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课文前,先阅读课文原文↓↓↓

《雾在哪里》课文原文

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淘气的孩子。

有一天,雾飞到海上。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于是,他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了起来。霎时,四周变暗了,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雾来到岸边。

“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雾把海岸藏了起来,同时也把城市藏了起来。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他躲在城市的上空,说道:“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看来,再也没有可藏的了。

“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路上走着行人。小黑猫也出现了,它摇着黑尾巴,悠闲地散步。

雾呢?消失了,不知到哪里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雾在哪里》作者是俄罗斯的谢尔古年科夫,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语文课堂笔记怎么做(语文老师分享课堂笔记)(1)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读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3、认识课文的词语:于是、无论、岸边、房屋、一切、不久、露出、摇着、散步。

过程与方法目标:

多方式朗读,合作探究,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中的雾,能明白作者拟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是怎样的,以及雾的形成,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留心观察自然,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雾在哪里》,先复习一下生字。

会写的生字

于yú(由于、于是)

论lùn(议论、无论)

岸àn(上岸、岸边)

屋wū(屋子、屋里)

切qiè(一切、亲切)

久jiǔ(长久、很久)

散sàn(散心、散步)

步bù(一步、步伐)

语文课堂笔记怎么做(语文老师分享课堂笔记)(2)

教师: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雾?

雾: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 。由于接触较冷的地表,因而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使能见度不足一公里,就叫做“雾”,与云的区别只是雾较贴近地面。

教师:雾把整体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提问学生:作者把雾当什么来写的?

学生:淘气的孩子。

教师:这种把物当做人来写的方法就叫“拟人”的修辞手法。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第2~6自然段,学生评价

学习第3自然段,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师出示句子:淘气的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学生练习说话:

淘气的雾把……藏了起来,无论……还是……都…… 。

学习第4、5、6自然段,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指导“无论……还是……都 ……”要连读,并适当强调,读出一切都不见了的景象。

想象说话:淘气的雾若隐若现,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它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现什么情况?

语文课堂笔记怎么做(语文老师分享课堂笔记)(3)

教师出示图片,开拓思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图片下方辅以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无论……还是……都 ……”继续指名学生练习说话。

学习7、8、9、10自然段,每段指名一个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价。

教师重点讲解最后一段:

雾呢?消失了,不知到哪里去了。

教师:同学们,我问你答。雾呢?

学生:消失了,不知到哪里去了。

教师:这是一句设问句,设问句就是自问自答的意思。同学们要做笔记啊!这节课我们学了雾,并且学了雾是个淘气和顽皮的孩子,他会藏起很多东西,下课。

作业:

小练笔:淘气的雾把……藏了起来,无论……还是……都…… 。写一个句子。

下节课再见,喜欢我的文案就给我点赞加关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