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谈职业学校色变,一看到职业学校四个字,眉头就已经皱起来了。

什么样的人会来读职业学校呢?

多数人眼里的答案或许是“坏孩子”和“笨孩子”。

01

2019年下学期,内蒙古建工职业技术学校迎来了开学季,在这一批学生中,自然也有一些“坏孩子”,袁树武就是其中之一。

入学前的袁树武,调皮捣蛋、网吧通宵、上课睡觉、下课抽烟、顶撞老师与父母······是贴在他身上的厚厚的标签,知道的人谁都会说真是一个典型的“坏学生”。但曾经的他也是在班级名列前茅的“好学生”,自从步入初中,青春期的叛逆劲儿如洪水猛兽般涌来,不仅老师劝说无果后彻底放弃了他,而且家长也对他失去了信心,他自己也自暴自弃,三年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后来他“被迫”来到建工职业技术学校。当时的他也和多数人的想法一样,打算来这里“混日子”。然而他的“如意算盘”算是打错了。

中职学校排名(告诉你好的中职学校是啥样子)(1)

怎么管理和纠正这些学生的行为习惯?史海祥校长发现,中职学生普遍不自信,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行为习惯不良,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针对学生入学时的实际状态,给出了“疏堵结合,严爱有加、培养兴趣爱好、建立自信心”等的应对策略。并以抓手机、抓抽烟、抓内务、抓时间管理“四抓铁律”来规范学生的行为。

在建工学校的学生宿舍内贴着“一日流程管理表”,对学生的生活起居、内务整理有着严格的要求。内务整理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包括生活用具的整齐摆放,被子叠的要像豆腐块,地面保持干净等。每天6:40起床,晚上10:30熄灯。

在抓手机的问题上,学校没有“一刀切”,学生可以带手机,在合理的时间内可以让学生适当用手机。同时,在学生宿舍、教学楼、活动室都配备手机袋、手机箱,学生在上课期间、休息期间都需要上交手机。

学校在抓抽烟上也是下足了功夫班主任不是用犯错就惩罚的方式去教育,而是从关爱健康成长的角度,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

02

每周三是建工学校的社团活动日,也是学生们最期待的日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心仪的社团。学校设有足球社、篮球社、排球社、二次元cosplay社团、音乐、美妆、书法、绘画、摄影、舞蹈、话剧、浮雕、锄禾园艺、元宇宙动漫等27个丰富多彩的社团。

在这里可以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探索二次元文化,,一起体验琴棋书画……。在学校的展览室里学生的一幅幅精美作品,都是他们用心学习后的成果,他们收获了自信,收获了友谊,收获了快乐,得到了成长。

社团活动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在这里也时刻上演着“被治愈”的故事。

珍珍和雨雨是一对双胞胎姐妹,起初的她们来到建工学校时性格孤僻,在人际交往方面不甚擅长。或许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过不幸的经历,她们变得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封闭,不喜与人交往。细心的班主任在与她们相处中发现了姐妹俩唱歌的天赋,于是老师决定让她们加入“青春畅想”合唱团,后来还参加了学校举办的 “十佳歌手”比赛,鼓励她们参与学生会竞选……

在课堂上,老师给予重点关注,主动引导与她俩互动。渐渐地她们变得不再胆怯,从开始的独来独往到后来融入班集体,一起生活、一起学习,变得更加积极阳光乐观向上。

中职学校排名(告诉你好的中职学校是啥样子)(2)

内蒙古建工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作品

03

“四抓铁律”、“一日流程管理表”都按照规定予以严管,此为“堵”。学校老师通过耐心引导和定期开展的社团活动日,来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此为“疏”。

从严管理“堵”短板,春风化雨 ”疏”阻塞。

“疏堵结合”让建工学校的这些孩子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苗,拾回自信心,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成长发展。

这样的教育方式,让以前一天能抽掉半包烟的白雪松,现在只有周末回家才会抽,而且最多不超过5根。

现在的袁树武也不像从前那般模样,他在学生档案的个人感悟里这样写道:“时间改变了我的声音、容貌等,而你们却是改变我生活、改变我性格、改变我一生的人。我马上即将要奔赴新的岗位,开启人生的新征程,我会一直保持在建工学校养成的好习惯,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他终于以自己的蜕变撕下了那个“坏孩子”的标签,成为了崭新的自己。

经过在建工学校不断地淬炼,像袁树武、白雪松、珍珍和雨雨这样的孩子个个都变得阳光向上。“一日流程管理表”让他们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四抓铁律”让他们养成阳光健康的生活习惯;老师的“严爱有加”改变了他们的性格与人生态度;社团活动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找到了自信,树立了理想目标。。

“坏孩子”本不坏,只是他们缺少正确的引导和耐心的交流;“笨孩子”也不笨,只是我们的教育方式没有找准他们前进的方向。

中职学校排名(告诉你好的中职学校是啥样子)(3)

内蒙古建工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作品

04

一个西班牙动画短片,名叫《Alike》,它斩获64项大奖,8分钟0台词,用无声的动画警醒每位父母:用千篇一律的方式教育孩子,终究会被磨掉棱角,他们原本靓丽的色彩也会被同化成死气沉沉的灰白色,然后过着大多数孩子相似的平平无奇的人生。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每一个孩子找到一条合适他的路,而不是把所有的孩子都引到同一条路上来,却不管这条路他是否走得通。

的确,成绩很重要。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人生重要的一步。但是,分数的高低,绝对不是衡量一个孩子未来的标准。

伍继红,读人大,能力不足,靠低保度日。因为她没有办法适应与同事的关系,面对新的工作也不能很快掌握应对技巧。这些问题,一次次的挫败把她削的很惨。

凉山小伙子赵脯菠就是一名职校生。他夺得了45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金牌。为中国获得了这个项目的三连冠,拿到了人社部奖励的30万奖金。

北大学子周浩,坚决退学,选择去技校学技能,现已成为一名“新技能人才”。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是事实,能助孩子选择一条真正适合他的路,同样也是父母的智慧。

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德技并修的孩子,他们的就业前景只会更加光明。

在此,只言片语地讲了几个孩子在内蒙古建工职业技术学校变化成长的故事,这只是缩影,实事求是地说,来到这所学校的孩子经过三年的培养,99%都会变成让人刮目相看的“好孩子”,上大学、就业,信心满满地奔向美好的未来。

这就是你既熟悉又不熟悉的一所中职学校,一所值得信赖的好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