警的工作态度,更是他的日常写照。

作为监管条线一名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

尽管已不再年轻,

但张卫兵拒绝一切特殊照顾,

他的身影永远出现在监所最需要的地方,

生动诠释了人民警察的忠诚与奉献。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2020年疫情爆发后,上海监管场所实行了最严格的全封闭式管理机制,张卫兵不顾高血压等疾病,告别家人,逆行而上,主动请缨参加第一梯队进驻封闭监所。这样的勤务模式他参与了4次,短则两个月,长则八个月,勤务时间在不断变化,结束时间充满不确定性,对监所民警的身心和生活都是极大的考验。

但每次封闭,张卫兵都以身作则、毫无怨言,和年轻同志同吃同住,战斗在一起,全身心投入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老张责任心强,懂医学知识,应对突发情况有经验,交给他我放心。”徐汇区看守所副所长陈思群介绍,有一段时间,张卫兵专门负责护送在押人员外出就医。这是一个风险高、压力大的岗位,对民警责任心和业务能力要求极高。

工作期间,他在押解细节上想得更周到,严防外出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隐患。

时间不是我们的枷锁(时间不会忘记你)(2)

张卫兵(后排右二)

2021年8月,一名犯罪嫌疑人刚被送到看守所十来分钟就突发了糖尿病并发症,危及生命。原本上了10天班,正在休息期间的张卫兵接到电话,二话不说飞速赶来,在医院抢救室外守了一宿,直至犯罪嫌疑人转危为安后被安全收监。

对工作,

他尽心尽责;

对家人,

他充满愧疚!

2020年疫情期间,一名在押人员需要住院治疗,看守所每天需要安排警力日夜看护。

说来也巧,张卫兵的妻子此时突发胆囊疾病需要手术,也住在同一家医院内。

所领导担心张卫兵通宵陪夜后再执行看护任务吃不消,但他却说“没事,我就在里面,有核酸(检测报告),方便,让其他同志好好休息吧。”

到了第二天,张卫兵没有再下楼半步,寸步不离地看管着在押人员,只是通过电话和视频关心隔壁住院楼病床上的妻子。

今年年初,张卫兵的儿子就要参加春季高考了。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和家庭因素,所领导曾多次建议他不要参加本轮封闭勤务,但都被张卫兵谢绝了,他说:“我儿子成绩还是不错的,所里人手本来就不够,我来还能顶一顶!等这波疫情过去,我再休息吧!”可谁也没想到,张卫兵再也没等到休息的那一天。

“当医生救人,而做管教是要救心。”

对待在押人员,他春风化雨、救赎心灵

1986年,张卫兵在军天湖农场当医生,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职业;

1990年,他脱下白大褂,穿上警服;

1995年,他从军天湖农场监狱转岗至徐汇区看守所,投身公安监管事业,一干就是26年。

“当医生救人,而做管教是要救心。”他认为,作为监所民警,用真心去教育和感化在押人员是最重要的任务。

时间不是我们的枷锁(时间不会忘记你)(3)

张卫兵(中)

他会去主动了解、解决在押人员的实际困难和合理诉求,取得对方的信任,让对方逐步敞开心扉,完成思想转变,救赎他们的心灵。

不知多少个除夕夜,张卫兵都是在监所里度过,而每一次过年,他都会和在押人员一起排练节目、举行晚会,还通过传递家书、让家人录制视频祝福等形式,安抚他们的情绪,慰藉他们的心灵,也拉近管教和在押人员的距离。

他还会重点关心在押人员中的无接济、无亲属、无生活来源的“三无”人员,主动为他们申请免费的生活用品。

严重暴力犯罪嫌疑人往往性格乖戾、难以管束,但张卫兵发挥自己在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优势,通过以心换心、充分共情,赢得被管教人员的认同。

朱某是一名身负命案的在押人员,由于从小缺失家庭的温暖,性格极端孤僻。张卫兵从倾听他的成长过程开始,分析他走上犯罪道路的深层次原因。为了弥补他“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缺失,张卫兵在端午节时以兄长的身份为他系上五彩绳,并让食堂为他加餐。在日复一日的人文关怀下,朱某又接连交代了两起警方未掌握的杀人案件线索。

盗窃累犯周某,前后几次被收押过,是个有名的“刺头”。老张没有对他苛责或另眼相看。得知周某母亲病危,张卫兵主动为其申请外出探望,让母子两人见了最后一面。

“妈,我错了,我对不起你啊!”跪在母亲面前,周某泪如雨下,深感忏悔。从那以后,他像变了个人,积极配合管教工作,甚至为警方提供破案线索。周某在回归社会后,张卫兵还“牵线搭桥”,帮助他找到了正当的职业谋生。

“张管教是个好人,像兄长一样关心我,没有他也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一定要来送他最后一程。”1月19日,周某带着妻儿,出现在了张卫兵的追悼会上,向这位帮助过他的老大哥作最后的道别。

“他永远都会活在我们心里”

同事战友心中,他传承使命、赓续奋进

追悼会那天,有很多想为张卫兵送行的人却未能如愿,包括很多正在看守所内轮值或岗前例行隔离的同事、徒弟们。

时间不是我们的枷锁(时间不会忘记你)(4)

张卫兵(右)

“师父嗓门很大,看到不对就会不留情面地指出来,但我知道那是一种关爱。没能见他最后一面是我一辈子的遗憾,但他的声音仿佛还在耳畔回荡,他永远都会活在我们心里。”张卫兵的徒弟、徐汇区看守所副所长孙炜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

出生于一个司法干警之家,从小在军天湖农场长大,张卫兵似乎注定了一生要与监所结缘。从小耳濡目染,加上后天勤奋努力,在农场任职的9年里,他自学了法学和心理学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运用。

他常说:“我父亲教会我,教育改造工作不仅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临危不惧,更需要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耐心细致。

“别怕,有事儿我来托底。”是张卫兵最常挂在嘴上的口头禅。

转岗到徐汇区看守所后,他成为了青年民警的“金牌带教”,无私地将老一辈优秀监管人的信仰与意志、方法与技巧无私地传授给下一代。

为了让新入职民警尽快成长为监所骨干,他主动做好“传帮带”工作。面对形形色色的在押人员,他会为年轻的管教们指点迷津,并鼓励他们勇于试错,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而对于荣誉和表彰,他认为年轻人更需要激励,多次主动让贤。

张卫兵不仅扮演着良师益友的角色,还是战友们最亲近的家人。

在监所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他熟知每一名同志的生活习惯和家庭状况;他也知晓每一名民警的慢性病和常用药,每次外出采购都会对照清单备上一点。

张卫兵业务过硬、敢于创新。

他立足监所实务和就诊需求,积极为领导建言献策,促推徐汇区看守所体检中心提档升级,率先成为全市首家在所内开展新收押人员入所前24小时全时段“五项体检”的看守所,不断提升工作法治化、科学化、文明化水平,为打造平安、法治、文明、智慧的新监管呕心沥血。

他的心里揣着监所大局、亲密战友和在押人员,唯独没有自己……

张卫兵走了,

带着对公安监管事业一生的热爱和不舍,

转身融入太阳的光芒,

留给我们一道背影;

张卫兵又没有离开,

他的精神也必将在儿子、徒弟、同事们身上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激励着每一位公安民警,

坚定信念,昂扬斗志,

不负时代,砥砺前行,

为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而不懈奋斗。

时间不是我们的枷锁(时间不会忘记你)(5)

来源:新警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