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论文(五邑大学庞光华教授)(1)

五邑大学庞光华教授:对《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再评价

  五邑大学文学院庞光华教授 详文参考《可敬的奸雄—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的正面形象》山东大学出版社《中文研究论集》2019.11   

  提要:《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是复杂的,不能用简单的概念和标签来评论曹操。鲁迅对《红楼梦》以前的小说的人物形象的概括是不正确的。本文详细考证了《三国演义》中体现曹操的英雄形象的十多个细节,有助于学术界对曹操形象的全面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本文的立论完全立足于考证,而不是基于印象和感觉。

关键词:曹操 奸雄 英雄

对《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再评价

  《三国演义》之所以是我国阅读最广的名著,是因为有多方面的成就。其塑造的主要人物之一的曹操不是单一的形象和性格,而是具有多方面复杂性格和行为的人物。

  我们评论《三国演义》不能只看到其尊刘贬曹的一面,也要看到作者对曹操的正面描写和欣赏赞叹。

  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中的主人公之一的曹操形象才避免了概念化和脸谱化,并不是乱臣贼子的象征,绝不是戏剧舞台上的白脸奸臣,正如鲁迅所言。

  这也是《三国演义》具有长久魅力的原因之一。

   近年有的文学史著作已经注意到《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不能标签化,人物的形象有其多面性。章培恒等《中国文学史新著》中卷第五编第五章第二节《三国志通俗演义》又走向另一极端,说《三国演义》只有歌颂:“罗贯中将刘备、曹操、孙氏父子作为英雄加以肯定赞美。”对曹操,“作者并没有回避曹操身上的奸诈、冷酷的特点,但在他看来,尽管有这样的问题,只要真有才能,并且能做一番事业,那仍然是英雄。

  而从曹操的实际才能与其所创建的功业看,也确实如此。”当然章培恒此书丝毫不提拥护曹反刘,这也不符合事实,但此书认为《三国演义》充满了英雄崇拜,这是正确的,有的观点则是独到的。

  例如此书453页认为:曹操、刘备、孙氏父子虽然都是英雄,“但他们却不是传统道德意义上的忠臣。作为汉室的臣子,他们都怀有个人野心。”这个观察是有见地的。实际上,“个人野心”也是英雄主义的一种体现。

  然而此书458页称:“在中国小说史上,《三国志通俗演义》第一次比较集中地反映出当时的市民意识。当时市民意识的主要特点是重功利、重个体、重个人的能力。

  《三国志通俗演义》写英雄不重个人的道德品质,而重视其个人的能力、建树与个人的情感。”这就不符合事实。

  小说对刘备的仁义道德、关羽的忠义坚贞是有很多描述的,对董卓李傕的残暴滥杀,甚至对曹操杀戮大臣的冷酷,也有明确的谴责。

  参考文献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四卷第七编第一章第二节28页:“《三国志演义》在人格构建上的价值取向,是恪守以‘忠义’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规范。全书写人论事,都鲜明地以此来区分善恶,评定高下,而不问其身处什么集团,也不论其出身贵贱和性别,只要‘义不负心,忠不顾死’,都一律加以赞美。特别是对诸葛亮的忠、关羽的义,作者更是倾注了全部的感情,把他们塑造成理想人格的化身。”这段论述是正确的,也可以当作对章培恒的批评。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