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9年,川陕总督岳钟琪正乘坐官轿在路上走,突然被拦住,并接到一封信件,来人自称张倬。岳钟琪看了看这个人,发现他神色慌张、眼神飘忽,并不像平民百姓伸冤,觉得这件事不简单。

更奇怪的是,信函上并没有写他的官职“川陕总督”,而是称呼他为“天吏大元帅”。岳钟琪看了看信件里的内容,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原来这是一封造反信。

雍正皇帝脾气性格特点(聪明反被聪明误)(1)

这封信件的主要观点是“反清复明”,而且比中原汉人称呼满清人为“夷狄”更强硬,直接将世间生物分为3个等级,最高等的是中原汉人,最末等的是禽兽,满清人则比禽兽稍好一些。

写信的人还对雍正皇帝发出了最严厉的声讨和指责,认为他坏事做绝,不配坐在皇位上。

至于为什么把信件寄给岳钟琪,因为写信人知道他是岳飞的后人,必定继承了抗击外族入侵的意志和血脉。而且,岳钟琪是接替年羹尧坐镇西北的大将军,又担任着川陕总督的要职,只要他振臂一呼,肯定有人出来响应,推翻满清政权指日可待。

雍正皇帝脾气性格特点(聪明反被聪明误)(2)

看完信件后,岳钟琪感到不寒而栗,就在1年前,成都街头突然有人散布谣言,说他打算起兵造反。岳钟琪吓得肝胆俱裂,赶紧上书给雍正,表示自己绝对忠于皇帝。雍正表面上安抚岳钟琪,但生性多疑的他并没有就这么算了,而是暗中派人前往成都调查。

那个时候,年羹尧刚刚被雍正处死,全国上下都笼罩在紧张的氛围中,作为年大将军的继任者,岳钟琪更是如履薄冰。

雍正皇帝脾气性格特点(聪明反被聪明误)(3)

经过雍正派人明查暗访,抓到了散布谣言的嫌疑人,朝廷对外宣称此人是疯子,这件事不了了之。如今,岳钟琪又遇到类似的事情,他实在不知道,这是又出了个疯子,还是雍正故意试探自己?

但事情已经发生,隐瞒不报就会受到牵连,岳钟琪赶紧回去写奏折,摘录了信件中不是那么大逆不道的语句,让差役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雍正面前。

雍正皇帝脾气性格特点(聪明反被聪明误)(4)

由于岳钟琪没有把原件奉上,雍正还以为是疯子闹事,本来没太放在心上。但是岳钟琪把原件送到京城后,雍正目瞪口呆,他甚至边看边眼泪。

雍正惊讶可以理解,他之所以流眼泪,是因为他没想到天下人这样看待自己。雍正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他的统治风格虽然有些严酷,杀人抄家更是常有的事,但总体来说是为了国家好,为了尽可能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雍正皇帝脾气性格特点(聪明反被聪明误)(5)

雍正自认为是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也是个尽忠职守的优秀天子,结果却被人说得如此不堪,他感到非常伤心。

雍正是个老练的政治家,他没有被感情冲昏头脑,而是立即派人安抚岳钟琪。当时,岳钟琪手握数万兵马,万一他真被小人蛊惑,局面将会不可收拾。

雍正皇帝脾气性格特点(聪明反被聪明误)(6)

与此同时,雍正让岳钟琪假意应允,想办法找到幕后主使人和其他参与者。其实,雍正的担心很多余,岳钟琪压根没有谋反之心,圣旨还在半路上的时候,他便通过对张倬严刑拷打,搞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张倬原名张熙,他的老师叫曾静,便是这封信的作者。两人之所以搞出这么一件事,只是因为科举不顺,对满清政权的统治不满,说得简单点,就是脑袋发热。

雍正皇帝脾气性格特点(聪明反被聪明误)(7)

两人既没有背景,也没有人脉,更没有钱财,他们认为岳钟琪是汉人,应该会支持他们的想法,这才写了一封信鼓动他造反。

实际上,满清入关之后,民间反清复明的事情数不清,康雍乾三位皇帝都曾经制造过大量文字狱案件。一般来说,清朝皇帝面对这些“反抗者”,都会销毁文字著作,杀死案犯及其从属家人。

曾静案发生后,雍正皇帝却一反常态,他要求曾静前往北京和自己当面对质,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赛。

在曾静提出的雍正“十大罪行”中,很多都是道听途说的民间故事,本就没有依据。再加上曾静只是个读书读傻的酸腐文人,看到大气磅礴的紫禁城和满脸严肃的雍正皇帝,早就吓得魂飞魄散,那还敢还嘴,这场辩论以雍正大获全胜告终。

雍正皇帝脾气性格特点(聪明反被聪明误)(8)

紧接着,雍正对曾静进行了思想教育,成功把一个反清复明的落魄文人,变成了赞颂大清统治的宣传使者。雍正甚至还把所有审讯记录以及他的应对论据编辑成册,命名为《大义觉迷录》,要求曾静在全国各地巡讲。

雍正认为清者自清,他主动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传闻公诸于世,恰好说明他心里没鬼。但雍正聪明反被聪明误,老百姓根本不会在乎事情真假,再加上那个年代并不强调民族团结,民间始终存在蔑视满清族群和其他少数部族的情绪。

雍正皇帝脾气性格特点(聪明反被聪明误)(9)

雍正把这些宫廷秘闻对外公布后,反而给自己挖了坑,导致传得越来越邪乎,这就是300多年来,关于雍正的离奇故事依然遍地开花的根本原因。

但我们可以很负责地说,绝大部分抨击雍正的故事都是无稽之谈,无非是那些不满清朝统治,或者被雍正整倒的政敌心有不甘,故意散步的虚假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