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皇帝无道,大肆从江南征发石头,具体经办人员则利用这为契机搜刮掠夺百姓,史称花石纲之祸。

层层盘剥下来,百姓生活水深火热,纷纷反抗。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方腊起义。方腊起义规模不小,但是战绩很一般,往前比不过陈胜吴广等人的轰轰烈烈,往后比不了太平天国的精彩绝伦。但是,在民间的名气却不小,这都要归功于一部传世经典《水浒传》。

真实武松单臂擒方腊(苏州有块万字碑)(1)

《水浒传》中,方腊是终极大boss,一路南征北战都毫发无损的梁山好汉们,在讨伐方腊的过程中伤亡惨痛,让水浒迷们扼腕叹息。

最终,方腊起义还是被平定了,方腊本人也被擒获,这点倒是没有异议,可是具体到究竟是谁立下这等大功,则众说纷纭。目前来看共有三种不同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鲁智深,这也是《水浒全传》中的记述,据说在最后的清溪之战中,宋军烧毁了帮源洞中的亭台楼阁,但却遍寻不到贼首方腊。宋江于是传下将领,命令好汉们搜寻方腊,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只要捉到人,哪怕是首级,也会赐予高官厚禄。

真实武松单臂擒方腊(苏州有块万字碑)(2)

方腊这时早已经换下了华服,化作百姓,逃进了莽莽丛林,他连夜爬过五个山头,远远见得一个草屋,打算进去找点吃的,没想到迎面撞见一个胖大和尚,一禅杖将其打翻,取了麻绳绑好。

这就是鲁智深擒方腊的经过,情节就是这么简单,波澜不惊,无趣的紧。把一场泼天富贵按给了一个最不把富贵当回事的人,也算是种小小的讽刺了。

第二种说法是武松,广泛见诸于各类民间传说。也是最被大家津津乐道的说法。京剧《武松单臂擒方腊》,扬州评话《后水浒》等一大堆艺术作品都采用了这种说词,1998年和2011年两版水浒传中,也是这样拍摄的,可见影响力之广。

蔡东藩在《宋史演义》中,把这段情节脑补的精彩纷呈。他说方腊下城巡逻,城楼上防御松懈。武松、李逵等人顺势上了城墙。方腊见势不妙,急忙打开南门逃跑。

武松见状,来不及招呼同伴,仗着武艺高强,单枪匹马追来。

方腊一伙见到武松只有一人,欺负他势单力孤,反身杀来。武松虽然力大,但毕竟双拳难敌四手,斗了片刻,左臂忽被砍断,险些晕倒在地。

方腊招呼手下,正要上前结果了武松性命。忽然一阵阴风袭来,吹的他头晕目眩,竟然倒地。

恰在这时张横带领援兵赶到,三下五除二将方腊手下统统砍死,武松看到援兵,精神大振。死死按住方腊,由张横帮忙捆了个结实,带回阵中。

真实武松单臂擒方腊(苏州有块万字碑)(3)

怎么样,是不是很精彩,情节一波三折,被大家喜爱也就不足为奇。

不过除了这两种外,其实还有第三种说法,这种见诸正史,《宋史·本纪》记载:庚寅,忠州防御使辛兴宗擒方腊于青溪。

按照宋史的说法,方腊是被忠州防御使辛兴宗抓住的。相较于水浒传和民间传说,正史的说法自然可信度要高得多,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浙江清溪县还发现了一块刻有方腊起义事件的石碑,上面也写到:四月廿七日,辛太尉入洞,收下入京,改为严州淳安县。丰源院僧用琴记

如此看来,辛兴宗擒拿方腊一事应该假不了。然而世间的事,本就没有什么绝对,苏州吴县灵岩山的一块石碑,则给了我们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答案。擒方腊者另有其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兴四将之一,韩世忠。

真实武松单臂擒方腊(苏州有块万字碑)(4)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今陕西省绥德县),他身材伟岸,勇猛过人,属于那种单挑从来没输过的猛人。

少年时候的韩世忠不务正业,每日里饮酒作乐,呼朋引伴横行乡里,以至于乡亲们都叫他“韩泼五”。当时的延安在北宋和西夏交界附近,属于宋夏交战的前沿地区,驻扎了以勇猛著称的西军。

为了混口饭吃,韩世忠参了军,很快就凭借自己的高强武艺和悍不畏死的作风声名鹊起,当了一个小头目。

韩世忠的猛属于那种不讲道理的猛,一次他率少量士兵路遇大批西夏军队,韩世忠不退反进,一马当先阵斩敌方大将,敌军大败溃散。经略使将功劳上报了朝廷,要求越级晋升韩世忠,没想到大家都不信,只同意给他升一级。

宣和二年,南方的方腊起义愈演愈烈,无奈之下朝廷只好调西军前去平叛。韩世忠则跟着上司辛兴宗一同来到了江南。

真实武松单臂擒方腊(苏州有块万字碑)(5)

在精锐的西军面前,方腊一伙完全不是对手,数月后就被打的钻进树林里不敢出来。领军太监童贯派出了数只搜山小分队,漫山遍野的寻找方腊行踪。

韩世忠艺高人胆大,独自一人持长枪就深入林中。路上他遇到了一个老妇,在妇人的指点下,韩世忠找到了方腊藏身的洞口。他孤身入内,格杀了方腊身边护卫的八大王,将方腊擒出。

韩世忠很开心,这次跟上次功劳比如何?至少也能连升三级了吧。谁曾想,还没高兴完,就迎面碰上了追踪而来的上司辛兴宗。辛兴宗见到这等肥肉怎肯放过,二话不说就将方腊带走献给朝廷,将这场功劳据为己有。

这也就是宋史上辛兴宗擒方腊记载的由来。不过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别帅杨惟忠返回后将事情经过禀明,真相才大白天下。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话说当时的庆功宴上,被抢了功劳的韩世忠闷闷不乐,很是破坏气氛,不过却也成功的吸引到了一名美貌舞女的注意,这名美女就是梁红玉。就这样,韩世忠因祸得福,抱得美人归,也算是一段佳话。

真实武松单臂擒方腊(苏州有块万字碑)(6)

韩世忠的后半生,战功赫赫,然而宋高宗赵构和秦桧勾结一气,一心求和,为此不惜害死岳飞,剥夺了韩世忠的兵权。一代名将的心凉了,他辞职回家,每日里与书为伴,还给自己起了个外号叫清凉居士,一名武将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书生。

1151年,韩世忠病逝,终年61岁。葬于苏州灵岩山麓。

真实武松单臂擒方腊(苏州有块万字碑)(7)

韩死时,还是秦桧当政,他阻止了宋高宗前往吊唁,还要求一切从简。直到26年后,宋孝宗才为其正名,追封他为蕲王,并为其立碑,碑全称为“宋故扬武翊运功臣太傅镇南武安宁国军节度使充礼泉观使咸安郡王食邑一万八千三百户实封七千二百户进封蕲王谥忠武神道碑”。

该碑宽3米,高10余米,上书13200字,由当时的礼部尚书赵雄所作,被称为万字碑,是中国文字最多的墓碑,也被称作“中国第一碑”。

真实武松单臂擒方腊(苏州有块万字碑)(8)

碑文上详细的记载了韩世忠擒方腊,以及被辛兴宗抢功的经过。由于是皇帝赐碑,官方所作,等于说这段历史已经有了定论,官方已经认可了韩世忠擒方腊的事实和功劳,一切其他的传言也就不攻自破。

《宋史·韩世忠传》中也采信了这种说法,记载:“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禽腊以出辛兴宗领兵截峒口,掠其俘为己功,故赏不及世忠。”

看来我们真的是被电视剧和传说骗了好多年。

学历史,各种演义小说和影视作品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渠道,但是中间被艺术加工的成分太多了,很多早已经和原本的史实差距好大,甚至是背道而驰。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如果这是宋史》,以正史为纲,详细的讲解了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

真实武松单臂擒方腊(苏州有块万字碑)(9)

这套书写的很好,风趣幽默,让人爱不释手,原来一套200多,最近搞活动才118,库存不多,刚进了一批,想要的点击链接下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