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中午好,我是如意芳霏,每天一点点积累,妙笔生花文思泉涌。非常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

昨天和大家分享了《认知驱动—消除不良情绪障碍》,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认知驱动—成长的方法和路径》。

当你每次要做一项事情的时候,就会制订目标和计划。其实不鼓励你这样做,因为真正的目标和动力来自我们对一件事情清晰而长远的认知,而非某个特殊的时间点。

如果你真想让自己有所不同,不妨用这些时间来做另一件事——运用认知的力量驱动自己。这比毅力驱动要好,而且很可能让你达成目标,成为一个真正的长期主义者。

运用认知的力量驱动自己,具体有哪些方法和路径。今天就从三个内容去分享:第一,做一改长期主义者;第二,把想法写下来;第三,降低期待,慢慢变好。

学习计划深度分析(认知驱动学习成长的方法和路径)(1)

第一,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我们先看第一个内容: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要成为长期主义者,我们就要对自己有个认知,人类大脑原来是由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构成的。这个三重大脑理论,让我一下子看到了人们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几乎所有的困惑,诸如缺乏耐心、急于求成、无法专注、沉迷娱乐、低效学习等,这些问题都能从中得到解释。

因为看不到具体好处和方法的目标非常单薄,它无法支撑你度过一年,甚至三个月。

清楚了认知驱动,那么成为长期主义的第二个力量就是寻找其中的意义所在。

我们都愿意从事自己认为有价值感和意义的事情,因为动机是学习活动的终极动力,也是掌握任何一项技能的第一步,而获得独特的价值感和意义最好的方法就是主动去描述目标与自己的关联,换句话说就是调整看待事物的角度,看到这件事情的长远意义。

在时间的力量下,意义也会变得模糊,日复一日的重复会使我们不可避免地陷入“例行公事”的境地。你心里或许早就没有当初的那种动力了,坚持只是不愿让自己内疚,不愿被人视作言行不一的人。

那如何在重复中感受乐趣和动力呢?这的确是长期主义者需要解决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应该学会转换视角,把注意力主动放到收获上:每早起一次,就又可以让自己享受一次宁静的世界;每阅读一次,就又可以让自己的思维密度增加一点;每锻炼一次,就又可以使身体里的各种激素水平达到平衡,充满活力……

这些好处不是假想出来的,而是确实存在的,只是我们不自觉地忽略了。而当我们关注了好处时,那些阻力仿佛变小了。这一小小改变可以让我们尽情地活在当下,提升生命质量。

人生最好的模式是长期乐观、短期悲观、当下愉悦。现在,我们终于有了认知驱动这个武器,即无论在开始,还是在过程中,我们都要多花时间在这3件事情上:看清机制,防止盲目努力;寻找意义,注入长久动力;感受好处,体验当下愉悦。

有了这样的指导,我们就会持续学习、持续思考、持续行动、持续感知,同时也必然会把自己的目标导向那些少量的、有真正价值的长远目标,并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长期主义者。

学习计划深度分析(认知驱动学习成长的方法和路径)(2)

第二,把想法写下来

下来我们分享第二点:把想法写下来

“写下来”是指“把想法写下来”。“写下来”最大的好处是能化解自己的糟糕情绪。

为什么“写下来”会有这样神奇的作用呢?因为当情绪产生时,理性便会退居第二位。我们都知道,人类情绪脑的力量比理智脑要强大得多,所以情绪在大脑中处理的优先级远高于理性思维,

于是书写自己当前面临的负面事件,就可以调动更多的理性资源帮助我们整理思路,使处理情绪思维的优先级暂居其后。

同时,书写这一行为可以激活大脑皮层的语言区和书写区,使我们对当前遇到的负面事件有一个更为具体和清晰的认识,所以书写可以让负面情绪得到一定的缓冲,使人慢慢地恢复理智或理性。

我在平时的每日反思中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因为无论当天遇到什么难过的事,我都会把它们写下来复盘,所以即使没人帮助,我也能疏导情绪,而且往往还能从负面事件中产生积极的视角和看法。

建议:一旦你的生活出现了问题,就拿出笔和纸把事件的经过、自己的感受、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一五一十地写下来。过程中不用修改,不用检查,更不用管语法或句式对不对,只要放手去写就好了。

写下之后一定要回答自己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这个事件为什么会发生?二是我能从中汲取什么教训?

如果你真正体会到了写下来的好处,我相信你肯定会对这种能力爱不释手。而且你一定会越来越不满足,然后在某一天拿起手中的笔,迈向写作的殿堂,用它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毕竟“写下来”只能让自己变得更好,而“写作”还可以对外产出有价值的作品,让他人变得更好。

学习计划深度分析(认知驱动学习成长的方法和路径)(3)

第三,降低期待,慢慢变好

下面我们来分享第三点:降低期待,慢慢变好。

当我们年轻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时,能毫不着急、毫不畏惧、毫不气馁,始终欢快地往前走,并且最终成功了。

长大以后,我们却总是在学习一项新技能或进入一个新领域时遭遇焦虑和失败。因为我们总是想要太多、急于求成、害怕被嘲笑,遇到打击就觉得自己肯定做不好,于是没走几步就停下了。

从幼儿到成人,很多时候我们竟从“成事者”沦为“失败者”,这真值得我们好好反思一番。虽然成年人的世界不像孩童的世界那样无压和宽容,但不得不说,儿时的两个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一是只做刚需之事。像走路这件事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生活的刚需,因为他们必须学会走路才能拥有行动自由。所以他们有很强的学习欲望,愿意持续练习;又因为真正的刚需并不多,所以他们的目标也很聚焦。

二是没有期待之心。由于孩子是懵懂的,不知道什么是害怕与恐惧,所以他们既不在意前进的挫折与失败,也不在意他人的眼光和评价,更不要求自己在短时间内必须掌握。他们只关注自己当下的点滴进步和喜悦,在时间的加持下,最终掌握了诸如走路、说话这样的全新技能。

如此说来,现在的我们要想更好地改变自己,还得回头向幼时的自己学习呢。

我们长大后的多数烦恼都来自对自己和他人的过高期待。

很多人都是同时想要很多,才导致自己心神不安、无法专注工作或学习。

凡遇到这类情况,主动降低期待,放弃或暂时搁置那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任务。

另外,只要在遇到困难时能主动降低期待,允许自己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允许自己在开始的时候进步缓慢,甚至反复失败,允许自己花更长的时间去练习,就一定能做成这件事情。

如果你认真实践,就一定会对“少即是多,慢就是快”和“无欲则刚”这两句话有更深、更新的理解。

诚然,这世上有人会得到命运的偏爱。他们天赋异禀、能力超群,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做成某些事情,但这样的人必然是少数。如果你确定自己不是那类人,那就及早坦承接纳,主动降低期待,像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那样,允许自己慢慢变好。

虽然成年人的世界并不容易,但从一生这个尺度看,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允许自己慢慢改变。只要你愿意在一个有价值的领域持续经营,并对自己和他人降低期待,命运也一定会特别钟爱你。

今天分享了《认知驱动——方法和路径》,包括第一,做一改长期主义者;第二,把想法写下来;第三,降低期待,慢慢变好。

明天继续和大家分享《认知驱动——借势环境,做到最高等级的成长》,欢迎大家到时候收看。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如意芳霏,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