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敏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以古雅、平正见称,其行文往往由远及近,层层铺垫《宋史》本传称他“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讲解曾巩的一生?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讲解曾巩的一生(曾巩的家世与生平)

讲解曾巩的一生

唐晓敏

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以古雅、平正见称,其行文往往由远及近,层层铺垫。《宋史》本传称他“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

曾巩出生于一个典型的耕读之家。这个曾姓家族,自曾巩的祖父曾致尧于太平兴国八年(983)举进士起,77年间出了19位进士。其中,祖父曾致尧辈有7人,父曾子易占辈有6人,曾巩这一代有6人。

曾巩天资聪慧。史称巩“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曾巩23岁时得到欧阳修的赏识。欧阳修《送杨辟秀才》:“吾奇曾生者,始得之太学。初谓独轩然,百鸟而一鹗。”欧阳修《与余襄公安道》:“广文曾生,文识可骇。”这些评价中,有一些可能是过高的,如说曾巩“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即与曾巩的自述不太相符。不过,曾巩很有才华,倒也是事实。

曾巩才智很高,科考却很不顺利。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直到38岁,才进士及第,是唐宋八大家进士及第者中最晚的一位。不过,曾巩科考的不顺,有其家庭的原因。

曾巩十九岁时,父亲易占遭受诬陷被罢官,赋闲在家。这之后,曾巩负起了维持家庭生计的责任。这个家庭比较复杂。父亲曾易占先后有三位夫人,共有14个孩子。曾巩有一个比他大10岁的哥哥,有4个弟弟,其中有一个弟弟,即曾布,比他小17岁,还有一个弟弟曾肇,比他小28岁。此外,他还有9个妹妹。曾巩要尽力照顾弟弟、妹妹,管理好这个大家庭。他在《学舍记》中,记述了自己养家的艰辛:

“十六七时,阅六经之言与古今文章,有过人者,知好之,则于是锐意欲与之并。而是时,家事亦滋出。自斯以来,西北则行陈、蔡、谯、苦、睢、汴、淮、泗,出于京师;东方则绝江舟曹河之渠,逾五湖,并封禺会稽之山,出于东海上;南方则载大江,临夏口而望洞庭,转彭蠡,上庚岭,繇浈阳之泷,至南海上。此予之所涉世而奔走也。蛟鱼汹涌湍石之川,巅崖莽林虺之聚,与夫雨阳寒燠风波雾毒不测之危,此予之所单游远寓,而冒犯以勤也。衣食药物,庐舍器用,箕吕碎细之间,此予之所经营以养也。天倾地坏,殊州独哭,数千里之远,抱丧而南,积时之劳,乃毕大事,此予所遭而忧艰也。太夫人所志,与夫弟婚妹嫁,四时之祠,属人外亲之间,人事之输,此予之所皇皇而不足也。予于是力疲惫急耗,而又多疾”。

曾巩为了家庭四处奔走,同时,他还承担着培养教育弟弟的责任,以及安排妹妹的婚嫁,使“九妹皆得其所归。”这就是说,曾巩有很重的“家庭负担”,这对他的科考是有影响的。

难能可贵的是,曾巩在负担着家庭生活责任的同时,并没有放弃读书。他在《南轩记》写到了自己读书的经历:

六艺百家史氏之籍,笺疏之书,与夫论美剌非、感微托远、山冢刻、浮夸诡异之文章,下至兵权、历法、星官、乐工、山农、野圃、方言、地记、佛老所传,吾悉得于此,皆伏羲以来,下更秦汉至今,圣人贤者魁杰之材,殚岁月,惫精思,日夜各推所长,分辨万事之说,其于天地万物,小大之际,修身理人,国家天下治乱安危存亡之致,罔不毕载。

在《读书》诗,又这样写道:

“南山对尘案,相摩露青苍。百鸟听徘徊,忽如来凤凰。乃知千载后,坐可见虞唐。施行虽未果,贮蓄岂非良。”

曾巩写自己读书的感受:细心品味古人的言论,好像是聆听百鸟的鸣叫;领悟到古人的微言大义时,就会像是突然看到了美丽的凤凰,虽然生活在当代,却仿佛回到历史的深处,看到远古时期那些有作为的帝王。

这一时期,欧阳修对曾巩有非常大的帮助。他给予曾巩热情的鼓励,曾巩落第之时,欧阳修《送曾巩秀才序》:

“广文曾生来自南丰,入太学,与其诸生群进于有司。有司敛群材,操尺度,概以一法,考其不中者而弃之。虽有魁垒拔出之材,其一累黍不中尺度,则弃不敢取。幸而得良有司,不过反同众人叹嗟爱惜,若取舍非己事者,诿曰:有司有法,奈不中何!有司固不自任其责,而天下之人亦不以责有司,皆曰:其不中,法也。不幸有司尺度一失手,则往往失多而得少。呜呼!有司所操,果良法邪?何其久而不思革也。”

欧阳修对曾巩非常器重,曾巩考试没有成功,欧阳修不仅是非常惋惜,甚至对科举考试制度也提出批评。

曾巩对欧阳修的帮助非常感激。他在《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某之获幸于左右,非有一日之素,宾客之谈,率然自进于门下,而执事不以众人待之。坐而与之言,未尝不以前古圣人之至德要道,可行于当今之世者,使巩薰蒸渐渍,忽不自知其益,而及于中庸之门户,受赐甚大,且感且喜。” 曾巩在欧阳修身边,受到欧阳修的影响,他真切地叙述了自己跟随欧阳修而使自己的思想境界的得到提升的过程。

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 曾巩带领着弟弟牟、布、阜,妹夫王无咎、王几共赴京师,参加由欧阳修主持的科举考试,一门六人全部进士及第。

这之后,曾巩先在朝廷任职,历馆阁校勘、集贤校理,为实录检讨官,后出通判越州,知齐、襄、洪、福、明、毫等州。元丰元年,曾巩已经六十岁,他以“母老多病”上书执政,请求回京,作《移明州乞至京迎侍赴任状》:“伏念臣已奔驰在路,屈指计日,望至亲侧。窃计臣老母之心,闻臣之来,倚门之望,固已深切。今母子垂欲相见,而臣忽他改差遣。晨昏之恋,既未得伸;迫急之诚,惟知涕泗。且臣母子各已白首,臣母近岁多病。臣弟布又知桂州,私门之内,长子二人皆违左右。而臣于兄弟之内,又最居长。犬马之志,岂敢苟安?况今所得明州,足可迎侍。臣不敢别有陈乞,欲望出自圣恩,特赐矜悯,许臣径马暂至京师,迎侍老母赴任,不敢别有住滞。伏惟天地之德,哀而怜之。”这段文章写得很有感情。但他的请求并没有得到允许,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朝廷把他派往仕亳州(治所今安微亳县),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又将他派到沧州,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曾巩已经六十三岁了,神宗才将他调回京城,委任史馆修撰,第二年又拜中书舍人。但只过一年,即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曾巩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五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