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联想诸事不顺,接连遭到媒体舆论围剿,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联想本来应该低调行事,但是最近却又做了一个骚操作:要上科创板,联想这家发展了几十年的大企业要和一些新兴的科创型公司抢食,加上柳本人被爆出退休后拿着天价工资,这更引起了公愤。

客观说柳传志的能力还是超强的,从中科院计算所一个小平房里起家,把联想发展为一家国际化的大公司,坐上全球PC厂商的头把交椅,相当不易!柳创业初期被骗了14万,后来有被深圳一家进出口公司又骗了300万,当时老柳都有跳楼的想法。创业不易,九死一生。创业也是生存者偏差,根据统计创业成功的概率不到3%,也就是说剩下的97%都倒下了。能把联想做到今天的规模,柳传志在中国第一代企业家里被称为教父级人物,一点也不为过。想当年中关村有“两通两海”(四通公司、信通公司、京海公司、科海公司),他们现在都到哪里去了?包括后来和联想一起发展起来的北大方正和清华紫光,现在发展如何呢?所以我们不要总是重锤成功者,要多一些宽容心。

按照《科技日报》在2015年的报告,当初中科院给了联想20万元投资,柳传志带领11名科技人员创业,30年间,联想控股已是拥有6.5万多名员工(含国际员工1万多人)、总资产超过2000亿元的国际化公司,2013年,联想控股综合营业额2440亿元,总资产2070亿元,实现了100万倍的增值。回报率可是成千上万倍,这个功劳不能忽视吧?对那些亏损甚至破败的企业视而不见,把这些成功的企业打掉搞垮了,这种窝里斗的行为对谁有利?

按照我的逻辑,给创始团队多分一些也无妨,只要公开透明,符合国家法规。否则谁还有积极性干呢?放在你身上你愿意吗?很多人心理就是,你把一家国企搞跨了,搞没了,没人说。现在一些仗着国家政策,占着垄断资源的国企一年都亏损几十上百亿,也没人说,但是却总把枪口对准一个从国有体制内成长起来的一家大型企业,这样做就不对了,有失公道!

下面这些都是亏损的国企,一些人把企业搞亏了搞没了,这些企业有多少人关注呢?中远集团亏损,连续几年都亏损上百亿,感兴趣的读者可去搜索《中远大败局,巨亏背后的人祸》这篇文章;曾经作为世界500强的渤海钢铁四年负债2000亿;昔日明星沈阳机床亏损50亿;还有和联想一起成长起来的北大方正集团负债3000亿,已经宣布破产重组;还有清华紫光也没好到哪里去。大家可以网上去搜索一下,还有一大堆亏损或破产的名单。

今日联想让国人诟病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国人对其期望值过高,但是最后交出的卷子却不如意,辜负了民众对其期望值。尤其在中美贸易战环境下,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而联想后期不思进取,忙着挣快钱,在研发上投入不够,导致没有扛起民族企业的大旗,让公众失望。民众把中国被美国打压和技术卡脖子的这种抱怨情绪发泄到联想身上。但是联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不至于那么差吧?站在全国来说,有几家企业能超过华为的?也不能总和华为比。当然人们对联想的高标准,还是因为昔日辉煌时刻的联想曾经和华为平肩。

想当年中国大地,北有联想,南有华为,任正飞和柳传志就如同金庸先生武侠小说里面的南帝北丐式的人物,何其高不可攀!曾经一段时间,联想在北方如日中天,财大气粗,尽揽天下人才,但是后来却连连失误,错过了时代的期望。联想不缺人才,联想缺的是一个好的内部机制。联想就像一个国企,但是又不像国企,里面层级分明,官僚主义严重,但又有市场经济下的一个竞争企业的风格。总体感觉,是一个上身穿着中山服,下身穿着西裤的中老年大叔,不习惯于低下身段和年轻人沟通,也不懂得年轻人的心态,所以错过了时代。

本文从个人认识角度分析一下联想备受争议的原因,不足之处请私信。

【倪柳之争】

今天很多人反对柳传志,也是因为当年倪光南事件。认为倪光南代表了民族精神,力争开发中国芯的带头人,但是柳传志却赶走了他,让中国错失了发展芯片的好机会,才导致今天被卡脖子。 他们也怪罪今日联想不重视研发,在研发上投入比例过少。这一切的恩怨都是从排挤走倪光南开始,一大帮人战队在倪光南这边,这部分人也是柳传志最大的反对者。

当初倪光南助力联想开发出了联想汉卡和联想微机,让联想的盈利能力跨上了一个大台阶,倪光南功不可没,但是柳传志的经营能力也至关重要。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加速,国门敞开,国外很多PC厂商涌入,联想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时柳倪两人观点发生了分歧。柳主张“贸工技”路线,先挣钱保住现金流收入保住企业生命为第一,而倪主张另辟蹊径,主张开发中国自己的芯片,实现技术上的突破。因为路线之争,1994年两人的矛盾开始激化,倪光南不断告状,甚至状子告到了朱总理那里。最后两人反目,经过上级裁决,倪光南被赶出了联想。这件事现在看来也不好说对错,但是从后来中国芯片发展的道路来看,何其艰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不一定能成功。这是一场风险巨大的赌博,联想当时是否有那个财力去支撑芯片开发,还真不好说。如果当时联想听从倪光南的话,把整个公司的命运都赌在芯片开发上,那么是否有今天的联想也是个问号。

联想当初的“贸工技”发展策略现在看来也没错。企业开始就是要挣钱先解决生存问题。搞研发周期长,投入资金多,风险很大。开始做代理从贸易做起挣钱是对的,华为开始也是如此。但是关键问题是挣钱了有资金积累后就要在研发上舍得投入,企业的战略也要调整,也要与时俱进。华为这点做的很好,而联想做得不行。一个企业创始人的性格决定了企业格局。柳传志曾说过,办企业如同爬珠峰,他性格偏保守所以选择从坡度缓的南坡爬,任正非选择从陡峭的北坡爬。像任正非那样既有决心,又有战略眼光,还懂技术,还敢冒险的企业家太少了。能做到华为的高度,凤毛麟角。柳的性格还是偏保守,联想一直舍不得在研发上投入,怎能招来优秀人才?联想的领导嘴上虽然总说非常重视你们研发,但是联想研发人员的收入和华为差距很大,甚至比不上一些体量比联想小得多的公司。同时搞研发也要懂技术,能建立起一套良好的机制,但是联想的柳传志不是做技术出身,不懂技术,又没有及时放权给懂技术的年轻人,而任正非当时在部队就获取过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也是区别。

【接班人和业务拆分】

柳传志提出的经营企业三字经: “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还是很高明,尤其柳传志很重视接班人的培养。柳自认为在选接班人上很得意,联想已将完成了第一代到第二代领导层的和平交班,解决了接班人的问题,他可以安享晚年了!但是现在老柳很受气,时不时就有人出来找茬,树欲静而风不止,主要原因还是后人不争气。所以后人很重要,就如同你是富豪,但是你家孩子若不争气,你老了也受气。

柳传志最初选择的接班人是杨元庆和郭为,这两人都属于将才,不属于帅才,属于按部就班能做好工作的人,横向能力强,但是纵向突破的能力跟不上企业发展。这样的接班人守成可以,但是缺少开拓精神,也没跟上时代的发展。同时他们也可能生活在老柳巨大的影响力下,也难于伸展手脚有关。反正最后好几次都是柳出来救场。柳选择的接班人是看重其厚重,却忽略了其开拓精神。在中国文化中以德为先,对于一些思想活跃有能力的人,就认为不好控制,不可靠,就如同一些宝马往往是烈马。所以这个德为先也有缺陷。所谓忠厚可靠,换句话说就是听话可靠,不背叛自己,但是选择这样的人往往缺少开拓精神。例如乔布斯这样的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吃不开。

在我看来,柳还有一招棋下错了,就是把联想拆分为二。柳当年看中的接班人是杨元庆和郭为,两人能力都很强,但是尿不到一个壶里,这就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类似太子之争。但是这两人老柳都喜欢,都舍不得丢弃,最后为了搞平衡,把联想拆分了。这是因人设岗!拆分后一个就是现在杨元庆领导的联想集团,主要做PC和笔记本业务,另外一个就是现在郭为领导的神州数码集团,主要做分销业务,这两家都属于联想控股集团。其实柳在这件事上犯了一个用人不专的错误,两人都喜欢,难于取舍,最后都想用,自己估计也很纠结,最后搞了一个拆分,一人领导一摊。

估计柳也深通历史,也应该知道历史上这种事太多了:赵武灵王就犯了这个错误,最后自己饿死沙丘。还有那个唐高宗也是纠结于接班人问题,最后竟然想把国家一分为二,洛阳以东划给李世民去管理,但是最后闹出了一个玄武门之变。当然还好后来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之间没有发生火并,但是却削弱了联想的规模效应,没有形成整合力和拳头。柳精通历史,深谙权谋之道,知道一山难容两虎,在一个公司内部很难存在双头领导,必然导致公司混乱,最后采用了分而治之的策略。抉择确实很难,有时需要忍疼割爱,把赌注下在一个人身上。如果公司有好的治理结构,不怕难于掌握,假设将来不合适也可换人。看看苹果公司,乔布斯选择了库克,微软比尔盖茨选择了鲍尔默,并没有把公司咔嚓切开,一分为二。但是柳却是对两人都很喜欢,就这么干的。当然有人会说,柳手下也是给好几员大将分别赋予了权力,例如朱立南、赵令欢。但那都是根据业务不同分拆成不同的版块,而当时分拆的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却都是搞IT的,并且把当时很重要一块交换机业务划给了神州数码。此拆分是因人设岗,因人分拆。也可能有分而治之的策略,中国的历代统治者深谙此道。我记得我以前一个领导,就是把我提拔到部门经理位置上,但是后来他发现新来的人有其优点,都想用,就不断分权,用人不专,导致最后大家都不高兴,最后干活也不卖力,应付了事。不知杨郭是否有此心理?

【国际收购】

联想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其中重要一块就是thinkpad品牌。有人说联想是捡了IBM不要的陈旧技术。其实在我看来,这笔业务是没亏划算。联想收购IBM这个PC业务是其国际化的起步。在收购IBM PC 业务之前,联想只有大约3% 的收入来自于国外,而且主要是东南亚国家。如果想打入欧美市场,仅靠一己之力,树立品牌,打通渠道,无疑是得不偿失的。而借并购IBM 之机,首先可以借助IBM 的品牌提升国际地位和形象;其次可以获得IBM 的研发和技术优势;再次渠道和销售体系也将为联想的国际化步伐在一定程度上铺设好道路;第四,可以更好地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市场运作能力;这对于一心想走国际化路线的联想而言,的确是无出其右的选择。 获取世界一流品牌, 借助IBM的品牌提升国际地位和形象; 当然后来在双方整合阶段出现了一些问题,最后老柳出马才搞定了。

从并购后的业绩看,营业收入和财务数据都表现不错,也拉动了联想国际化业务的提升,同时也带动了联想自有品牌的销售。并购后,公司销售收入和资产稳步上升,反映了公司整体扩张的态势。但是另外一方面,当初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就是看重其美国市场,但是收购后美国政府把原本属于IBM的订单转给了戴尔,反倒是便宜了戴尔,这方面联想失算了,是没有考虑到国家民族之间的政治因素和戒备心。同时在整合中出现问题,以及部分人才的流失,也拖累了两联想国内业绩。当然在民用商用市场,联想PC和笔记本的销量还是提升的,在国际化上还是成功的。现在总算稳定下来了,从两方面权衡,这笔买卖起码也算平手,不亏。

另外一件大事就是收购摩托罗拉的业务。从战略和时间点上看,联想还是看得很准。当时联想看重摩托罗拉在电信行业和手机制造方面的能力,想跻身于手机第一梯队,但是命运不顺,遇上了苹果的崛起,没想到娶回来的是一个过气美女。杨元庆坐上了联想掌门人的位置,杨元庆一直都看好摩托罗拉的移动业务,于是花了29亿美元,折合约两百亿元人民币的价格从谷歌公司接手了摩托罗拉移动业务。谷歌公司看中的并不是摩托罗拉的移动业务,而是为了回收摩托罗拉的剩余价值,首先拿走了摩托罗拉账上的30亿美元;其次,谷歌公司还以24亿美元的价格把摩托罗拉机顶盒业务给卖了;最后,还把摩托罗拉拥有的一万七千多个专利技术拿走了一万五千多个。也就是说,联想最后买到手的只有不到两千个的非核心技术和3500个员工。现在的科技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昨天的技术不及时利用放到今天可能就贬值了。当你落后于别人一步,再想追上来,难上加难。联想不想自主搞研发,吃不了那个苦,总想通过收购来完成快速超车,从这收购摩托罗拉业务上看,总体是失败的。最后是联想的手机业务也失败了,不仅摩托罗拉没有能够起死回生,连摩托罗拉这个品牌现在大家都逐渐忘记了。

【错失手机业务】

很早时候,联想就进入互联网行业,做了一个FM365网站,最后一地鸡毛。联想网御防火墙据说做得也不错,但是却说要剥离非主业,卖给了亚信,最后也搞得不行。还有当初很重要的一块交换机业务,分拆给了神州数码,最后这块业务也搞得不如意。

前面提的这几件都是一些没把握住的小机会,联想最大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做好智能手机,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联想在手机业务上真是“起了大早,赶了晚集”。这主要是一家企业的基因决定了,联想不适合做这种业务。

联想其实很早就意识到智能手机的重要性,布局手机机业务。当初收购摩托罗拉中国就是为了手机业务做准备。联想2010年就开始研发智能手机,我记得那时联想在望京科技园租了片办公楼,招了很多人去开发手机,但是最后还是没做起来。按理说联想是做PC硬件的,做手机这种硬件应该顺理成章地成功。

联想拥有庞大的线下代理渠道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这样的便利条件当时是华为和小米都不具备的。但是最后还是输了这场战役。这里就是因为品牌混乱,定位不准。联想有好几个品牌。导致品牌杂乱,无法凸显出主要品牌。按照杨元庆的说法,就像赛马,在联想手机众多品牌中只有一两款胜出就赢了,但是这种策略却导致其执行力被多品牌拖累,也削弱了在消费者心中的辨识度。

联想手机定位不准,给人的感觉就是性价比不错,但是性价比却没小米手机高,也没像OPPO和VIVO那样抓住年轻人心理,中高端上又没法和苹果、三星和华为手机比,最后落到比较尴尬的地位。联想的手机没做起来,确实很遗憾。后来也没有像小米那样进入智能家居行业。

联想像一家国企,内部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划分,像一个儒家大家庭,既有大家庭的温暖,也有家长的威严,更有层次分明的等级感。在这种垂直领导体系下,下面的年轻人话语权很弱,做决策的几乎都是一些上层的大叔甚至大爷级别的领导。他们根本不懂年轻人的心理,想让他们开发出一款符合年轻人心态的东西很难!这就是我所说的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基因,企业基因决定了适合做那种业务。联想的基因根本就不适合做那种事情,联想的基因气质透露出来的都是一种中老年人大叔沉稳的气息,哪里能适应多变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联想没有抓住消费者心理喜好。使用引领智能手机最早的是一批年轻人,年轻人已经喜欢穿T恤衫牛仔裤了,联想给人的印象还是一位表情严肃西装革履的中年大叔。所以在年轻人的印象里几乎很难和联想联想起来。如果说你能抓住有经济消费实力稳重的中年消费群体也可,联想也没抓住,而华为抓住了中年人,华为的mate系列就抓住中年商务人群,定位在中高端手机。一种厚重感,稳重高端的风格。

最初使用智能手机的是年轻人,他们是时代的弄潮儿。最初的VIVO,OPPO其实品牌度没有联想大,但是他们都抓住了年轻人心理,例如VIVO前几款主打音乐的手机,OPPO的快充创新,这些都是符合年轻人当下的生活习惯,因为他们都没事的时候喜欢听听音乐,而且由于他们喜欢出去玩,所以手机充电的时候可能就没有足够的时间等等,虽然是简单的几个变化,但在年轻人心里却成了选用手机的标准。营销方面OPPO和vivo也是花样翻新,紧紧抓住年轻人的心理,铺天盖地的宣传让人很难忽视这两个品牌。小米和魅族这两个几乎不通过传统渠道营销的品牌,我们同样印象深刻,因为他们用了互联网思维。而对于联想,哪怕是关注手机圈的人都是难以接触到相关新闻,这种营销力度显然支撑不起联想这个品牌。开始智能手机是通过线上销售的,如火如荼,但是联想没察觉到,到了2013年察觉到了,这时空间很小了,其他厂商又转到线下了。

而小米的雷军也很懂营销,充分发挥了互联网思维营销模式,也懂得和年轻人互动,抓住粉丝经济,通过线上和粉丝互动进行营销并促进研发。对于联想这种沉稳的中年大叔型企业,他首先不熟悉年轻人的心态,也无法把握住年轻人的心态,再者也不愿放下身段和年轻人交流。你试想一个封建大家庭的总板着脸的家长愿意放下身段和年轻人交流吗?联想公司在内部都是如此,何况对外人?联想不适合搞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这种快速变化的业务,是有原因的。

从内部来说联想在研发团队管理上也是存在很多问题,官僚主义严重,缺少活力,缺少创新精神,年轻人无法发挥应有作用,有点暮气重重,跟不上时代发展,这里一大堆问题我就不吐槽了。举例,联想收购摩托罗拉和招聘来的大量手机人才最后大量流失,摩托罗拉的很多工程师最后被小米手机挖走了,成就了今日的小米手机,那你说能怨谁呢?

【专注化和多元化之争】

联想1984年成立,以电脑起家,到2000年,正是联想集团往高走的一个最辉煌的时候。1993年、1994年的时候,国外的电脑(最大的一家是IBM,后面有康柏、HP、戴尔等)进入中国以后,中国的本土电脑,像长城等,被外国的电脑打得溃不成军。联想集团当时跟人家比就是小舢板和航空母舰的对比,到后来真的打赢了他们,确实不是靠了国家什么特殊的帮助。到2000年左右,联想的电脑业务已经稳居中国第一位,占市场的30%左右。在PC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因为这是一个标准化行业,马太效应非常强烈,最后胜出的就那几家,联想从重围中杀出,确实不易。

经过这一轮轮的拼杀,联想虽然坐上了全球PC第一的交椅,但是联想在这个过程估计感觉到做PC行业确实难做,利润薄,又没有华为那样下定决心冒险搞研发的吃苦精神,又没有阿里、腾讯那样搞互联网的灵活身段和基因(估计有FM365网站的心理阴影),就开始转型多元化,搞赚快钱的生意。在2000年之后联想就开始搞投资,2001年君联资本(VC业务),2003年弘毅投资(PE),2008年联想之星(创业培训和天使投资)。说实话,联想在投资方面做得还是风生水起。

房地产也是赚钱快的行业,华为任正非就说,要专注于主业,要能经受住诱惑,坚决不进入房地产行业。而联想本质是一家商业公司,哪里挣钱快进入哪里,后来联想进入了房地产商业。这就是联想所谓的“战略投资+财务投资”双轮驱动,房地产板块即为其战略投资部分的第二大收入贡献源。联想地产代表就是融科智地,据说和孙宏斌的融创中国也有关联。但是在2016年把融科智地卖给了融创中国。其实现在看来,出售时机还是比较恰当,联想投资那帮人还是高手。

联想目前的官方表态(联想今日为何备受争议)(1)

图片

现在来看,联想当初是靠PC起家的,但是联想控股现在已经不是一家PC公司了,PC业务收入已经不占大头了。很多人印象中国联想是那个北方电脑的公司,但是其实联想控股才是真正的母公司,而经营PC和笔记本以及PAD业务的是联想集团,这点要区分开。

这里要提一下神州数码,这可是当年联想最早分拆出来很大的一块业务。2016年,联想控股抛售神州数码29.6%股份,以赛富投资基金(SAIF PARTNERS)牵头,由赛富投资基金、弘毅投资(HONY CAPTIAL)、IDG VC三家组成的投资体,联合另一间境外公司KIL,将分别购买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和GA原来在神州数码中持有的部分和全部股权。收购完成后,郭为通过其全资拥有的KIL公司间接持有神州数码9.28%股份。联想控股原来直接和间接的持有神州数码47.43%股份,抛售后,所持神州数码股份将变成17.83%。联合收购人将持有神州数码60.87%的股份。所以神舟数码已经算作一家社会化公司,联想控股已经不是大股东了。

现在的联想控股旗下的投资公司已经在TMT、医疗健康、智能技术等方面进行广泛的投资,包括旷视科技、思必驰、云丁科技、小马智行、燃石医学、开拓药业、派格生物、卡尤迪、深睿医疗等。制造业包括:智能制造产业链环节已投资几十家公司,包括燕麦科技、展讯通信、谱瑞科技、富瀚微、联合光电、璞泰来、宁德时代等领先企业。联想控股的投资业务几乎布局了当下最前沿的科技赛道:人工智能、云计算、半导体、智能制造、创新药、基因疗法等。站在投资角度,联想控股扶持国内企业发展,也是有功劳的。

其实作为一家企业,是专业化还是多元化,都无可厚非,从联想创始人柳传志的风格来看,他属于性格比较稳健的人,这点他自己都承认,所以把鸡蛋放在几个篮子里,实行多元化战略,也是他的一贯风格,这也无问题。

当然华为专注于技术开发,提升竞争壁垒,成为今日全球电信行业的巨头,也难能可贵,这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但是不能因此而责怪联想。把一个国家的命运,所谓扛起民族企业的旗帜这种重任要压在一两家企业身上是不合适的,还是要“在商言商”。一家企业只要依法依规经营,给中国提供税收和就业机会,就是我们的民族企业,都应该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