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经常能够听到舒适圈这个词,它主要是指人们习惯了现在安定悠闲的生活,因为这让他们感觉非常舒适。

所以在舒适圈里的人基本上都不愿意走出去,不管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精彩,他们也习惯性的把自己封闭起来,找不出任何逃离的理由。

如今很多孩子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最大的舒适区,在这个舒适区里有来自父母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关爱,孩子俨然就成为了一个小霸王,他们习惯了家人的溺爱,习惯了享受家人包办一切,甚至因此变得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这时孩子身上很有可能出现"花盆效应"。

孩子呆不住怎么训练(孩子不愿走出舒适圈)(1)

什么是花盆效应呢?

现在很多人家都会养花,只是住在城市里的人往往都是用花盆养花,虽然如今的花盆形态各异,有的还非常漂亮,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环境。

它在空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人工提供的适宜条件,在一段时间内,植物可以生长得很好。然而一旦离开人的精心呵护,它就经不起温度的考验,更加经不起风吹雨打了。

学校就像是一个花盆,孩子每天被关在小小的象牙塔里,面对各种各样的课程,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力都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导致孩子的生活除了书本就是作业,枯燥乏味。

但很多孩子依然乐意把自己困在学校的花盆里,因为在这里他们仿佛和现实生活已经脱节,不需要考虑外面的风风雨雨,相对而言学校是他们的舒适区,所以他们并不愿意走出来。

父母要知道,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体现在对孩子的学习上,更是体现在孩子的品质上,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要做到爱孩子但不是溺爱孩子,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更好的融入社会,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孩子呆不住怎么训练(孩子不愿走出舒适圈)(2)

心理的舒适区

相信很多人应该还记得当初因为取消收费站而极力反对甚至崩溃的那个36岁女人,她说自己除了收费啥也不会。

不难看出,由于长期的躲在自己的舒适区里,所以外面的时间一旦有所变化,就会对她产生很大的影响,让她顿时手足无措无法适应。

当人们把自己的行为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这个范围内的人事都非常熟悉,从而有把握保持稳定的行为表现就是舒适区。

只是舒适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人们不努力,不努力的拓展自己的舒适区,那么舒适区域自然会越来越小,甚至最后让人们没有立足之地。

这时人们只会剩下恐惧和慌张,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天来临。

孩子呆不住怎么训练(孩子不愿走出舒适圈)(3)

舒适区对孩子的消极作用

当孩子沉浸在自己舒适区中的时候,他们便会安然享受眼前的一切,从而失去前进的动力。

其实孩子会变得懒惰,倦怠,对生活没有任何的追求和欲望,希望一直躲在舒适区里不出去,甚至产生优越感。

如果危机一旦到来,那么孩子自然无力招架,最终毕竟会被舒适区掩埋,为自己的懒惰付出代价。

孩子呆不住怎么训练(孩子不愿走出舒适圈)(4)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走出舒适区?

1、学会适当放手

有时孩子之所以不愿意走出舒适区,是因为父母对他们抓的太紧,即便孩子已经长大,父母也不愿意放手,而是依然想用为孩子好地旗号控制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便会习惯于依赖父母,从而沉浸在这种舒适区里不愿迈出第一步。

只有父母愿意放手,孩子才能真正地接触社会,才能见识外面世界的精彩,从而主动的离开舒适区,去寻求更好的生活。

孩子呆不住怎么训练(孩子不愿走出舒适圈)(5)

2、尊重孩子的探索欲

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非常强烈的,但是很多时候在父母的眼里却觉得非常可笑,因为父母总是习惯性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自然也就无法真正做到和孩子感同身受。

父母应该学会尊重孩子的探索欲,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勇敢的去尝试,去做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事。

这样孩子才会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孩子呆不住怎么训练(孩子不愿走出舒适圈)(6)

3、让孩子体验不安

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够感到不安,这种不安来源于学习工作和家庭等方方面面。

父母要让孩子有不安的体验,比如让孩子知道如果作业没完成就会被老师批评,如果学习偷懒就会受到惩罚。

因为这种不安感会让孩子不断地努力进步,只有当他们和目标越来越接近时,不安感才会越来越弱,直到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