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字识读」第二辑:

与节气节日有关的部首及篆字(第1讲):立春

二十四节气之一。

文图/王万平

篆字春的写法(篆字识读立春无)(1)

1、立

读音:lì,立入切。

《说文解字》:住也。从大,立一之上。

此“住”可同“驻”。

本义是“站立”。

古文通“位”,如“上立(位)”、“登立(位)”、“地立(位)”、“就立(位)”等。

从字形来看,一个人两腿分开,正面直立在地上。

甲骨文,字形为正面直立的人,分开双腿,站立在地上。下面的“一”为指事符号,代表“大地”、“地面”、“地上”、“地平线”等。

金文,沿袭了甲骨文的形体。上面的“立”如画,更为形象,有“头”有“胳膊”有“手”,两腿分开,正面站立在地上;下面的“一”为指事符号,代表地面。

第二个金文“立”,完全就是甲骨文的形体。

小篆,沿袭了甲骨文、金文的形体。

篆字春的写法(篆字识读立春无)(2)

2、春

读音:chūn,昌纯切。

春的篆文原字为“萅”,由“艹”、“屯”、“日”构成。

《说文解字》:推也。从艹从日,草春时也。

“屯”是“春”的最早的写法,是“春”的原字,最早出现于甲骨文的卜辞中,字形像一颗正破土而出的嫩芽;金文又借“屯”为“纯”,意思是“丝”。后来“屯”多用于“聚集”、“驻守”等义。后来围绕“屯”字,加上太阳和春草,更表明了春回大地的意思。

甲骨文,关于“春”字的写法很多,我们在此选举了三个。

第一个,由“草”、“日”、“屯”组成。右边的“屯”表示小草破土而出;左边部分,在太阳的照耀下,小草开始成长。

第二个,四周为“草”或“木”,中间为破土而出的“嫩芽”或小草,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片草地森林,表示春回大地,春意盎然。只是此“春”缺少了太阳“日”。

第三个,由“日”、“屯”组成,表示在太阳的照耀下,小草破土而出,大地开始有了生机。

由此三个“春”字的构成我们可以看出,可无“日”可缺“草”,但“屯”却是不可或缺。因为“屯”本身就是甲骨文“春”的原字,是最早的写法,只是后来加入了“日”或“草”,更加强调了春回大地的意思。

篆字春的写法(篆字识读立春无)(3)

“屯”是“春”字的要件。只是在隶变之后,文字更为抽象,逐渐淡化了此要素。

金文的“春”字也有很多种写法,基本沿袭了甲骨文的形体。在此我们也例举三个。

上图右侧两个金文“春”字,在甲骨文里都能找到相对应的形体,但第三个“春”字,由“草”、“屯”、“月”构成,似为以“月”代“日”。虽然甲骨文、金文里很多字都可以共用通用,但“月”字这样的写法,在金、甲文里都没有发现,只是在后来的战国文字里,才有了这样“月”字的写法。因此我们也可以把此种写法,姑且看作是金文“春”的异体字吧。

小篆,沿袭了甲骨文和金文的形体。

大家好!

我是【听琴山馆】王万平,古琴、书法职业教师。读书、弹琴、写字,略有心得,愿与您分享交流。欢迎关注【王万平书法】,您有任何批评、意见及建议,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