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九个烈士纪念日。73年前,位于天安门广场中心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而后,“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镌刻其上,也牢牢印在中华儿女的心里。

我们不敢忘,也不能忘——那段艰难抗争的岁月里,是他们在战火硝烟中前行,枪炮擦身而不退;和平年代的无数生死抉择面前,是他们不惧险阻,以血肉之躯护住身后众人。

英雄用生命立起一座丰碑,他们的名字绘成闪亮的坐标。在新中国成立73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缅怀英烈。

无名烈士从此有名

74年前,济南战役拉开战略决战大幕,两万余将士血染沙场,五千多官兵长眠于此。当年战事频仍,许多烈士捧土为墓、削木为碑,姓名也无从考证。

2022年,通过新型DNA技术,济南市为首批49位寻亲成功的济南战役无名烈士举行立碑仪式,让他们重归“有名英雄”。74年的等待与期盼,终于梦圆。其中有一位名叫于在肖的烈士,那时才25岁。他没有来得及跟妻儿说一声再见就去参加了革命。济南战役后,于在肖失去了音讯。

今年已经77岁的于凤鸣是于在肖的儿子,他说,母亲去世后,他用父亲的遗物和母亲葬在一起,给父亲做了个衣冠冢。

2022年9月24日是济南战役胜利74周年纪念日,济南市为无名烈士举行了立碑仪式。于凤鸣带了一捧母亲墓前的黄土来到济南,含着泪说:“从此以后,母亲就能和父亲合葬了。”

青山忠骨,山河永念

2022年9月15日,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遗物装殓仪式举行。随烈士遗骸共同移交给中方的还有837件遗物,其中包括钢笔、镜子、水壶等。遗物中有一枚刻着“陈淑彬”的印章,字迹清晰可辨,触动了万千同胞的心。陈家“一门两忠烈”,陈淑彬和弟弟陈淑彪都牺牲在朝鲜战场。离家尚是少年之身,归来已是报国之躯。

可以想象,半个多世纪前,战士们收拾好行装,怀揣着亲朋的担忧奔赴远方。这些小小的物件也陪伴着主人一路颠簸。在他乡的夜里,战壕边带雪的泥土被炸弹高高抛起,破碎的弹片刺进血肉,留下战斗的痕迹。

如今,山河无恙。88位为国而战的志愿军英烈的棺椁被五星红旗覆盖着,终于在祖国的怀抱中得以安息。

青春无悔,用平凡铸就伟大

2022年6月9日,杭州市一建材市场发生火灾,火势迅猛,情况危急,多名群众被困。

消防员刘泽军主动请缨,深入火场内部进行援救,近距离直攻火灾。连续作战一个半小时后,刘泽军收到轮换命令,但他坚决拒绝了,“这里的情况我熟,现在用人紧张,我还能坚持。”在随后的搜救中,现场突发意外,刘泽军受伤,于次日因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年仅20岁。应急管理部政治部批准刘泽军为烈士,并追记一等功。

刘泽军命运多舛,一岁丧父,三岁丧母。高一时,一直抚养他的继祖父也永远地离开了。刘泽军吃百家饭长大,他的理想是回报社会和为人民服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将身影定格在火场。

6月14日,刘泽军骨灰安葬仪式举行。他的墓前摆满了群众送来的糖果,“一生太苦,给他送点甜。”

结语

回过头看,这些闪闪发光的英烈,也曾是最平凡普通的百姓。书本装不下他们的伟大,世人随手一翻,看完的就是他们的一生。我们应当在心里也立起一方纪念碑,记住他们名字和功绩。

明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73周年华诞。硝烟已散尽,那段满是鲜血和抗争的历史,依旧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昂首阔步,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写下辉煌新篇。

烈士纪念日的简介(英雄你的名字我记下了)(1)

封面新闻记者 刘琳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济南时报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