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热量来源。大气的受热可以分为三个过程

①太阳暖大地:射向地球的太阳辐射(短波辐射),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和反射,另一部分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使得地面温度升高;

②大地暖大气。地面升温后,将热量传递给近地面的大气(长波辐射),一部分被大气吸收,使得大气温度升高;

③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后,一部分射向宇宙,另一部分射向(长波辐射),射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会使近地表温度升高,即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

温室气体增多时,大气吸收增加(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增加(近地表增温)。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受热过程文字(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1)

图1 大气的受热过程


例题

13、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下图为21世纪初某年碳排放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受热过程文字(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2)

(1)美国与中国相比,碳排放的特点是_____。

(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是_____。

答案:

(1)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都比较高

(2)增加了大气逆辐射

精讲精析:(1)分析美国、中国的碳排放。①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的年人均碳排放量>15吨,我国<5吨,因此美国的年人均碳排放量大大高于我国;②碳排放总量=图中方格数量×0.1%×世界碳排放总量,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方格数量>中国方格数量,因此碳排放总量(美国)>碳排放总量(中国)。

(2)分析二氧化碳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①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增强了大气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地面向大气发射的长波辐射),使得大气气温升高;②大气气温升高后,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也会增强,进而近地面气温上升。


总结

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小,解题思路为:①根据图中方格代表的含义(人均碳排放量)、方格的数量,比较两个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②分析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对大气的受热过程的影响(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使得近地表升温)。

人类活动,产生了大量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作用机制为:

①地面增温。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可以轻易地透过温室气体进入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大气增温。地面增温后,地面辐射(长波辐射)难以穿透温室气体,大部分会被温室气体吸收,进而使得大气增温;

③近地表增温。大气增温后,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得近地表温度上升。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受热过程文字(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3)

图2 我国近100多年的气温变化趋势

【每晚20:00,每日一题,学好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