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 家】

吴泽浩诗词书画系列

画家乡二年级的一幅画(画家)(1)

画家乡二年级的一幅画(画家)(2)

画家乡二年级的一幅画(画家)(3)

艺术家简历

吴泽浩,毕业于广州美院,岭南画派第三代传人。中国美协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山东省文史馆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历任山东省美协副主席、济南市文联主席、济南市美协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副院长等。

创作感想

□吴泽浩

辛弃疾是我十分崇仰的英雄与文人。他既为南宋时期的一位民族英雄,又是中国文学史上爱国词人和豪放词派的杰出代表。我50多年前来山东工作后得“近水楼台”之便,多次到济南历城辛弃疾故居等遗址采风写生并于1980年代创作了一套《辛弃疾》连环画,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后畅销全国……抚今追昔浮想联翩,于庚子年5月11日辛弃疾诞辰880周年到来之际,一连写下了7首咏辛诗一表心迹。

第一首诗描绘出辛弃疾自幼在故乡接受祖辈文传武授,而后抗金凭武、报国以文且光耀词坛之形象。第二首叙辛弃疾在金人占领下的山东组织2000多人高举大宋旗帜参加耿京在泰山领导的抗金起义,而后又在耿京为叛徒所害后独闯敌营生擒叛徒而名震天下之历史。第三首则将辛弃疾生擒叛徒之壮举更加形象化,将一位抗金少年英雄形象巍然矗立于世人面前。第四首叙辛弃疾在主和派得势后被迫闲居达18年之久。在这期间他常与陈亮等文朋词友、故交旧属吟出许多慷慨激昂、抗金报国的词作,这些词作显示出了“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非凡气概,亦抒发了抗金之志无法实现的悲怆愤慨。残酷的历史说明,正是当时的激荡时代与辛弃疾所参与的“掀天事件”同他的艺术天才灵光相碰撞,才爆发出了稼轩的“冠古文章”,才涌现出了这位杰出词人。至此,宋词在首经柳永一变,再历苏轼一变,最后到稼轩更深刻的一次变革,方才形成了历史上无人可以逾越的文化高峰,辛弃疾骁将名儒词坛领袖的形象油然而生。第五首写辛弃疾在上饶筑稼轩继续度闲,将筑字换用“铸”,意在表明稼轩以闲居之态铸起了远离朝廷内斗的避嫌之墙,他虽效兰亭之乐而与友雅集,但终有一种不同于和平时期的曲水流觞之氛,这些只能从辛词中来体会了。第六首叙辛稼轩一生抗金报国壮志难酬:忆泰山起义抗金,忆湖南创建飞虎军,忆其英风浩气的词章破阵子,忆抗金高论“美芹十论”,换来的却多是闲居间读书填词、种树耕稼,“挑灯看剑、梦回连营”那种压在心底的悲怆与激忿折磨了词人一生,令人感慨万千。第七首立足济南放眼词坛,以李易安的婉约、辛幼安的豪放词风赞颂了两位幼、少年时代生长于济南的杰出词人,以耐霜的黄花、奔腾的战马形象地喻赞了中华词坛的两大流派。

元曲小令是2020年6月13日看到《大众日报》《约绘》栏目整版推介我画辛弃疾的故事、经历与内涵后,化用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词意用元曲小令写给霍晓蕙编辑的此时我正因创作元曲系列国画和书赞辛弃疾系列诗词而陶醉于元曲小令和宋词的氛围之中,忽然间将自己幻化成了宋词元曲中人,由《约绘》栏目牵线让我与稼轩、汉卿在白鹅湖畔曲水流觞,行令豪醉,同他们在那夕照稻花香中听取蛙声一片……

词以抒情、词以言志、词以传史、词以励人。但愿我的词赞、画赞、书赞辛弃疾能给世人带来美好的享受与历史的思考。

咏赞辛弃疾诗7首及元曲小令

□吴泽浩

辛氏祖孙辛弃疾

历城流泉四风闸,辛氏祖孙文武答。

壮怀激烈志凌云,词坛高耸豪放塔。

单枪匹马袭金营

泰岱巍然列战戟,起义高举大宋帜。

单枪匹马袭金营,幼安威名真无敌。

辛弃疾少年英豪

星夜获虏飞天马,泰山一夕抵临安。

文采武功惊朝野,少年英风漫江南。

辛稼轩鹅湖聚会

鹅湖聚贤第二春,酒杯书卷骏马冤。

雅集主推辛弃疾,骁将大儒词坛尊。

辛弃疾铅山稼轩

上饶铅山铸稼轩,黛瓦粉墙流觞曲。

竹树幽深白鹅湖,词章唱和风习习。

辛弃疾书剑一生

书剑一生难酬志,泰山起义战鞑胡。

创军飞虎破阵子,美芹十论种树书。

宋词魁首数二安

诗城历下古亭宴,宋词魁首数二安。

清照婉约辛豪放,黄花耐霜战马欢。

元曲小令

读《约绘》专栏霍晓蕙文章后化用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词意写元曲小令

好个意气风发的文韬武略,落了个夕照稻花香。一路漫步倾听那蛙声起落无边呀,伊人在稼轩,幼安在铅山,约绘把红线儿牵。

(以上诗曲均作于庚子年5月辛弃疾880周年诞辰之际)

画家乡二年级的一幅画(画家)(4)

行书自作诗《辛弃疾铅山稼轩》斗方

画家乡二年级的一幅画(画家)(5)

行书自作诗《辛稼轩鹅湖聚会》斗方

画家乡二年级的一幅画(画家)(6)

国画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

画家乡二年级的一幅画(画家)(7)

长征诗古风9首创作谈

□吴泽浩

从广州美院毕业到山东工作不久,我即同山东老画家陈维信先生结伴重走红军万里长征路,从1976年春开始历时10个月,行程近3万里,画出了1000多幅写生稿,回济南后创作了100多幅国画作品,此后又多次捐献,多次增补,多次重新创作,分别于1978、1986、1996、2006和2016年在贵州、浙江、广东、山东、北京等地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央军委办公厅等单位展出。从1976年至今五易画稿,44年间多次重走长征路考察采风、亲力亲为,使自己从精神上深受激励,从思想上接受熏陶,长征精神成为我从艺和做人做事的标范和动力。

每次走上长征路,心情随山脉而起伏,血脉随江河而奔流,创作激情勃发之际,触景生情间写下了几首古风以抒情志。

第一首是我1976年初临于都河上长征第一桥的观感,忆红军被迫撤出井冈山根据地时的悲怆心情:江流惨淡、危桥飘摇,岸边的大树探身于桥侧,似乎依依不舍地目送红军踏上新征途,远景处则关山苍茫、云雾弥卷,红军前进之路的迷茫令人心情沉重。后来在创作《红军第一桥》国画中,亦选用了此诗之意境。

在第二首《过五岭》中,虽然借用了毛泽东主席“五岭逶迤”之诗句,但却选用了自己感受到的悲凉气氛:行走在越城、都庞、大庾等五岭之路上,红军指战员逐渐认识到了左倾主义领导的错误与危害,以“何时高唱红军歌”之句提出了对左倾领导的最大疑问。

第三首是来到湘江血战处时,正值狂风骤雨,但见江浪奔啸、万木摇呼,犹如红军烈士英灵重回故地。在与当地老乡共议当年血战之事中,遥忆红军在腥风血雨中突围的英雄事迹。

第四首与第五首均以当时观乌江、金沙江之险绝和遥想红军之英勇奋战而出诗意诗句。

第六首由太平天国兵阻大渡河与红军赤旗飘扬渡河成功相对比,化用毛主席《长征》诗句写铁索之寒、河浪之激,赞颂了红军战无不胜的革命精神。

第七首是我在长征路上一次情感与诗兴的总爆发,以致收笔不住,从赞颂遵义入手,排比似的连句描写出了四渡赤水、娄山关、飞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得少数民族小叶丹相助、抢夺腊子口等“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萧华诗句)的节节胜利,继以叙写毛主席雄才大略,在战火硝烟中,仍能从容写出《沁园春·雪》《清平乐·六盘山》等气冠霄汉、传诵千秋的天下名词,最后发出了“天地万年谁曾有”之问,并以“领袖韬略史无前”作答,亦算自己重走长征路的最大感悟。

第八首、第九首均以自己重走长征路40多年5易画稿之经历表明了自己的心迹与崇慕,愿与大家共同继承传扬长征精神,跟随历史的脚步永远前行,奔向那更加光明、更加美好的明天。

重走长征路诗古风9首

□吴泽浩

画红军长征第一桥

惨惨江流悲瑞金,弯弯危桥送红军。

岸树探身亲情恋,关山苍茫路何寻?

过五岭

越城都庞连大庾,五岭逶迤悲氛多。

千军共责左倾路,何时高唱红军歌?

访古迹忆湘江血战

重临战场觅旧路,江浪奔啸万木呼。

共忆当年血战处,腥风血雨辟新途。

乌江天险

乌江之水天上来,奔腾狂啸响惊雷。

当年红军抢渡处,滚滚险浪天际回。

飞渡金沙江

金沙悬崖绝鸟飞,谁能渡江突重围?

天兵英气壮千古,红旗指出敌垒摧。

过大渡河

当年天险阻翼王,而今河畔赤旗扬。

几条铁索寒气在,一带激浪卷舟樯。

铁军何惧重围堵,勇士舍身架桥梁。

革命精神威力壮,红星万古耀光芒。

领袖韬略史无前

黔山春来犹带寒,遵义日出耀坤乾。

四渡赤水江花美,娄山红旗过大关。

乌江天险飞鸟渡,金沙波上驰征帆。

三军踏碎夹金雪,道义得助小叶丹。

草地万难何所惧,腊口千险任我攀。

原驰蜡象沁园雪,清平乐调出六盘。

抗日北上激士气,一路乘风到延安。

天地万年谁曾有?领袖韬略史无前。

延安望宝塔

春寒夏暑不畏艰,秋凉冬寒勇向前。

破关登高览天下,写生速记颂红源。

赤心激情胸怀满,苍黄古道一线穿。

千险万难脚下踩,直趋光明宝塔山。

五易画稿颂长征

亦步亦趋红军道,三万里路四十年。

万水千山起跬步,五易画稿精神传。

踏平险关寻古迹,扫清迷雾绘新颜。

挥笔畅抒凌云志,历史脚步永向前。

画家乡二年级的一幅画(画家)(8)

国画 五岭逶迤

画家乡二年级的一幅画(画家)(9)

国画 大渡河泸定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