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冰雪小镇(聚焦最美冬奥城)(1)

​​

​​

北京冬奥冰雪小镇(聚焦最美冬奥城)(2)

​​

站在北京延庆小海陀山最高点的山顶出发区放眼望去,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的雪道犹如7条白色瀑布由山顶向山谷蜿蜒“流淌”,而山脚下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宛若一条巨龙静卧,等待“一飞冲天”。

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核心区位于小海​陀​山南麓,海拔2198米,共建设“两馆一村”——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和延庆冬奥村(冬残奥村)。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镶嵌在群山中的冬奥小城延庆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冬奥会的到来。“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的核心设计理念在延庆由蓝图变为现实。宜人宜居、如诗如画的生态长卷正在徐徐铺开。

“两山理念” 贯彻始终

冬奥延庆赛区核心区域最高处海拔2198米,最低海拔是300多米。建设初期延庆赛区的核心区是一个无路、无水、无电、无通信的“四无”山区,运输全靠人力和骡马,是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中建设难度最大的赛区。

留住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为了保障可持续发展,延庆赛区始终坚持以“绿色办奥”理念为指导,将“两山理念”贯穿场馆建设的全过程,生态保护与冬奥工程建设一体推进。

​​

北京冬奥冰雪小镇(聚焦最美冬奥城)(3)

​​

▲延庆百里画廊风景如画。

为了最大程度​的​保护延庆赛区核心区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建设者将赛区内的一草一木都当作有灵魂的生命来看待。施工伊始,建设者根据每棵树受到的不同影响以及植物特性,针对性地实施了“私人定制”的保护方案。

在植物保护方面,延庆赛区冬奥场馆建设坚持“避让”为第一原则,能避则避、能让则让,尽量就地保护原生树木,在设计索道时避让了天然的次生林;对于确实无法避让的,采取近地保护或迁地保护措施。

同时,为了留下小海陀山最美丽的天际线,建设者选择建设国内首条大坡度山岭地下综合管廊,将水、电、通讯设施全部通过地下综合管廊输送,避免了按照传统方式将18路总长98公里的管线沿着山​型​铺设,把对小海陀山的生态影响降至最低。

​​

北京冬奥冰雪小镇(聚焦最美冬奥城)(4)

​​

▲位于延庆的北京世园公园在白雪的装饰下银装素裹。

在动物保护方面,施工过程中,建立或留有野生动物通道,减少夜间施工,安装人工鸟巢,恢复和重建动物栖息地,发现野生动物幼体或受伤的动物,及时收容救治。

从2017年到2020年,经过4年的艰苦建设,只见延庆赛区11条索道、缆车仿佛跃动的曲谱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每一个区域连接起来;延庆冬奥村这座中式庭院静谧​的​掩映在山林之间,实现体育设施同自然景观的和谐相融,确保人们既能享受冰雪运动的无穷魅力,又能饱览大自然的生态之美,彰显“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的设计理念。

“最美冬奥城”模型​初现​。

生态修复 步步“精心”

是冬奥城,也是生态城。延庆赛区建设始终将生态修复作为重要工作内容。

据介绍,冬奥延庆赛区聘请了​以钱​​易​院士为首,包括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18位专家教授组成的专家顾问团,分成植被与景观恢复、地灾与水土保持、水文与水环境3个专家组,完成赛区及周边2000公顷范围内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全程监督指导冬奥延庆赛区生态修复工作。

在动土之前,就有专业机构进行了“环评”,对赛区生态环境进行了预设和分析,专家梳理出54项“矩阵表”。

为了恢复小海​陀​山原有的生机,冬奥建设者可以说是“​步步精心​”,采用了多种生态修复方式。从建设工作一开始,他们便将表土进行了搜集,并就近保存。最终,剥离的超8万方表土伴随生态修复工作推进而进行了回用。

​​

北京冬奥冰雪小镇(聚焦最美冬奥城)(5)

​​

▲雪后,八达岭长城再现壮丽北国风光。

此外,他们还专门制作了可以自然降解的蜂巢格室,将混有原来山区草根、草种的原土固定。对于坡度较缓的地方,直接将之前搜集的表土铺上或覆盖新的土壤,然后按照原有的植被系统进行播种修复。45度以上土石或岩质边坡,则选择客土喷播的形式,将土壤、肥料、有机质、黏合剂和种子按适当比例混合后,按一定厚度用机械喷播至需要修复的坡面。

如今,延庆赛区216万平方米的生态修复全部完成,原生树木原地安家,亚高山草甸完美回归,野生动物通道有效建立,赛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修复。

​​

北京冬奥冰雪小镇(聚焦最美冬奥城)(6)

​​

▲延庆野鸭湖,千亩金色的芦苇点缀园区。

绿色延庆 翻开新篇

PM2.5浓度由2015年的61微克/立方米降至2020年的31微克/立方米,水环境质量全市最优,森林覆盖率由57.4%增长到60.4%⋯⋯多年来,延庆人矢志不渝地守护、建设生态环境,“京畿夏都宜居地,长城脚下森林城”的愿景变为现实。

乘着冬奥会筹办的东风,无人机、氢能、冰雪运动等一系列优质产业项目也在延庆落地生根。在位于延庆氢能创新产业园内的延庆加氢站,一辆辆八达岭长城景区旅游接驳车缓缓驶入,专业人员训练有素地操作加氢机,为大巴车注入“绿色动力”。

借势绿色奥运,延庆绿色产业发展迅速。在冰雪体育产业的带动下,延庆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加快推动现代园艺、新能源和能源互联网、无人机等绿色产业发展。

在绿色办奥理念的引领下,延庆深入实施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造林、营林125.2万亩,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41.88平方米增加至46.84平方米。持续开展“清河”“清四乱”行动,水环境质量全市最优。新建改建集中污水处理厂站14座,完成138个村污水治理,配套建设污水管线572公里,全区污水处理率由2015年的78%提升至2020年的92%。

从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到积极筹办“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坐落在长城脚下的延庆已不再是人们印象中的京郊小城,这里即将翻开绿色新篇。

植物保护

赛区内共建成5个就地保护区

建成2个近地保护区,近地移植灌草1.1万株

建成冬奥会迁地保护基地近300亩和占地面积480亩的冬奥森林公园,迁地移植乔木2.4万株,成活率达90.7%

实施表土剥离8.1万立方米,完工后再原土覆盖、原貌修复,最大程度保存种子库,降低生物入侵风险

动物保护

2019年以来,赛区周边多次​监测​到野猪、斑羚等野生动物

2021年,红外相机拍摄到有效照片和视频1.4万余张(条),监测到兽类11种,较2019年增加了1种;监测到鸟类18种,较2019年增加6种

冬奥会刊记者 任珊 综合报道

冬奥会刊记者 潘之望 摄

北京冬奥组委 视觉中国 供图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冬奥会刊。

来源 客户端 冬奥会刊 | 记者 任珊 潘之望

编辑:韩烨

流程编辑 邰绍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