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个样来别让人瞧不起(好歹活出个人设)(1)

活不出人设,好歹活出些槽点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听说三次元也有人设这个概念的呢?哦对了,是从某些人设开始崩塌的时候。

说起来这事好笑,一个人好端端的活在世上,立体、丰满、有血泪也有尿性,这还不够看的?非要搞一些简单粗暴且做不到的标签贴身上,结果就是小奶狗一扭脸点上根烟、老干部一关门掏出根鞭、学霸们指鹿为马、傻白甜坐地成仙。哪怕是那些还没崩的也已经岌岌可危了,毕竟这世界上永远不缺比你能装的人。

知道当年秀兰·邓波是怎么被后浪拍死的吗?就是因为年纪大了,以前脸上那点婴儿肥都转移到胸口上了,本该及时切换角色,结果却怕观众接受不了,就这么稍微一耽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所以说成也人设,败也人设,世人都见人设好,但其中酸苦谁设谁知道。哪怕是你现在设成功了,有名堂了,也还要一直跟批量生产出来的同款们相互竞争,分高低,论辈分,到底是谁模仿了谁,就是那些苟活下来的人设主们下一个将要面临的问题。

活出个样来别让人瞧不起(好歹活出个人设)(2)

魔镜魔镜......算了,我你妈不问了

举报,有人模仿我的人品

前两期一直霸占舞台的陈寔,今天终于退居幕后了,接替他上场的是其长子——陈纪,字元方,那年他十一岁。

话说十一岁的陈纪某天去拜见袁先生(注意,这是一位神秘人物),被问了几个难缠的问题。

袁先生:“你爹在太丘那个地方干得不错,远近闻名,交口称赞,请问你知道他都做了哪些漂亮事吗?”

如实禀报,倒也不难。

陈纪:“我爹在太丘时,对豪强以恩德安抚,对百姓以仁义宽慰,让他们都能安居乐业,时间久了人们也就对他更敬重了。”

袁先生:“我过去也曾在邺县做过县令,治理之法也是如此,那么不知道是你爹模仿了我呢,还是我模仿了你爹呢?”

这明显就是刁难人了,如果换做是我,大概率会说问你妈去,那我可就惨了,因为在原文中袁先生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用了一个“孤”字来指他自己,胆敢称孤道寡的人,最次也得是个王侯或一方之长(当年袁绍任冀州牧的时候没事就老孤孤的),这种人惹不起,所以还得另想答案。

陈纪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周公和孔子也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但他们应对世事的态度却是一样的,所以不必非得是谁模仿了谁吧。”

答得很好,但这段子怎么看都应该出现在“言语”篇中,为什么刘义庆会把它安排在政事里呢?

活出个样来别让人瞧不起(好歹活出个人设)(3)

你这爹太招事儿了

模仿,是件很难的事情

广告界特别喜欢干的一事,就是对外鼓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回过头又试图从这些独一无二的人身上找出相同点并加以利用。这说明人在一定安全范围内是希望自己与众不同的,自以为大人物的那些家伙更是如此。

说白了就是刷存在感,不计后果的那种。

我记得在《阅微草堂笔记》里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是某人生病请郎中开药,吃了几副不见效果就换了个主治大夫,新来的这位要求看看之前的药方,但家人怎么找都没找到。

这时,一个报恩的幽灵出现道出实情,原来先前那位郎中开的药方完全没有问题,只不过这副药见效比较慢,可如果让新来的郎中看到,他就一定会修改其中几味药——以显示他的高明,即使完全没有必要——可想而知,修改后的药方还不如原先的好,所以幽灵棋高一招,抢先把药方藏起来了。

那家人听完此事,就对新郎中谎称药方已失,请他直接开方无妨,事后两张药方一对照,果然分毫不差。人性之复杂又好猜由此可见一斑。

小时候听过一句话叫“新官上任三把火”,以为新领导都意气风发,勇于破局,后来看多了这类人的嘴脸才逐渐明白,放火不是为了改进,过去一切坏的好的差不多的统统烧掉,就为了告诉你们上头换人了,仅此而已。

所以陈纪那句“不必是谁非得模仿了谁”实在是所有当权者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放在政事篇中简直太合适了。

【世说新语·政事】三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咨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世说新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