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是哥哥的“跟屁虫”,哥哥到哪我就跟到哪,有时候哥哥挺烦我的。每次哥哥去罾鱼虾我屁颠屁颠地跟在后面,见证了这些小鱼小虾是如何被哥哥的诱饵“俘虏”的。

那时候捕鱼工具极其简单,哥哥用家里的旧蚊撕成正方块,再将蚊帐的四个角用绳子绑在两根交叉的竹片上,中心钻个洞系上飘浮的泡沫,再准备一根带钩的长竹杆,这样一套罾鱼的罾子就做好了。

诱饵的配料很关键,越香鱼虾越容易上钩,哥哥往糠粉里偷偷喷一些父亲喝过的白酒,再放进锅里炒香,然后与剩饭混和在一起,搓成团子,香喷喷的诱饵才算大功告成。

将诱饵放进罾里,当罾子沉入水里,只能看见水面上白花花的泡沫时,便小憩静候,大约10多分钟后用竹竿钓起,保准有收获,活蹦乱跳的坨嫩鱼、鳑鲏等小鱼小虾露出了水面,那是最开心的时刻。那时候不管是河里还是塘里,小鱼小虾特别多,出去罾一次鱼至少有大半桶的收获。

农村消失的十种河鲜(这6种濒临灭绝的)(1)

有时候哥哥还会带我去塘里或水田里摸河蚌和田螺,收获也是满满的。像小鱼小虾、田螺河蚌这些“河鲜”不仅仅是那个贫瘠年代改善生活的美味,更是难忘的童年快乐时光。

然而,时光荏苒,一晃过去了20多年,虽然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由于过度开发,农药化肥的滥用,以及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家中只留有老人留守,大多数人家只种一季稻子,田里的一半时间是干涸的,那还有鱼虾、田螺等水产物,过去小鱼小虾成群,多于牛毛的场景现在再难重现,甚至濒临灭绝。

农村消失的十种河鲜(这6种濒临灭绝的)(2)

下面这6种濒临灭绝的“河鲜”,多的时候不知道珍惜,如今想吃要靠运气了。

1、坨嫩鱼

坨嫩鱼是湖南农村的叫法,一种淡黄色的小鱼,只有手指那么长,浑身滚圆胖嘟嘟,别看它小,肉质厚实细腻极为鲜美,没有小旁刺,内脏又少,用手撕一个小口子,轻轻一挤就干净了,吃起来特别过瘾。用乡里茶油炸一下,再放入切碎的红辣椒和豆豉爆炒,甭提有多美味。用小火焙干再炒,别有一番风味,下饭又下酒。

农村消失的十种河鲜(这6种濒临灭绝的)(3)

2、鳑鲏

鳑鲏是河流和池塘常见的一种小鱼,只有半个指头长,身体又宽又扁,雄鱼颜色特别好看,五彩斑斓。据说鳑鲏对水质要求高,只在无污染的地方生长。鳑鲏肉少内脏多,而且内脏未处理干净苦味明显。鳑鲏的吃法一般是用小火焙干,做成火焙鱼吃,烹调前用温水泡软后再用红辣椒爆炒,烟火香气浓郁。

农村消失的十种河鲜(这6种濒临灭绝的)(4)

3、田螺

田螺并非只生长在田里,池塘、小河旁也有不少的田螺。与普通螺蛳相比,田螺个头更大,几乎是普通螺蛳的2~3倍大小。田螺除了个头大,还有壳薄肉厚的特点,而且一般情况下外壳十分干净,用来做唆螺,剪屁股很轻松,口子较大容易入味,挑出来∽是一大坨肉,十分过瘾。

农村消失的十种河鲜(这6种濒临灭绝的)(5)

4、小河虾

过去河边或小溪的水草丛中,肉眼就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小虾米在跃动,特别是水草丛中用簸箕往水里拦腰一捞,就有几十甚至上百只小虾在簸箕上挣扎跳跃。鲜活的小虾米清理干净,再在菜园子里摘一把韭菜和几个辣椒,合炒在一起,老远就能闻到香味,鲜香美味,父亲最喜欢的下酒菜。

农村消失的十种河鲜(这6种濒临灭绝的)(6)

5、小河蟹

小河蟹喜欢躲在石头底下,常常成群结队,不一会儿也能收获半蒌子。说实话,小河蟹很小也没什么肉,在许多人眼里没什么吃头。不过将这些小河蟹洗净后裹上面糊,再用油炸至金黄酥脆,吃起来嘎嘣脆,那也是人间一等一的美味,想想都流口水。

农村消失的十种河鲜(这6种濒临灭绝的)(7)

6、河蚌

印象最深的是夏天哥哥去水塘里摸河蚌,哥哥个子比同龄人高,卷起裤脚就到了河蚌多的地方,一弯腰就捡了好几个,丢进木桶里只听见河蚌清脆的撞击声。拣回家的河蚌父亲用刀劈开,取出里面的肉和内脏,最麻烦的是后续蚌肉与内脏分离清理工作,河蚌含水量大,一个半斤重的大河蚌,最后处理完所剩的肉质并不多,切丝放入红辣椒、紫苏大火水爆炒,鲜软弹牙,无比鲜嫩。

农村消失的十种河鲜(这6种濒临灭绝的)(8)

这些年每当我们去乡下走亲戚,想再重温那些野生“河鲜”的美味,过去那种河边、稻田到处都是“河鲜”的盛况,如今再难遇见,想吃完全凭运气。

大家好!我是雅倩美食,一个厨艺爱好者,分享各种美味以及相关的故事,传递一日三餐的温暖,让美味和健康陪伴你的生活。欢迎关注、点赞、转发、收藏、评论,谢谢您的阅读,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