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理想是治世能臣吗 曹操做治世能臣(1)

公元220年,戎马一生的曹操一病不起,这年他66岁。

曹操是一个豁达的人,对于生死一类的事情,他一向看得开,毕竟“将军难免阵前亡”;他对功过得失,也没什么在意的,嘴长在别人的身上,后世如何评论,自己也管不了。

卧病在床的曹操,断断续续地写了一封《遗令》,算是最后的交代。

然而,这位杰出的政治家,通篇都没有谈及国家大事,反而零零碎碎地安排了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大概是这么几件:

第一,我死后,穿的礼服要和活着时穿的一样,葬礼以后,脱掉丧服。

第二、葬在邺城西面的山岗上,不要用金银珠宝陪葬。

第三、我的婢妾们和艺伎们平时都很勤奋苦累了,我死后就让她们住到那座铜雀台去,好好对待她们。

第四、熏香不要拿来祭祀我,有多余的大家分了就好,免得浪费。

第五、各房各支的女人们平时要是闲着有空,可以学学诸如编丝带卖草鞋的手艺,赚钱贴补家用。

一代雄豪,临死时竟这般婆妈,实在令人大跌眼镜。

但由此可见得,曹操死得从容,不然,也没有心思安排得这么细致。

大文豪苏东坡评价说:“平生奸伪,死见真性”,不管他是如何“挟天子以令诸侯”,如何的“乱世奸雄,治世能臣”,但他也是一个人,一个终将会死去的“凡夫俗子”。

曹操的一生,他就没有把自己当做了不得的大人物,也没把自己当超凡脱俗的“圣人”,他从来不怕表露自己的真性情,也从来没想过要装什么英雄人设。

他只是他,就像《三国演义》里面有句话说的:

世人昨天看错了我曹操,今天又看错了,也许明天还会看错,但我仍然是我。

曹操的理想是治世能臣吗 曹操做治世能臣(2)

01

曹操,小名阿瞒。

其父曹嵩是大太监曹腾的养子,曹嵩官至太尉,可谓位高权重。

可是小时候的曹操,却是一个“问题少年”,不务正业,喜欢放荡的游侠生活。

他的叔叔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告诉曹嵩,让他好好管教一下自己的儿子。

曹操知道这件事,不仅不知收敛,反而想出了一个办法来对付多管闲事的叔叔。

有一天,曹操远远的看见叔叔走过来,就立即装作口歪眼斜。

他的叔叔问他怎么了,他说突然中风,吓得叔叔赶紧将这件事告诉曹嵩。

曹嵩一来,看见曹操什么事儿也没有,正抬头仰天沉思,曹操趁机说:

“我哪里中什么风。只是因为叔叔不喜欢我,才乱讲我的坏话”。

从那以后,不管叔叔再说曹操什么坏话,曹嵩都不信了。

曹操、袁绍、张邈几个官二代经常一起胡作非为,有一次,一户人家结婚,曹操和袁绍去看热闹,看着看着,他们居然打算偷人家的新娘子。

于是,他们躲在人家园子里,等天黑了,突然大喊“有贼”,宾客大乱,两人便趁机溜进新房抢新娘子。

抢完匆匆开溜,袁绍一个没注意,掉进带刺的灌木丛中,动弹不得。

眼见人就要追来了,曹操大喊:“贼在这里”。

袁绍一急,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一下子就跳出来了。

事后他责问曹操,曹操却说,“要是没有我那一声,你能出来吗?”。

这是真正的纨绔子弟。

可是曹操和一般纨绔子弟不同,他特别爱读书,诸子百家,游侠猛士,他都读,尤其热爱兵书。

一面放荡不羁,一面又充满侠义之心,他好读书,但也不只是读书,他也练武。

他一腔热血,想报效国家,想成为大侠。

可是那时候的汉室,腐败不堪,卖官鬻爵,不过等闲之事,就连曹操父亲曹嵩那个太尉官职,也是花钱买来的。

有钱就可以买一个官来当,这样花钱买来的官,能有多少才学?又能有多少是真心为国家的?一些善于逢迎,喜欢溜须拍马的人,步步高升,而很多真正在做事的人,却寸步难行。

不得不说,当整个世界都黑暗的时候,黑暗就不是罪,反而是那一束出现的光成了罪恶。

曹操的理想是治世能臣吗 曹操做治世能臣(3)

02

朝廷腐败,皇帝昏庸无能,喜欢那些能拍马屁的人,却远离了真正的贤臣,导致宦官掌权,地方上流民起义不断。

宦官之首,当属张让。

此人骄横跋扈,贪赃枉法,无法无天,最关键的是,他们会拍马屁,皇帝宠幸他们。

曹操决定出手治一下这个张让,杀一杀他的嚣张气焰。

于是,他就常去张让家周围转悠,查探地形,寻找刺杀的最佳时间,认真琢磨撤退路线,半个月后,曹大侠出手了。

那天晚上,月黑风高,曹操趁着守备不注意时,潜入张让府中,眼见就要接近张让,可是刚刚还在打鼾的张让突然醒来,大吼一声“有刺客”。

曹操扭头就跑,但还是被黑多守卫围住了, 但曹操还是手舞著戟越墙逃出,全身而退。

回到家中的第二天,父亲曹嵩高兴地告诉他:“昨晚有人潜入张让府中,险些杀了张让,张让现在都气疯了,今天到处拿人审讯”。

曹操听得高兴,虽然没能杀掉张让,可是吓一吓他,他该会有所收敛。

曹嵩接着说:“这种刺杀,虽然解气,但是治标不治本,杀了一个张让,还会有第二个张让出现”。

曹操一想,是这么个理,于是他决定去做官,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曹操的理想是治世能臣吗 曹操做治世能臣(4)

03

那时候想当官,除了花钱买,最简单的就是通过地方官的推荐,可是被推荐之人,必须要有社会名流的认可。

而当时的社会名流中的翘楚,当属许劭。

曹操决定先去拜见桥玄。

桥玄早就听闻曹操,不过是听闻他是一个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所以见面也没什么好脸色,他问曹操:“平时学些什么东西?”

曹操答:“诸子百家,皆有涉猎,最喜《孙子兵法》。”

桥玄接着问:“只会纸上谈兵的人,老夫可见的多了,你会读,但会用吗?当年孙膑能让魏惠王降阶相迎,你若能让老夫离座,就算你的本事。”

听完桥玄的话,曹操往门外便走。

桥玄笑道:“孟德慢走,老夫不送!”

曹操走到门槛,突然跌倒在地,桥玄连忙起身来扶,曹操笑道:“公今离座矣!”

桥玄很欣赏曹操,说他是“命世之才”,还建议他去结交许劭,听一听许劭的评价。

曹操去见许劭,也是一波三折。

第一次去见许劭,门都进不去,直接都轰走。

第二次的时候,曹操带了很多贵重的礼物前去,还是被轰走,第三次才见到许劭。

曹操问:“我何如人?”

可是许劭“鄙其为人”,直接免开尊口,答也不答。

曹操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劫持许劭,强迫他给出一个评价,许劭没办法,只得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显然,许劭给曹操的评价很高,不过是能臣还是奸雄,则要看曹操所处的时代是治世还是乱世!

曹操的理想是治世能臣吗 曹操做治世能臣(5)

04

有了桥玄和许劭的高评价,公元174年,20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这是他走向政治的开始。

不久,曹操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这个职位,官不大,权力不多,但是责任重大,麻烦不少。

为什么呢?

因为天子脚下,权贵众多,并且没有哪个是好惹的,何况曹操只是一个小小的洛阳北部尉。

可是曹操不信邪,他叫工匠造了几十根五色棒,每个大门边挂十来根,“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

可是那个时候,很多人都只是做做样子,谁又能真正敢这么做呢?

所以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就是“作秀”。

几个月后,皇帝的宠臣蹇硕的叔叔,仗着侄儿权势滔天,胡作非为,违反了曹操规定。

很多人又觉得,曹操肯定不会真的打死,可是曹操本来就对蹇硕等宦官看不惯,要不然也不会刺杀张让,对所谓权势,他也毫不畏惧。

因此,一声令下,蹇硕的叔父被打死。

曹操杀一儆百,这一下人们才真正明白,这个曹阿瞒,不是做样子,而是动真格的,一时之间,“京师敛迹,莫敢犯者”,治安大大好转,曹操也因此名震朝野。

当然,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名声,就是胆大包天,可是,他毕竟做了好事,赢得了老百姓的尊敬。

曹操的做法虽然大快人心,可是曹操的仕途却从此举步维艰,毕竟他得罪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他不是摸了一只老虎的屁股,而是摸了一群老虎的屁股。

不久,宦官集团的报复就来了,曹操被罢了官。

从174年到189年,曹操出任过洛阳北部尉,济南相,典军校尉等官职,可是一次被免,两次辞官,他还三次被征召议郎。

他想做一个“治世能臣”,可是时代啊,总是不允许。

做洛阳北部尉的时候,他执法如山,打击豪强;做济南相,他肃清吏治,安定地方。

他也上书朝廷,力陈时弊,可是却泥牛入海,音信全无。

那些官居高位的人,往往不是能力出众,而是会说话,会讨好的人,而真正做事的人,却得不到重用,得不到信任。

没有皇帝的支持,一切都是空话。

于是,曹操终于明白,腐败的朝廷不喜欢“治世能臣”,而是钟爱“阿谀奉承”之辈。

最终,曹操“称疾归乡”,做一个能臣的梦破灭了。

曹操的理想是治世能臣吗 曹操做治世能臣(6)

05

汉灵帝驾崩之后,小皇帝登基,何太后听政,大将军何进就想趁这个机会,铲除宦官一党,但是太后觉得,宦官中有人对自己有恩,所以不愿下手。

何进和袁绍商量之后,就想出了一个“借刀杀人”的计策,借董卓的刀,杀宦官一党。

曹操大呼此计无异于引狼入室,果不其然,此举打草惊蛇,宦官先下手为强,杀了何进。

同年九月,董卓入京,把控朝政,倒行逆施,并且骄奢淫逸,曹操对此举大为不满,于是便逃出洛阳,

那一年,曹操34岁。

从那以后,他就不再做能成,而是做自己的“奸雄”了。

可笑的是,他做能臣,十几年来毫无建树,反而是处处吃力不讨好,可是当他做奸雄之后,很多人都对他恭恭敬敬的,以前做不了的事情,都可以做了。

曹操开始招兵买马,竖起了讨伐逆贼董卓的大旗。

曹操的倡议,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袁绍当时最为兵强马壮,又是名门之后,大家就以袁绍为首。

豪杰并起,董卓终于怕了,放弃洛阳,迁都长安。

等到曹操等人进入洛阳的时候,董卓早就走了,洛阳也成了一座空城。

曹操见眼前的荒凉景象,写了一首《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曹操的理想是治世能臣吗 曹操做治世能臣(7)

06

洛阳之后,曹操主张乘胜追击,铲除国贼,可惜其他人不听他的,反而畏首畏尾。

“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

曹操又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做事情,就得自己足够强。

于是,他开始发展自己。

怎么发展呢?曹操做了三件事:略地、募兵、屯田

他除了招兵买马,还把大量的土地分给士兵和农民耕种,而另一边,袁绍等人忙着争地盘,一群人争得不亦乐乎,谁也没管皇帝死活,堂堂汉家天子,沦落得如同流浪者。

这个时候,曹操来了。

他保护皇帝,将皇帝从水深火热的地方就出来,让他重新做皇帝。曹操的行为,一下子就赢得了民心,还赢得了皇帝的信任,虽然皇帝信不信已经不重要了。

此举过后,曹操被封为大将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时代开始。

此时的汉朝天下,早就四分五裂,不成样子了。曹操借为天子讨伐逆贼的名义,四处征战。

建安二年,讨伐张绣。

建安三年,灭吕布,定徐州。

建安四年,得河内郡,张绣投降。

建安四年,官渡征战袁绍。

建安五年,败袁绍于官渡。

建安十二年,平定北方。

从公元200年开始,历时约七年,曹操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北方,权势滔天,位极人臣。

曹操的理想是治世能臣吗 曹操做治世能臣(8)

07

北方统一后,曹操看到了一统天下的希望。,

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军南下,想先灭孙权,再灭刘备。

临行前,他写了《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带着统一天下的梦想去征战,梦想着做“齐桓公”那样的人,可惜折戟赤壁,大败而归。

他统一天下的梦想,破灭了。

此后,三国鼎立,竟谁也奈何不得谁。

虽然赤壁之战败了,但是曹操也没有气馁,而是吸收教训,重新网罗人才,败马超,败张鲁。

年年的征战,曹操再也不是当初一心想要“匡扶汉室”的年轻人,他没有成为治世能臣,却成了乱世“奸雄”。

后人对曹操始终众说纷纭,喜欢他的人很喜欢他,讨厌他的人很讨厌他,在戏曲脸谱中,曹操永远是白脸,因为他是卖国贼。

曹操的理想是治世能臣吗 曹操做治世能臣(9)

08

时过一千多年,我们再审视这段历史,若抛开成见,我们看见的仅仅是一个被历史造就的人物。曹操如果不做奸臣,他能活那么久吗?

在《述志令》当中,他说:

假如国家没有我曹操,不知道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我可以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我只想当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人,奉天子而霸诸侯。

同时,我也要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让我放弃兵权,回家养老,那也是做不到的,为什么呢?就是怕一旦失去兵权,就会被人所害,国家也不得安宁。

总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

易中天说他是可爱的“奸雄”,其实曹操是不是奸雄,是一个立场问题,他当官的时候,努力做一个好官,为将的时候,努力做一个好的将军。

世人看《三国演义》,记得了小说中曹操说的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其实并没有这回事,天下人又不傻,一个这样说的人,怎么能让别人追随?何况曹操手下,那么多谋士和聪明人。

鲁迅也称赞道:“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毛泽东评价秦皇汉武,说是略输文采,论到唐宗宋祖时,又道稍逊风骚,说到成吉思汗,直接是只识弯弓射大雕。

说到词人李煜,毛泽东说“儿女情长,没有胸怀天下”,可是他却说:“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曹操的理想是治世能臣吗 曹操做治世能臣(10)

09

抛开政治家军事家的名头,曹操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人。

他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他的《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还有他的《龟虽寿》等诗文,都被选择课本,是必背古诗文。

他的诗任意自然,却有他自己对宇宙天地的思考,有他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他写自己的理想,甚至就连《述志令》也写得清新脱俗。

曹操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常常穿薄绸做的衣裳,腰里挂一个皮质的腰包,里面装着一些零碎的东西,他带着丝绸做的便帽去见客人,也不怕人说什么。

他与人交谈时,也没什么顾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自自然然,毫不做作。

他和别人说话,说到高兴处,笑弯了腰,一头埋进桌上的杯盘之中,满脸酒水,还继续笑。

他喜欢开玩笑,有时候说正事,他也用开玩笑的方式说出来。

他有时候也腹黑,胡乱杀人。

但正是这复杂多变的性格,让他更像一个“人”,而不是某种标本,好就是好,坏就是坏。

真英雄,自本色。

真名士,自风流。

曹操的理想是治世能臣吗 曹操做治世能臣(11)

10

几年前读过的一本书叫《厚黑学》,说沛县的刘邦能当上皇帝,是因为脸皮够厚,心也够黑,李世民也是因为够黑够厚而登上皇位,否则皇位该是李建成的。

曹操、刘备、孙权能够三分天下,也是因为厚黑,但是天下之所以三分,是因为这些人厚黑还不够火候,比如曹操,虽然心够黑,但是面皮不够厚,比如刘备,虽然脸皮够厚,但是心不够黑,再说孙权,虽然厚黑都有,但黑不过曹操,厚不过刘备,胜在两者兼具。

这本书被一些人当成“职场宝典”,但是如果只是厚黑就能成功,那未免太容易了,那么天底下脸皮厚如城墙的人,不在少数,可是为何没有成功呢?

还有很多人,心比煤炭更黑,也没有成功。

所以,刘备成功,不光是脸皮厚,曹操能成功,也不仅仅是心黑如煤炭,曹操的成功,有试运,更是因为自身的才华。

曹操的理想是治世能臣吗 曹操做治世能臣(12)

11

魏征死后,唐太宗李世民说:夫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今日,我们不光要以身边的人为镜,更要以古人为镜,要以史为镜,人生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人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一代人又造就了一代人的历史。读曹操,不是为了评一句忠奸,也不是为了道一句好汉,而是要看看这个人,以及他身后的历史,历史怎样造就了他,他又怎样造就了历史。

人无论怎样,也逃不过时代的限制,但人可以在时代中争渡,朝着彼岸,朝着梦想,朝着明天。

文|不有趣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