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人发现了,退休时我们在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时候,要用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139。139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0岁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由于是60岁领取养老金,相应的计算也是除139。这个139是怎么来的呢?说起来,话可就长了。

1991年我国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过去的国家负责养老的退休制度模式,改革为社会保险制度。这时候的养老待遇,是根据退休前的工龄和本人基本工资的一定比例相挂钩。不过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太快,再加上工资的市场化,过去的养老模式是很难持续的。

1992~1997年,国家推动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的养老待遇分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制度实施以前的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还会计算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是从这时候开始出现。

50岁退休个人计发月数是多少(60岁退休计发月数139个月)(1)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累计储存额除以120,不分男女和退休年龄。基础养老金,是不管男女和退休年龄统一领取20%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这种待遇制度,由于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息利率较低,而社会平均工资增长过快,导致个人账户养老金差别不大。基础养老金又过于相等,因此养老金待遇过于平均化。人们不愿意高基数缴费和长时间缴费。

2005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才制定了现在的退休待遇计算方式。基础养老金,跟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缴费年限三个因素挂钩。根据缴费年限和缴费指数的不同,有很大的浮动幅度。个人账户养老金则等于退休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算月数。

50岁退休个人计发月数是多少(60岁退休计发月数139个月)(2)

文件的背后附上了一份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60岁是139个月,55岁是170个月,50岁是195个月。相信大多数人都能够理解,退休年龄越早,预期寿命越长,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就越大。退休年龄早于或等于40岁,计发月数是233个月;退休年龄晚于或等于70岁,计发月数是56个月。

50岁退休个人计发月数是多少(60岁退休计发月数139个月)(3)

139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按照专家的解析,实际上是根据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的人均预期寿命情况。假设人们活到人均预期寿命,恰好能够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钱数领完。

当时使用的参数是2000年城镇人口的人均预期寿命(75.21岁,毕竟当时的退休制度仅限于城镇人口),未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平均为4%。最终计算出60岁退休,恰好可以领完个人账户钱数的时间是138.76个月以后,所以才采用139。

50岁退休个人计发月数是多少(60岁退休计发月数139个月)(4)

不过说实话,近年来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确实变化了很大。比如说,2016年开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由人社部统一公布,当年高达8.31%,2020年也达到了6.04%。远远超过了过去的4%。

另外,养老金每年增长,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额度不变吗?从去年开始,国家明确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支取额度,也要根据本人养老金的平均增长幅度来增加。这种情况下,我们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就不是永远不变的了。

还有,2019年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7.3岁,比起2000年的全国人均预期寿命71.4岁增加了近6年。而且男女预期寿命分化严重,2015年女性预期寿命比男性长5.79岁。

所以,按照十四五规划,我国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制度要进行完善。相对而言肯定是综合了记账利率、养老金的增长率以及人均预期寿命计算的结果,大概率会出现增加,甚至出现男女分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