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的人生哲学(金刚经的如是我闻)(1)

念诵完整的一遍《金刚经》,大概在半个小时左右,差不多一炷香的时间,根据他人统计,此经共5119字。这样一部佛教中的“甚深经典”,“汝当奉持”,愚钝如我,不求甚解,没有“顿”悟,以期仰仗一个“渐”字。

最初读《金刚经》,我只是肤浅地感觉这是一次“会议记录”,大概记叙了佛陀化斋洗足 “敷座而坐“后召开的一次千人规模的讲经布道会议,其间须菩提有问,佛陀有答,他们之间的对话在论述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即如何能得”般若“思想。

诵读中,《金刚经》确实给我以平和安宁的心境,虽然有时仍有意念未净,但每一次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悟,不同方面的联想,有时是某个字,有时是某个词,有时是一句偈言,有时是一段论述。

从个体来感悟,佛教导“善护念”,“无所住”,即好好照应自己的心念,起心动念都要好好照应你自己的思想,保持真心的清净无垢。凡夫如我者,常常执着于“自我“和”小我“,因此会与丰富的不安和痛苦为伴,因为欲望的不满,追求的狭隘。倘若能跳出”小我“,认识到”无我“,安住真心,在舍己利他过程中加深对人生”本质“的理解,拥有”超我“的心态,身心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与解放,“种善根”得福慧。

从宇宙真理和大时空的角度来理解,佛以 “刹那间”包容百千万世,将大千世界等同于一粒尘埃。在永恒的时间和无边的宇宙里,佛教导“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有了正信,便得彻悟。

与《金刚经》结缘最初是受长辈的影响,后来有机会读到鸠摩罗什的译文,既有文译也有音译,觉得还能读通试着理解,再后来,一位友人拜访国家图书馆偶得《赵城金藏金刚经》复制卷一份将其快递给我,心觉欢喜,更有机缘读诵。我想,读诵中的正信也多少受到《列仙传》等许多神奇故事的影响,得益于苏东坡、南怀瑾、蒋勋等大家的信仰与解说。

今做小记,作为目前读诵的一点收获,愿修此心,常读常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