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公治长篇的第四章,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意思是,子贡问孔子:“我端木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你好比是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瑚琏。”瑚琏是宗庙里盛黍稷的祭器,常用来比喻一个人具有治国之才。这里是孔子对子贡才能的高度赞美和认可。

每个孩子都需要表扬和赞美(亲子加油站赞美)(1)

图片来源:网络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认可,年幼的孩子,心灵天真稚嫩,渴求得到别人称赞的愿望尤其强烈,特别是父母的赞美。有的家长却认为,不要赞美孩子,以免孩子变得骄傲,更不要在外人面前赞美自家孩子,否则显得家长自身不够谦和,不懂客套,还虚荣。我认为,对孩子适度的赞美很有必要,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以及提高他的自我认同感。那么,在外人面前肯定孩子的长处,是否有必要呢?当然也很有必要了。

每个孩子都需要表扬和赞美(亲子加油站赞美)(2)

图片来源:网络

举个例子,几个妈妈凑在一起唠家常,谈孩子是司空见惯的,是吧?孩子明明有这样那样的优点,你却故作谦逊地说:“哪里哪里,我家孩子优点没有,缺点一箩筐”,孩子不在跟前,或者没有传到孩子的耳朵里则已,如果有个孩子跟你家孩子说:“我妈告诉我,你妈昨天说,你没有优点,全是缺点!”“家长会上,你妈说你缺点太多了!”这时孩子的内心会是什么感受?家长自己去体会,我不想说什么,因为此处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家长要知道,缺乏被人称赞的孩子,会存在个性缺陷,而且这个缺陷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赞美和鼓励,确实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甚至还能产生奇迹,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每个孩子都需要表扬和赞美(亲子加油站赞美)(3)

图片来源:网络

1968年,美国的心理学家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实验。实验在一所学校里进行,心理学家从校方要到全校学生的名册,从中随意抽取几个学生,列成一份名单。心理学家是这样告诉校方的,我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名单里的学生天赋很高,他们被鉴定为“最有发展前途者”,只不过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他们的潜能尚未得到挖掘和体现。有趣的事情就在这里,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竟然比其他学生高出了一大截。那么,这个“奇迹”是如何产生的呢?研究者认为,这源于教师的期望、赞赏和鼓励

教师潜意识里认为这些学生是天才,对他们寄予厚望,课堂上也赋予了更多关注:有眼神里的期许和认可,有语言上的“你很优秀”“你一定行”的信息传递,有一个个会心的微笑,有频频竖起的大拇指,这些情不自禁的赞赏和肯定,细雨无声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他们信心倍增,勤学、善思、笃行,最终取得了好成绩……这一切的良性连锁反应,是那么的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家长说是不是呢?老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正是“皮格马利翁”。

所以,家长务必要学会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及时表扬孩子,当家长善于赞美和认可孩子,你会发现,今后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做得越来越好,而且孩子本身,也潜移默化地学会了赞美别人。

表扬孩子是为了扬长,促使孩子上进,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也应该注意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家长要从十个方面来赞美孩子:

一是赞美努力

比如“钢琴弹得好,画画好,是因为你平时苦练基本功”“作文写得好,是因为你在阅读美文的时候,总能有意识地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述,还特别注重提炼积累素材”。

二是赞美坚持

比如“你的字之所以写得那么漂亮,其中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做作业时,只要有一个字写得不满意,你也会撕掉重写”再如“无论多么辛苦,你每天坚持练习钢琴、舞蹈”。

三是赞美态度

比如“你上课总能聚精会神地听讲”“你的书写总是端正、规范”“你做任何事都能认真对待”。

四是赞美习惯

比如“你热爱阅读,妈妈好欣赏你这个小书虫”“特别欣赏你在写字桌前端正的坐姿、规范的握笔姿势以及正规的书写”。

五是赞美独立

比如“所有的作业都能独立完成,从来不用爸爸妈妈催促,很自觉”“从来不参加辅导班,给爸妈省钱了,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太强了”。

每个孩子都需要表扬和赞美(亲子加油站赞美)(4)

图片来源:网络

每个孩子都需要表扬和赞美(亲子加油站赞美)(5)

图片来源:网络

六是赞美信用

比如“你总能自觉承认错误”“我相信你,因为你说话算数”。

七是赞美节俭

比如“你在穿着上从不跟同学攀比”“你从不乱花钱”。

八是赞美合作

比如“这场比赛取得好成绩,是因为你很善于和同学合作”。

九是赞美参与

比如“学校、班级组织的所有比赛项目,你都能积极参与,从不推却”“你努力为学校和班级争得荣誉”。

十是赞美交友

比如“你和同学相处得真好”“同学给你起外号,你从来不生气,反而说这是同学瞧得起,关系随和,你这样想,更证明了你很了不起”“你的异性朋友好几个,但妈妈从不怀疑你早恋,因为每个年龄段应该做什么,你总是清清楚楚”。

诵读经典,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国学智慧之教子有方》如约与您见面了,如果喜欢,麻烦您点赞转发,关注“国学知秋育儿”,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