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今天的故事,你会发现孩子比我们聪明,比我们有办法。

我和儿子每天都要聊一会。有一段时间,他喜欢在里面洗澡,让我坐在外面陪聊。这时候,他会主动跟我说学校里开心的事和烦恼。

有一天,儿子问我:“妈妈,今天班长要我扔垃圾,可是我做了一个眼保键操,垃圾被别的小朋友扔了。”我感觉小朋友的世界可真奇怪呀,垃圾居然还有人抢着扔,于是脱口而出:“那很好呀,你们都很勤劳呀。”

谁知道儿子说:“哪里好?班长明明叫我扔的。”

孩子在学校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孩子在学校遇到困难)(1)

这时候,我意识到我的回答多么的愚蠢,孩子遇上麻烦了,他想向我倾诉。于是,我立马调整姿势,准备听他说出事情的经过。我跟他说:“这是挺烦人的,你肯定很郁闷。”

儿子万分认同:“是呀!班长要我扔垃圾,结果垃圾被别人扔了,这是我没完成班长交给我的任务。”

你看完我的对话就知道了,最后办法不是我想出来的,是他自己想出来的。那么作为家长的我们要怎么做呢。

感受到孩子想倾诉

我一开始就犯了一个错误,误解了儿子的意思,还夸他们的同学勤劳。在我们成人看来,本来自己要做的事情,被别人做了,那多么好啊。但是,孩子的世界跟我们不一样,他觉得别人抢了他的机会。所以,我们不要急于开口说话、评判,要先认真地听孩子把话说完,再开口。只有听他们说完了,才能知道小朋友心里真正的感受。

父母体会孩子的感受,并且说出来

当我静下来听的时候,我知道儿子为这事很郁闷,然后我就把他的感受说出来了,“你一定很郁闷”,儿子顿时觉得得到了理解,这种情况下他会更愿意倾诉。

父母不要牵着孩子的鼻子走,要让他牵着

儿子每次找我聊天,我喜欢听他的。只有我们摆出“听”的姿态,他们才会想跟我们“说”。

你可以看到,我一直在让孩子说,只是用“嗯”简单的回应,或者顺着孩子说的话,简单地提问。这样,孩子就能一步步的把他想说的话说出来。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我们不要问太多,太复杂的问题,把孩子引导到我们想听的事情上来,这样会打乱孩子思考的节奏。我们应该顺着他说的去想,让他牵引我们,孩子才有机会理顺自己对事情的思考。譬如,他自己找出来时间,是眼保健操时候被“偷”,自己想出来办法,要放在同桌之间。

父母不要急于提供答案

孩子在学校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孩子在学校遇到困难)(2)

孩子的问题,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我刚开始出了一个嗖主意,让孩子把垃圾放桌上,想想都恶心。如果我直接提出来,把垃圾放在同桌之间,他就不用想了,下次遇到问题还是不知道怎么办,或者回来问我。

我们“说”太快,会剥夺孩子思考的机会。

如果他平时有机会一次次的尝试解决小问题,最终会养成依靠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


当孩子跟你倾诉在学校的烦恼,你是怎么办的?如果你也有办法,欢迎在回复区留言告诉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