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的朋友沐恩喜欢柴静写过的一本书:《看见》。

“每一个人都像一扇窗,每一扇窗通往不一样的世界。”

开设这个专栏,希望它能像一扇窗一样,让你看见一个世界。

焦虑和抑郁是伴随在一起的吗(但不是谁都会抑郁)(1)

抑郁症又一次席卷朋友圈,各种声音肆虐:

“抑郁需要陪伴”、“抑郁是因为没有追求”、“11%的人都有抑郁症”

各类“科普”类的声音扶摇直上......

......

其实小编想说“焦虑的情绪谁都会有,在沙发想一夜前途、在旅途想一路归宿、没人能给你答复,毕竟生活不是剧本,没人能给配上字幕......”

以前我最常干的就是:

喝酒、写诗、忘却

写诗、喝酒、忘却

忘却、写诗、喝酒

喝酒、忘却、写诗

.......

周而复始却又乐此不彼。

焦虑和抑郁是伴随在一起的吗(但不是谁都会抑郁)(2)

现在回想起来也很危险啊,不过很幸运的是我是那么热衷的追求“光与影”、追求着纯粹的美好。

诗,烧了写,写了烧

照片,删了拍,拍了删

有段时间每次拿起相机,手都会颤抖,提起笔,就想喝酒....

一个偶然的机会,接到一个去西北拍片的机会。

车一直在走,走过了湖泊山丘、路过了白云苍狗、穿越到了人性的背后。

一个人越走越孤单。

星空和黑夜,西去而旋转的飞鸟。

呼喊,也没人听得见。手机,也没有信号。

这时候我最深刻的感受到了——悲伤,是奢侈品!消受不起!快乐,像美梦,引领这我向前!

在戈壁高速行进的过程中,我终于见到了一颗“树”

焦虑和抑郁是伴随在一起的吗(但不是谁都会抑郁)(3)

我隔着车窗,把相机调到了“s”档,摁下了快门,这次手没抖。

在路上的这些夜晚,我内心波澜起伏,我渴望被理解,又害怕暴露在空气;

我渴望振臂高呼,又害怕应者缪缪。

此时,我按下快门、捕捉光影。

此时,我读书,写诗。

这是我唯一的密室,我可以在里面与自己的灵魂亲密,如同小学三年级我第一牵起同桌漂亮女同桌的小手;又如同遇到美丽的姑娘,将我身心引向新大陆。

知道后来,我才知道我之所以焦虑,问题出现在——那就是知识体系缺乏传统之学,很多内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想看的更透彻,却越走越偏。实质化在于人格化的缺失。

传统学对现代之学引起的残酷竞争、掠夺性发展、人心荒漠都有疗救的作用,这也许才是大众呼唤国学大师的根本原因。

在旅途中看到这么一句话——文化是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

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这样的对话:

“你怎么知道我爸爸妈妈不在家呢?”

“对了,我正要告诉你,我遇见他们啦,我们也在鲁恰玛,正好碰在一起。昨天晚上我和你大哥聊天时,知道你弟弟妹妹莫纳呢,还是第一次莫纳,并且时间又那么长,对你这样年龄的女孩很不容易啊。”

——节选自芭拉杰依·柯拉丹木《驯鹿角上的彩带》,第36页。

是不是一头雾水?

这是鄂温克族的一次日常对话。

解读的关键词是“鲁恰玛”和“莫纳”。鄂温克族生活在山林之中,“鄂温克”在鄂温克语中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他们与驯鹿为伍,以打猎和鹿茸为生。每一年的某个时节,他们会赶着驯鹿带着兽皮离开山林,与外界换取别的生活资料。而“鲁恰玛”指的便是他们与俄罗斯人做皮货生意,莫纳则指留下来守护营地的人员。

再来看上面的这段对话,就很好理解了:

我们在山林之外做皮货生意时遇见了你的爸爸妈妈,知道你们几个孩子留守营地,时间那么长,在深山里独守营地,对于你们女孩子很不容易。

这是鄂温克族老人芭拉杰依古稀之年写的一本书,《驯鹿角上的彩带》。

作者芭拉杰依·柯拉丹木常年居住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深处的驯鹿营地,她的母亲是中国使鹿鄂温克族最后一位萨满(萨满,即通灵人,巫师,使鹿鄂温克部落内的神职人员)。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读者展示了鄂温克族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上的鲜为人知的细节。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这本书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它是人类学研究使鹿鄂温克的重要素材。

《驯鹿角上的彩带》描写的是大兴安岭敖鲁古雅鄂温克人,只是鄂温克族的一个分支。敖鲁古雅是鄂温克语,意为“杨树和桦树林茂盛的地方。”他们以狩猎为生,大量使用驯鹿,被称为使鹿部落。

说到作者芭拉杰依你可能比较陌生,但你很有可能见过她的“明星驯鹿”。

她的驯鹿可是上过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之《敖鲁古雅》的!

这只驯鹿的名字是“牛仔裤”。

在蒙古族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作品《驯鹿牛仔裤》里写过这只驯鹿的故事,它因为吞吃了一条牛仔裤,而有了这个名字:牛仔裤。

驯鹿牛仔裤便是鄂温克族老人芭拉杰依的驯鹿。

焦虑和抑郁是伴随在一起的吗(但不是谁都会抑郁)(4)

为什么要关注鄂温克族的生存方式,或者说鄂温克族的文化呢?

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号“侠客岛”2015年11月1日刊发当代哲学家赵汀阳先生在2015京城国际论坛上的一段发言,谈了他研究中国的心得,以及对中国未来的思考。何为中国?中国的信仰就是中国本身,他提到了“中国的漩涡”,而中国漩涡的核心,是精神世界的吸引力。他提到了“中国的神性”,中国没有宗教,然而,中国存在的历史性就是中国的宗教。

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与时俱进,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不需要墨守成规,也无法一层不变。古老的生活方式可能会成为一种历史,然而,我们应当了解这片土地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古希腊的神庙里镌刻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

当我们了解历史、铭记这样的生活方式时,我们才能真正了解现在的我们,我们自己是怎么一回事。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画了一幅名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到哪里去?》。这幅画的名字一语中的。当我们开始思考,我们想要认识自己时,我们难道不想了解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这个星球吗?

焦虑和抑郁是伴随在一起的吗(但不是谁都会抑郁)(5)

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到哪里去?》

鄂温克族老人芭拉杰依在古稀之年眼睁睁地看着鄂温克族渐渐退出山林,汉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她记录下了鄂温克族的生活方式,这是她亲身经历的,这是十分可信的,也是很难得的珍贵史料。

这是一个万物有灵的世界,一个能听懂风、听懂狼语、纯朴而善良的世界。它记录了山林里鄂温克族饲养驯鹿、收割鹿茸、打猎、鲁恰玛等的原汁原味的鄂温克生活。

芭拉杰依很像一个森林守护神,她书写了一个使鹿鄂温克的世界,以文字抵抗遗忘。

2016年2月,有一个影片叫《聚焦》拿了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原创剧本奖。聚焦——

这是一个很引发思考的词,我们的目光在哪里?我们在聚焦什么?

焦虑和抑郁是伴随在一起的吗(但不是谁都会抑郁)(6)

哪个明星离婚了便可以刷爆我们的朋友圈。

明星?

他们真的值得我们这样聚焦吗?

很多像芭拉杰依这样的人,他们是文化的传承者与守护者,他们默默无闻地守护着一方圣土,他们更令人敬佩。

芭拉杰依、常书鸿、樊锦诗们,他们是文化的传承者与守护者。他们以身示教,坚守一方文化的圣土,让我们对抗遗忘,认识自己,认识这片土地,从而热爱它。

让我们的人格逐步的丰满了起来。

他们是我们灵魂的“燃灯者”

点燃了我们灵魂的火焰。正如赵越胜写的《燃灯者》,他们唤醒了我们沉睡的灵魂。

而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正如史怀哲所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深感谢那些燃起火焰的人。我们受其所赐,就应向赐予者表述我们的深谢之情。”

到这里,想起了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的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让肉体焕发出精神,这是教化的责任,苏格拉底视为终身任务。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伟大的灵魂,从我们看见的那一刻起,便有着春风化雨之力。仅以此文表达对这些文化的传承者与守护者们的敬意与感谢!

仅以此文,向这些文化的传承者与守护者们致敬!

鄂温克族驯鹿文化相关书籍推荐:

一个以文字抵抗遗忘。一个用阅读来丰满自身人格的人才是健康的。

01

《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建

焦虑和抑郁是伴随在一起的吗(但不是谁都会抑郁)(7)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作品。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

02

《驯鹿之国》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

焦虑和抑郁是伴随在一起的吗(但不是谁都会抑郁)(8)

这本书收入了内蒙古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12部中短篇小说,涉及飞禽、野兽、温和的驯鹿、奔驰的骏马等题材,作者在内蒙古草原度过童年时代,每年有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在北方广袤的森林和草地间游历。

03

《驯鹿部落》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

焦虑和抑郁是伴随在一起的吗(但不是谁都会抑郁)(9)

本书是黑鹤动物传奇小说系列之一。书中包括《美丽世界的孤儿》与《驯鹿牛仔裤》两篇小说,故事皆发生在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深处,讲述了使鹿鄂温克人与他们世代依存的驯鹿之间的故事。

焦虑和抑郁是伴随在一起的吗(但不是谁都会抑郁)(10)

在大西北,我每天在车里睁开眼

总会看——那一脸阳光,

是否像梦里一样明亮

愿阅读,让你我人格丰满

愿抑郁,远离你我他

作者沐恩:新闻传播学硕士,业余爱好写作。在《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童话王国》《好儿童画报》《小学生之友》等多家期刊发表作品。著有长篇童话《沐恩梦游记》。

焦虑和抑郁是伴随在一起的吗(但不是谁都会抑郁)(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