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我来帮您填写信息……”

“大家都排好队保持一米间隔,有任何需要都可以叫我……”

核酸现场这熟悉的身影就是王李娜,她是临汾市翼城县王庄镇孝义村的一名党员、一名网格员,同时是一名选派干部,全村460户、1800口人,共划分为6个网格,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她是宣传员、排查员、答疑释惑员、救急员,她经常穿着红马甲,是村里疫情防控走街串巷的一抹红。

从最初的不知道从何做起,到现在的游刃有余,从不被村民配合理解,到现在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这期间王李娜做了大量的工作。她善于在工作中总结创新,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走出了一条“党建 网格 社会基层治理”的新路子。她认真履行网格员“排查员”、“政策宣传员”职责,通过入户走访,迅速在短时间内全面摸排了村内的所有住户的信息,健康码、行程码是否正常、家中是否有中高风险区外来人员、返乡时间和返乡意愿,并建立网格排查分包户基本信息台账,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数据实;同时积极引导村民接种新冠疫苗,筑起一道疫情“防火墙”,通过建立村民微信群和张贴宣传画等方式宣传隐瞒行程等不配合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案例,起到警示作用。

十里塬村工作队一线抗疫工作侧记(抗疫一线那一抹红)(1)

无论入网格,还是进家庭,王李娜都随身携带着一本小本子,里面记录着每一户家庭信息,网格内每家每户的基本家庭信息她都铭记于心。村内低保户王大爷家庭困难,子女又不在身边,从此,这家的情况便成了王李娜的牵挂。经常给老人送一些蔬菜水果,家庭生活用品等。老人家里的有线电视出问题了、家里的电锅坏了……都是王李娜帮助协调解决的。一次天下大雨,准备回家的王李娜顺路去探望王大爷,结果发现王大爷在家摔倒了正一步一步在地上挪动,王李娜赶紧扶起王大爷,手机没电她只能冒雨去卫生所找大夫,由于过于着急,她脚一滑,摔了一跤,浑身都是泥水,她顾不得自己的形象,爬起来接着朝卫生所跑。在她的精心照顾下,王大爷很快便恢复如初,王大爷红着眼圈不断感谢她,王李娜却说:“乡里乡亲的谢个啥,再说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呢,这是我应该做的。”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王李娜就是这样对工作默默付出,感动着他人也激励着自己。在全村第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过程中,她提前协助村里布置好现场,为一些老年人提前录入信息,生成核酸检测二维码,并打印出来,分发给老年人,她专门安排60岁以上老人先做。老人们亲切地说:“我们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是咱大队的小王给我们弄得这二维码,可省了不少事”。她在现场手持小喇叭,一会儿维持秩序,一会儿帮助老人孩童,反复告诫大家保持好一米间距和其他注意事项,水顾不上喝,饭不上吃,一天下来嗓子已经说不出话了,但工作顺利完成对她来说才是最值得高兴的。

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刻,村里一名从运城返回的货车司机下了高速后滞留在别的乡镇,王李娜协助包村干部把人接回村后居家隔离,她根据要求要在该货车司机大门上张贴温馨提示和“五包一”责任制名单,该货车司机情绪不稳定,嘴上骂骂咧咧,她坚持原则,果断向其“亮剑”:“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希望你能配合防疫工作,否则我会立刻报警,带您到县城集中隔离点隔离,一切费用自理。”该司机听后表示愿意居家隔离。

十里塬村工作队一线抗疫工作侧记(抗疫一线那一抹红)(2)

有一位从西安返回的村民,点对点接回到村里后对其实施居家隔离措施,并帮助为其买菜、香烟、卫生纸等生活必需品,该村民一开始有抵触情绪,王李娜不厌其烦利用微信视频通话,耐心地给其解读政策,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很快便安抚其焦虑的情绪。类似这样的事例对她来说就是每日日常。每天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村委会已经是凌晨五点了,吃了一桶泡面,靠在在村委会椅子上休息一会儿便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抗击疫情显担当!作为一名网格员,虽然只是基层中的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但小网格发挥大作用,这一抹红色,奔走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穿梭在网格的大街小巷,跳动在每一名村民的心间,她扛起了守护群众安全的责任,筑牢了疫情防控的坚实屏障,最质朴却又最美丽,最平淡却又最暖心,在奉献中绽放,是这个季节里最美丽的花朵!


供稿:基层社会治理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