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音之薪火传承 南音名家苏统谋的一世音缘(1)

泉州南音之薪火传承 南音名家苏统谋的一世音缘(2)

南音

又名南曲、弦管,是中国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起源于唐,形成于宋,被誉为“千年雅乐”。南音源自古老的宫廷燕乐,曲雅优美,质韵深沉,无论是唱腔还是演奏方式,都完整地保存了中原古韵。

每到周末,晋江南音艺术团都会传出阵阵的丝竹弦管之声,相伴的还有孩童稚嫩清脆的南音清唱。早在2011年,艺术团便开始招收9至14岁左右的学员进行免费教学,而“执教”的正是南音国家级的非遗传承人苏统谋。

苏统谋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按他自己的话说是“从小泡在南音里长大的”。他的祖父表演木偶戏,父亲则将一生献给南音事业。小时候他经常去南音社叫父亲回家吃饭,每次去时,都会坐在门口听一阵南音,常常自己也忘了回家。

泉州南音之薪火传承 南音名家苏统谋的一世音缘(3)

苏统谋七八岁时开始学南音,专门学唱腔,后来还学了洞箫;九岁拜师学艺,成为当地有名的南音社团御宾社最年轻的洞箫手;十六岁那年,晋江木偶剧团到深沪镇演出,发现了这个会演奏多种乐器的少年,将他招入剧团。在剧团里,他接触到南音的另一种存在方式,这种方式远比单纯吹拉弹唱的舞台来得更具体、更立体。他的生活响起一曲曲“管”“弦”合奏的乐章。

口传身授,是苏统谋对于南音传承的一个坚持。他从20多岁开始收学生,学生的学历从小学生到博士,年龄最大的现在有70多岁了,最小的才9岁。孩子们年纪小,有的还不识字。因此在学每一首曲子前,苏统谋都会先逐字地读给孩子们听。南音的曲子里使用的都是古汉语,里面蕴藏着很多河洛语。在不同的语境里,同样一个闽南字也有不同的读音。所以,在每一字读完之后,苏统谋还会为孩子们讲解释义,细到每一个字的意思。

泉州南音之薪火传承 南音名家苏统谋的一世音缘(4)

南音的记谱方法独特,以五个汉字对应五音,在音的旁边加上节拍符号和琵琶弹奏法,唱词加载其中。加上大量的曲谱散落在民间,限定南音的发展传承。退休之后,苏统谋开始了专门从事南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在他的艰辛努力下,失传了六七十年的《南音过支套曲》出版了,填补了几十年来海内外南音弦管没有完整《过支套曲》的空白。苏统谋历时3年,前后勘校28遍的《弦管指谱大全》被国家图书馆所收藏,这本书被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视为“以现代方式保护和传播南音艺术”的一大突破。十几年来,苏统谋先后编撰了《弦管过支古曲》等十三部巨著,不仅是南音爱好者的学习教材,也让世界能够更方便地了解南音和南音文化。

泉州南音之薪火传承 南音名家苏统谋的一世音缘(5)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经历半个多世纪的艺术春秋,古稀之年的苏统谋仍壮志不已。“越是古老的东西要传承越困难,传统艺术要培养一个人才,需要十年的时间。”苏统谋说,“以前是人家教我,现在我也有责任教别人。”

泉州南音之薪火传承 南音名家苏统谋的一世音缘(6)

锁定福建广电网络高清互动云电视,点播八闽文化云-文化人物志-文化名家-《苏统谋:泡在南音里的人生》,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这位著作等身的南音泰斗,将泉州人的爱拼敢赢精神发挥到极致,把南音的传承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往期精彩内容:

整理:史真

编辑:苏银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