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洪峰

(四)三个功用与价值划分的意义

诵读三个修学阶段的划分,主要目的是让我们了解诵读的宗旨与理念以及修学层次和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就能更好地把握它的方向、脉络及细节,在学习过程中便能做到循序渐进、有条不紊,不失先后、方向、体系及整体,达到专一、专精和统揽全局,为建立一套正确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提供依据与参考,让更多的人认识诵读的学术价值和教学价值。

诵读经典的终极目的是“穷其义理,尽其法要”,是“悟圣贤之慧,得圣贤之智”。可汇君子之风,融书卷之气,入大学之门,久之自会“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四、诵读理念、形式、方式、方法与基本要求

(一)诵读理念——静读

基本要求:

1、方法方面

遵循运动基本的“自然整体性”法则,做到整体发音、整体咬字,使发声器官整体协调、平衡、归位、到位,达到心、意、气、身、字、声、韵和谐统一。

2、意念方面

在达到技术的规范要求,破掉了用口诵读的习惯后,就要超越技巧声音等有形和有限的东西,做到以意念来诵读,使音声相和,以此来提高意念性和意念力。

3、心念方面

以忘我的境界来达到用心诵读的境界,并把声与音上升至乐的境界,体现运动状态(动态)的整体性、协调性,形成在动态当中的“静态链”(动态平衡)也就是“动中取静”,来达到身体上的平衡和心念上的平静。

在诵读中就能做到:似想非想、有意无意、有心无心、有为无为(中庸之道),最终达到诵而无诵、无诵而诵,也就是“用心诵读”的最高境界,这就是所谓的“功到自然成”

(二)诵读形式——配乐诵读

基本要求:节奏准确,以音乐的情境和状态,调节声音的流畅性和音乐感,使声音具有音乐的意味,把握诵读的韵味和境界,充分体味韵律之美所带来的身安愉悦、心情舒畅的感觉和状态。

(三)诵读方式——哼诵

基本要求:轻声、小口高位置(头腔)咬字,用头腔意念来转音,是一种心想、口念、耳听的感觉和投入、专注、用心的状态。

(四)诵读方法——以丹田来换气发音

基本要求:发音时起于意念,不要先吸一口气,并用意念调节,保持腹式(丹田)呼吸方式,使头腔的上丹田与腹部的下丹田合起来。咬字和换气时腹部都要向外扩张(凸起),保持松弛的状态,换气时不要有吸气的声音。

同时,打开头腔共鸣,声音要从头顶发出(高位置),以保证诵读特有的哼诵的方式,因为方式决定方法。这样就能掌握丹田发音诵读要领,做到气息贯通,声音通透。

并做到:以意领气、以气领声,意在气先、气在声先。音断意不断,连贯流畅,一气呵成。不仅能做到用丹田发音诵读经典,同时还能上升到用意念诵读的境界。

(未完待续)

丹田发音标准(丹田发音诵读教学体系基础理论五)(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