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我对《燕歌行》如此钟情,爱它,爱到了想要将它钻研透的地步,我爱诗歌,但是和《中华好诗词》里的那些记忆高手不同,我不贪心,我那微薄的记忆力不足以让我将上下五千年的诗词歌赋全都记住,我只钟情地爱着《燕歌行》,所以我想要一个字一个字地钻研它,将它琢磨透。是的,你很快就会明白我所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首先我们还是先来讲“燕”字吧,很多人在说到《燕歌行》中的“燕”字时,会联想到燕地,我们从高适的《燕歌行》也的确可以看到,他写的是燕地的情景,但是,要知道《燕歌行》乃是曹丕所创,而并非高适所创,所以根据高适诗歌的内容来理解《燕歌行》的“燕”字,未免有失偏驳,我们还是要从曹丕的《燕歌行》入手思考这个问题。

曹丕的《燕歌行》写的是女子思念之情,和燕地并没有什么关系,他这《燕歌行》中的“燕”字很有可能是燕乐的“燕”字,燕乐是一种宫廷音乐,意思是燕享之乐,主要描写的题材是男女之间的情爱等内容。沈约的《宋书》中有记载说:“周又有房中之乐,秦改曰寿人。其声,楚声也。”燕乐的起源乃是周代的房中乐,所讲述的内容是男女情爱。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曹丕《燕歌行》的文字中得到验证,可以看到,曹丕的《燕歌行》主要所写的也是男女之间的情爱之事,它反映的是女子思念的主题,这和燕乐之“燕”正好吻合。由此可见,《燕歌行》的“燕”和“燕地”无关,而和“燕乐”有关。

你瞧,现在我已经明白了“燕”是什么意思,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歌”说的是什么吧,是的,我说过了,我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探索。其实,要明白这个“歌”字,我们还是应该和后面的“行”字连起来看,也就是“歌行”,我们知道,在诗歌中有一种诗体,叫做“歌行体”,这其实就是一种从古代乐府发展而来的题材。但是歌行体的诗歌很多都并不入乐,而且也不沿袭乐府古题,它们在诗歌的格律方面比较自由,有的甚至字数都不规整,它们是杂言的,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李白,他就十分擅长撰写歌行体的诗。但是,这并不是说,歌行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没有曲调,后世的歌行体诗歌之所以没有曲调,很可能是因为原本的曲调佚失了,或者是出于文人拟仿之作。而曹丕所创的《燕歌行》却很有可能也是有曲调的,由于《燕歌行》和“燕乐”有关,所以其曲调可能也和燕乐的曲风有关系。

在《乐府诗集》的《短歌行二首六解》中有这样的一句:“此曲声制最美,辞不可入宴乐”,从这一句中我们可以看到,和《燕歌行》的时代相近的《短歌行》原本就是配了乐曲的,甚至还说此曲是文帝的哀辞,在燕乐的时候不适合使用歌辞演唱云云,由此可见,在当时人们对《短歌行》的音乐性更为重视,甚至有曲无辞也可。

而曹丕的《燕歌行》很可能是仿造当年魏武的《短歌行》,他开始作四言歌行,而后由于建安时期五言诗渐渐流行,他开始过渡到创作五言诗,甚至跨越到创作七言的《燕歌行》。

你看,我将《燕歌行》这三个字托在手中,细细地摩挲,仿佛已经将它琢磨透了。可是,此时的我却不由得有些怅然,因为我们现在所看见的只是它的歌词,可是,对于它的曲调究竟是怎样的,我们根本无法知晓,无法弄清楚宫商角徵羽这几个简单的符号是如何排列的,《燕歌行》的曲调究竟应该是悲伤还是欢悦。于是我决定再研究一下《燕歌行》的曲调。

燕子的燕怎么讲(是燕子吗燕)(1)

《燕歌行》原本是一个乐府题目,相传它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此前从来都没有过记载,所以相传这就是曹丕自己开创的曲调。《燕歌行》作为乐府诗歌,自然是有曲调的,只是由于古代缺少能够直观记录音乐的录音设备,所以我们现在根本无法得知《燕歌行》的具体曲调是怎样的,不过,我并不会因此而屈服的,其实在各种史书的《乐志》和其他一些文史资料中,我还是可以看到《燕歌行》的音乐具有怎样的特点。

既然《燕歌行》属于《相和歌》,那么我就从相和歌入手吧。“相和歌”这个名词最早见于汉代,是一种在街陌谣讴传唱的汉族音乐,根据《宋书》记载,它主要用丝竹相和,执节者歌,在宴会、宫廷朝会甚至祭祀活动中,都会演唱这样的曲调。曹魏时期,宫廷朝会等用的燕乐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曹魏不仅吸收了汉朝的相和歌等旧曲,而且还自度新曲,并使得它们彼此之间融合,渐渐地形成了后来的清商乐。

这时候我注意到了另一个词语,就是“清商乐”,关于清商乐的来源,大家主要认为这是起始于汉代乐府《相和歌》中的清商三调,三调包括平调、清调、瑟调,清调以商为主,举清商以代表三调,故称清商三调。而《燕歌行》属于《平调曲》,自然也属于清商乐中的一种了。

由于《燕歌行》属于曹丕自创的曲调,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清商乐之所以在后世广为流传,很可能和魏三祖是分不开的,正是由于他们不仅继承了汉朝乐府原本已经有的清商乐,而且还自行编创曲调,清商乐才广为流传,成为宫廷雅乐。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其他的文献资料,从中得到一些答案。在《隋书?音乐志》中对于魏三祖所创的曲子,有过这样的一段记载,说的是:“清商其始即清商三调是也,并汉来旧曲。乐器形制,并歌章古辞,与魏三祖所作者,皆被于史籍。”通过这段叙述我们可以得知几个问题,那就是至少在魏三祖的时代,就已经有了清商乐了,而且魏三祖将一些旧曲和自己所作的新曲合并在一起,始称为清商乐,这些所创作的新曲,很有可能就包括了《燕歌行》。由此可见,《燕歌行》可以算是承上启下的作品,它不仅是继承了古乐府宫廷燕乐,也可以说是清商乐的一种。

燕子的燕怎么讲(是燕子吗燕)(2)

《魏书》中有一段记载,说的是:“初高祖讨淮、汉,世宗定寿春,收其声伎。江左所传中原旧曲,明君、盛主、公莫、白鸠之属,及江南吴歌、荆楚西声,总谓清商。”通过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在北魏高祖、世宗的时代,清商乐已经基本定型了,北魏皇帝秉承中华雅乐的传统,将各地的音乐融合起来,总称为清商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