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东灭六国,北攻匈奴,南踏百越,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统一的封建帝国。为了维护和巩固这个帝国,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国防和边防建设,比如修建万里长城、开筑驰道、直道、五尺道……等等。

长城修筑三个重要历史时期(详解长城的怎么出现的和秦代的万里长城是如何修建的)(1)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战乱纷飞的时代,战争频繁的发生,愈演愈烈,战争的规模也不断的升级。战争的演变带来了筑城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防御邻国的袭击,各个诸侯国开始在自己的边境上修建一些边关、要塞、烽火台等等,把这些建筑用城墙连接起来,就是最早的长城雏形。

最早的长城出现在公元前七世纪,是楚国的方城。到了战国的中期,在黄河中下游的诸侯国也都纷纷筑造互防长城,齐国平阴—琅邪海滨的长城、秦国洛水西岸的长城、魏国的河西长城、还有郑韩长城、易水长城、漳滏长城、中山长城……除了在内地防止其他诸侯国的长城外,秦国、赵国、燕国这些接壤匈奴、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的国家,也纷纷筑造起边境长城。这些边地长城规模宏大,屹立在这些国家的边境,为这些国家抵抗游牧民族的入侵。

长城修筑三个重要历史时期(详解长城的怎么出现的和秦代的万里长城是如何修建的)(2)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更好的统治国家,就下令拆除损毁了内地诸侯修建的互防长城,在秦国、赵国、燕国的边境长城的基础上大肆修葺,连接,慢慢的形成了我国历史上举世闻名的秦代万里长城。

秦代修建万里长城一共历经了十二年,分为两个阶段。在秦始皇刚统一六国的时候,国内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巩固和改革上,对于边境的匈奴只能采取防御策略。为了防御匈奴的进攻,秦始皇着重修复了原来秦国、赵国、燕国的边地长城,让他们连接起来。《水经·河水注》记载:“始皇令太子扶苏与蒙恬筑长城,起临洮,至于碣石”;《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记载:“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这差不多就是秦始皇第一阶段修筑的长城了,总的来说新建的长城不多,主要是修复旧长城,大多数的工程量都是由蒙恬的部队完成,并没有花费太多的劳动力。

长城修筑三个重要历史时期(详解长城的怎么出现的和秦代的万里长城是如何修建的)(3)

在秦始皇巩固完内部工作之后,旧长城也修复的差不多了,边境没有什么危险。于是,秦始皇开始把矛头对准了匈奴。在秦始皇三十二年,蒙恬大破匈奴,三十三年渡过黄河,让秦朝的边境向北推进了不少。为了巩固这块新的土地,秦始皇开始第二阶段修筑长城。

从榆中开始,沿着黄河向东,和阴山相连。这样和赵国阴山南长城的西端连接在一起,并且沿着河岸修筑四十四做要塞,设立四十四个县(《史记·秦始皇本纪》: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四十四县,城河上为塞);然后“又使蒙恬渡河高阙、阴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这是重新修复赵武灵王时期的阴山北长城,然后从高阙向西南延伸,和当时的流沙相接,东边和赵国的阴山南长城结合,然后转向东北,和燕国的原长城相连。

长城修筑三个重要历史时期(详解长城的怎么出现的和秦代的万里长城是如何修建的)(4)

修建长城的第二阶段要比第一阶段困难多了,第二阶段主要以筑造新的长城为主,像赵国的阴山被长城,常年遭到匈奴的攻击,修复起来跟建造新的也差不了多少了。加上地形复杂,仅仅靠蒙恬的军队和附近的居民是很难完成的。

为了修筑第二阶段的长城,秦始皇大规模的动用了内地的人力跟物力,大概修建长城的部队有五十多万,民夫五十多万,总人力多达一百多万。在付出巨大的牺牲和代价后,秦代的万里长城才屹立在秦代的边境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