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大型技术平台,是互联网。它将信息数字化,将人类知识化为算法,目前由谷歌主导。

第二个大型技术平台,是社交媒体。它将人类数字化,把人类的行为和关系通过算法的力量所表示,目前由 Facebook 和微信主导。

我们正处于第三个大型技术平台出现的前夕,它将把世界上所有实体全部数字化。在这个平台,所有物体和其位置都具有机器可读性,一切都归于算法的统治下。无论是谁,只要主导了这第三个平台,将成为历史上最富有以及最有权力的人和公司。这个平台生态中将会诞生数以千计的公司,以及数不清的新想法和新问题来促成它的繁荣。

这第三个平台,就是由 AR 技术为核心所驱动的现实世界的孪生体。它被称作“镜像世界”(Mirrorworld)。

笔者在 2月观看 HoloLens 2 发布会的时候,内心无比激动澎湃。各个重大技术提升点以及自然手势交互的引入,与多个国际大型企业合作,再加上商业套件 5000 美元到 3500 美元的价格大幅下降……一切都在告诉我们梦幻般的技术正朝我们一步步走来,镜像世界正逐渐成型。

如今两大 AR 眼镜的发明团队首要人物,Magic Leap 的 CEO 罗尼·阿伯维兹(Rony Abovitz),以及 HoloLens 的主要发明人亚历克斯·基普曼(Alex Kipman)都不约而同地认为,AR(两者都更愿意宣称自己是混合现实 MR)将替代屏幕,取代像素点,成为未来主流的计算平台和呈现设备。基普曼在 TED 演讲《全息感知未来世界》中说道:“我们被束缚在了二维屏幕中的像素中……而混合现实将把你从中解放出来。”

ar技术相关技术(AR将引爆下一个大型技术平台)(1)

可以预见,这样的 AR 眼镜也将带来全新的游戏形式。《精灵宝可梦Go》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我们可以在现实中与虚拟角色互动,不再与他们因屏幕而相隔异世。虽然 AR 要发展到一般消费者市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像《我的世界》HoloLens 版这样的探索已然开始。

创作了《失控》《必然》等多本奇书的著名技术观察者凯文·凯利(Kevin Kelly)不久前在《连线》杂志头版发表了长篇文章,从线索、应用、畅想、弱点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自己对由 AR 所造就的镜像世界的看法。他认为这种全新的计算形式将会成为世界的新未来,将深层次地改变整个人类社会。

就如基普曼的一句名言:当你改变了看世界的方式,你就改变了你所看到的世界。(When you change the way you see the world, you change the world you see.)

ar技术相关技术(AR将引爆下一个大型技术平台)(2)

ar技术相关技术(AR将引爆下一个大型技术平台)(3)

谷歌地球向我们提供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线索来告诉我们镜像世界是什么样子。我的朋友丹尼尔·苏亚雷斯(Daniel Suarez)是一位畅销科幻小说作家,他的小说《Change Agent》里有一章,讲述了一个逃犯沿着马来西亚的海岸线逃亡。他对路边小吃摊和景点的描绘就和我最近去的马来西亚一模一样,于是我问他什么时候来过这个国家。

“哦,我从没去过马来西亚,”他不好意思地笑了,“我有一台连着三台显示器的电脑,然后我打开了谷歌地球。有一段时间我每到傍晚就在街景里沿着 AH18 高速路在马来西亚旅游。”苏亚雷斯就和萨维奇一样,看见了镜像世界的一个比较粗糙的版本。

在全世界各大科技公司研究实验室的深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正快马加鞭地构建显示在真实的事物之上的虚拟信息。关键的是,这样构建出来的数字景点会具有相当的真实度,它们会展现出那些风景设计师称为“地点特征”(Placeness)的关键性质。

谷歌地图中的街景图片仅仅是平整图片的黏合体,但在镜像世界,一栋虚拟的建筑会有真实尺度的体积,一张虚拟椅子具有一切一张真实椅子该有的特性,一条虚拟的街道会有极富层次感的材质、空白区域、以及各种干扰元素,一切都在传达着“这是一条街道”的感觉。

镜像世界,这个最早由耶鲁大学计算机科学家大卫·格兰特(David Gelernter)所推广的词语,不仅表达出了某个虚拟事物栩栩如生的观感,还反映出了这个事物所处的环境、所具有的意义和所具备的功能。我们能够与之交互,操控,并体验它,就像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所做的那样。

ar技术相关技术(AR将引爆下一个大型技术平台)(4)

最开始,镜像世界会以覆盖在真实世界上的高分辨率信息层的形式向我们展现出来。或许当我们面前站着一位曾经见过的人,可以看到他头上盘旋着一串虚拟的姓名标签;或许身前会有一个蓝色箭头指示我们应该在何处拐弯;或许具有帮助性的注释会钉在你感兴趣的东西旁边。(与黑暗的、封闭的 VR 眼镜不同,AR 眼镜使用的是透视技术,在现实世界中插入可交互的虚拟信息。)

最终我们能够像搜索“帮我找到所有包含河流并且有面朝朝阳的座椅的公园”这样的信息来搜索一个现实中的地方。我们会把一个物体以超链接的方式与网络相连,就像网页上的超链接文字一样,由此就可诞生出数不清的好处和新产品。

镜像世界也会有属于它自己的一些奇怪和奇妙的地方。它那融合了现实和虚拟的奇特的双重本质,将会诞生出目前所难以想象的游戏和娱乐方式。对这个近乎无限可能的平台的探索中,《精灵宝可梦Go》就给了我们一点点提示。

这些例子是琐碎和初级的,就和我们最初对互联网会变成什么的那些蹩脚猜想一样,直到 AOL 的前身 CompuServe 的出现才让我们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镜像世界真正的价值会在无数我们从未料到的原始元素的结合中诞生出来。

下一页:先行者

先行者

第一个大型技术平台,是互联网。它将信息数字化,将人类知识化为算法,目前由谷歌主导。

第二个大型技术平台,是社交媒体。它将人类数字化,把人类的行为和关系通过算法的力量所表达出来,目前由 Facebook 和微信主导。

我们正处于第三个大型技术平台出现的前夕,它将把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全部数字化。在这个平台,所有物体和其位置都具有机器可读性,一切都归于算法的统治下。无论是谁,只要主导了这第三个平台,将成为历史上最富有以及最有权力的人和公司。就和它的前辈们一样,这个平台的生态中将会诞生数以千万计的公司,以及数不清的新想法和新问题来促成它的繁荣。当然,这要在机器能够读懂真实世界之后才可能发生。

这个镜像世界的碎片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也许到目前为止现实和虚拟结合的最好的例子莫过于《精灵宝可梦Go》,一款将户外和虚拟角色相融合的游戏。当它于 2016 年正式发行时,几乎时不时就能听见周围有人喊“啊哈,我找到了!”,无数人在各地的公园里寻找着虚拟角色的踪迹。

《精灵宝可梦Go》这种早期版本的镜像世界已经吸引了数以亿计、共 153 个国家和地区的玩家参与其中。Niantic,这家由约翰·汉克(John Hanke)创办的制作《精灵宝可梦Go》的公司,为谷歌地球的实用化提供了先驱性的经验。如今 Niantic 的总部位于旧金山海岸的渡轮大厦二楼。宽大的落地窗能映出旧金山从港湾到远处山脊的全部景色。办公室里充满着各种玩具和谜题,其中还有一个精心制作的船舶主题逃生密室。

ar技术相关技术(AR将引爆下一个大型技术平台)(5)

汉克表示,尽管 AR 能诞生出非常多的新的可能性,但 Niantic 会专注于游戏和地图二者,将它们作为自己对新技术的最佳钻研方向。

游戏是技术的孵化器,“如果你能为玩家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意味着你能为所有人解决问题了。”汉克说道。

但游戏并非唯一能够窥探镜像世界的窗口。与 Magic Leap 一同竞争 AR 的另一家主要公司,微软,也在 2016 年推出了自己的 AR 设备:HoloLens。(译者注:本文写于 HoloLens 2 发布之前)这是一台透视护目镜型设备。开机启动后,HoloLens 会主动绘制你所在房间的空间信息。然后你可以用一些特定的手部动作来操控浮在眼前的菜单,选择应用并进入体验。其中一个应用是将虚拟屏幕投射到面前的墙壁上,从而当作一台电视使用。

微软给予 HoloLens 的目标很简单:成为办公的未来。无论你在哪儿,你能随心所欲插入足够多的屏幕进行工作。就如风投主题电影《Emergence》里所说的,“全球 80% 的工作环境是没有办公桌的。”有一些没有办公桌的工作者们现在戴着 HoloLens 穿梭在工厂和仓库中,构建 3D 模型或是接受培训。最近,特斯拉公司申请了两份关于 AR 应用于工厂生产的专利。物流公司 Trimble 将 HoloLens 与安全帽结合,定制成了全新的安全头盔设备。

最终,所有东西都会有一个数字复制体。其发生的速度可能会比我们想象得要快得多。

在 2018 年,美军宣布将购买 10 万台 HoloLens 用于典型的非办公场景:帮助士兵在战场上占据优势地位并“加强士兵的杀敌能力“。实际上,很可能在你把 AR 眼镜放在家里用之前你会更愿意用它来工作。(即便是饱受非议的谷歌眼镜也依然默默地寻找在工厂里应用的方式。)

在镜像世界,每一个物体都会有一个孪生兄弟。NASA 工程师早在上世纪 60 年代就开始倡导这样的思想了。通过对送入太空的各种机器进行复制,他们可以通过复制品很好地应对它在数千英里外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机身故障。现在这对双生子进化到了计算机模拟的层面 —— 即数字双生子(digital twin)。

ar技术相关技术(AR将引爆下一个大型技术平台)(6)

全世界最大的公司之一,通用电气,制造了相当多复杂的机器,它们一旦失灵可能威力足够致人死地:发电机,用于潜艇的核反应堆,炼油厂控制系统,喷气式涡轮发动机等等。为了设计、制造、运行这些又大又奇特的机器,通用电气向 NASA 取经:制造一个与之一模一样的数字复制体。就比如 E174 这个系列的喷气式涡轮发动机,它能够与其数字分身产生共鸣。

它的每一个部件都能够在三维空间里立体地展示出来,并能在其中规划各个虚拟组件所在的部位。不远的将来,这样的数字双生子会从根本上成为动态数字仿真的引擎。而且这种全尺寸,3D 数字化的双生子比表格要有意义得多,它拥有等比例、等体积和相同材质的造型,它的表现就像真实物体的数字化身。

在 2016 年,通用电气从另一方面表明了自己正在构建镜像世界。它将自身重塑为“数字工业公司“,定义为”结合物理和数字世界“。在工业流程中,通用电气的数字双生子已经获得了显著的可靠性改良,比如提炼石油和生产家用电器。

微软在它的目标领域中,将数字双生子的理念从物体拓展到了整个系统中。微软正在用人工智能“创造出对于一整套工业流程的沉浸化虚拟复制体“。工人能够通过 AR 眼镜展现出一个等比例的巨型六轴机械轧机,找出机器中发生的问题。难道还能有什么比这种更好的方法吗?一位维修技术员能看到这副虚拟化身,并可以研究其中标记出来的问题部件。总部的专家与维修员共享 AR 视角,并能远程指导维修员该如何维修这个虚拟的问题部件。这就和维修真实的机器一模一样。

ar技术相关技术(AR将引爆下一个大型技术平台)(7)

家具零售商 Wayfair 在自己的在线家装布置目录中陈列了上百万件产品,但不是所有的产品图都是在图片工作室里拍摄而成。取而代之的是,Wayfair 发现为每一个产品创造一个三维的、并且有照片级真实度的计算机模型成本更为低廉。Wayfair 网站的合成中心里,你要非常近距离地观察这些产品才能够辨别出这些是虚拟的物体。想要一窥镜像世界,你可以现在就去浏览他们的网站。

Wayfair 并不想束缚这些物品。“我们想让你去购买真正想要的家具,真正如同来自你自己家的家具。”Wayfair 联合创始人史蒂夫·科奈恩(Steve Conine)说道。

它还推出了一款 AR 应用,能通过手机摄像头来创造一个数字化的室内场景。这款应用能在房间里放置 3D 家具,即便移动手机,它也能保持其自身的位置固定不变。通过手机的“眼睛”,你能在虚拟的家具间来回走动,创造一个 3D 化的家装布局幻象。你能在书房里放一个沙发,在房间里放几个不同的聚光灯,替换各种布料的图案。你所看见的布置效果就和未来真实的结果非常接近。

当店主开始尝试推出这样的上门服务后,顾客“购买欲望翻了十倍”。另一款家装 AR 应用 Houzz 的领导人 Sally Huang 说道。AR 领域的风险投资人奥里·因巴尔将其称作是“将互联网从屏幕上剥离后,放到现实世界”。

下一页:更多内容

在线互连

由于镜像世界将完全成为一个在线世界,我们并不仅仅要求每个东西都要有一个数字双生子,还要构建物理现实的 3D 模型来放置这些双生子们。消费者会自己来做这件事:当一个人通过一款设备,尤其是眼镜型设备注视着某个地方的时候,内置的小型摄像头将会识别出来,让设备绘制出它们所应该看到的东西。摄像头只会捕捉像素点列表,从这点上看意义不大。但是配备于设备中,或者云端,或者二者兼有的人工智能,将会给这些像素点赋予意义。它会精准地知道你所在的区域,并几乎同时获取到了这个区域中你所见物体的所有信息。实现这种效果的技术就是 SLAM —— 同步定位和建图技术(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已经运用在很多领域了。

初创企业 6D.ai 打造了一个平台,用于开发出的 AR 应用能够实时分辨出大型物体。如果我用了其中的一款应用,然后在街上拍了一张照片,它能识别出一辆辆相互独立的车,路灯也能够识别出是和树木不一样的高大的物体,车辆后面的店面会识别为平面物体。由此,将各种事物进行有意义地划分。 (下图为 6D.ai 的一个早期 Demo,其通过一台 iPhone 和一个深度摄像头还原出的现实场景)

ar技术相关技术(AR将引爆下一个大型技术平台)(8)

这样的划分是连续和实时在线的。在镜像世界,物体会因其他物体的存在而存在。数字化的窗户会存在于周围是数字化墙壁的环境里。这样的连接并非产生于我们一般所认为的芯片和带宽中,它是语境化的,产生于各种各样的人工智能。就这样,镜像世界创造了具有深远影响的物联网。

我手机上的另外一个应用 Google Lens 也能将它所看到的物体分离。它已经聪明到能够识别出狗的品种,上衣的设计,或者植物的物种。很快这些功能将会相互融合。当你通过一副魔力眼镜环视你的客厅时,系统将会把你所看到的分成一块又一块,并加以识别。

然后它会告诉你这边墙上有一副蚀刻画,并且周围墙面上还有四种颜色的墙纸;这里有放着白玫瑰的花瓶;地上有一张古代波斯风格的地毯;那里有一个非常不错的空位可以用来放置你的新沙发。之后它会基于这些室内家具的颜色和风格,给你推荐某种颜色和款式的沙发。你会喜欢它的。也许它还会给你推荐一盏很酷的台灯。

增强现实(AR)是镜像世界的支柱性技术,虽然它在刚诞生出来时有些尴尬,但很快就会成长为巨人。“镜像世界能让你在不离开真实世界的前提下让你感受到沉浸感。你依然处于现实中,只不过是处于不同层次的真实中。想象一下弗罗多带上至尊魔戒的样子。它并不会把你和现实割离,而是让你和现实有了新的联系。”AR 手势技术公司 Leap Motion 前创意总监 Keiichi Matsuda 写道。

ar技术相关技术(AR将引爆下一个大型技术平台)(9)

镜像世界的全面爆发需要等到价格低廉,并能保持全程在线的各种眼镜型设备的出现。经推测,苹果这家巨型科技公司正在开发这样的产品。苹果经历了一轮对 AR 人才的疯狂招聘,并在近期收购了一家名为 Akonia Holographics 的初创公司。这家公司专门研究又薄又透明的“智能玻璃”镜片。“增强现实将改变一切,”苹果 CEO 蒂姆·库克在 2017 年末的一次财报会议上说道,“我认为它将造成深远影响,同时我认为苹果正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地位来引领这项技术。”

其实不通过 AR 眼镜你也能通过各种设备接触到它,比如谷歌 Pixel 手机,只不过感受不到一种可信的 3D 画面而已。其实到了现在,诸如手表或智能衣服这样的穿戴设备已经能够感应到镜像世界的原型,并与之互动了。

所有与互联网连接的物体必将连接到镜像世界。任何连接到镜像世界的物体在这个内部连接环境中都可以相互发现对方。手表能探查到椅子;椅子能探查到表单;眼镜能探查到手表,即便它藏在袖子下面;平板电脑能发现覆盖在保护壳之下的涡轮机;涡轮机又可以发现周围围绕着它的工人。

光的法则

大型镜像世界的兴起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如今基本规则的转变,从以手机为中心的世界转向以两个世纪前就发明的技术为中心:摄像机。为了重塑一个地球般大小规模的3D模型,你需要通过每一个可能的角落对物体和地区进行全天候图像记录,这意味着你需要让摄像机遍布整个地球并永远保持开机状态。

我们正在缩小摄像头的体积,并增加其精度,让它能够无处不在,无所不在,由此构建出分布式的全视摄像头网络。就像以往计算机芯片的摩尔定律一样,摄像头也逐年变得越来越小巧、越来越便宜,越来越强大。现在你的手机上可能有两个摄像头,车上还可能有更多个。我家门铃上也装了一个。大部分这些新型人造眼很快就会充斥在我们眼前,无论我们人类看向哪里,哪里就会被捕捉下来。

ar技术相关技术(AR将引爆下一个大型技术平台)(10)

摄像头中较重的部件将持续被无重量的软件所替代,不断将其压缩到显微镜级别的小点,并能保持 24 小时全天候扫描。镜像世界将会是一个受四处飞驰穿梭的光线所统领的世界。光线飞入摄像头,离开屏幕,又进入人眼。一个永不停息的光子流绘制出我们所接触到的各种虚拟形态。光的基本法则将指引着我们走向未来。

新技术赋予人类新的超能力。我们依靠喷气式飞机获得了非凡的速度,依靠抗生素获得了超凡的治愈能力,依靠无线电获得了无与伦比的听觉能力,而镜像世界将赋予我们超级视觉。

我们将会有如 X 光一般的透视物体虚拟镜像的能力,把它们分解为一个个小部分,能够通过视觉理清楚它们的内在奥秘。就像过去我们这一代在学校训练过的语言素养,我们学习应该怎么掌握词汇和写作,而下一代人将会去掌握视觉素养。一个接受过适当教育的人能够像今天人们打字一样,极为迅速地在一个 3D 景象中创建出一个 3D 图像。他们会知道应该如何搜索所有关于自己脑中呈现的视觉效果的制作视频,无需借助任何文字即可做到。颜色的合成和透视的规则将会成为公共常识,就像语法规则一样。世界将走入光子时代。

构建镜中世界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机器人能看到这个世界。其实这种观点已经从如今的自动驾驶和机器人中提出来了,那就是现实和虚拟幻影的结合。当一个机器人能够走完一条繁华的街道,它所印在硅基眼球和脑海中的印象就会成为这条街道镜像世界的版本。机器人在导航能力上的出色与否取决于此前对道路轮廓的绘制能力。对路边的灯柱和消防栓、交通指示灯精确的位置、以及店门口以及橱窗周围精美细节的3D扫描都交由本地处理。

当然,就像镜像世界里其他所有的交互一样,虚拟的部分会附在现实世界之上,机器人也会实时地看见所有的路人。它们也会沉浸在镜像世界中,也会依赖由镜像世界这个平台提供的数字化的道路和汽车。在一辆运行着的自动驾驶汽车中,很多移动物体实时数字化的任务都交由其他的汽车来完成。所有机器人所看到的将会立刻数据化到镜像世界中,由此可为其他机器提供帮助。一个机器人视觉部分工作的时候,它既为自己能看见物体,也在为其他机器人提供自己扫描的结果。

同样在镜像世界里,虚拟机器人也会形象化:它们会有一个虚拟的、3D 的、照片般真实的外貌,或许像机器,或许像动物,也可以是人或外星人。镜像世界里,像 Siri 和 Alexa 这样的助理会有一个化身让它能看到别人,且自己也能被看见。它们的“眼睛”会被植入一个由无数眼睛组成的巨型网络。它们将来不仅能够听见我们的声音,还能看到我们自己的虚拟化身,看到我们的手势,捕捉到细微的表情和情绪变化。它们诸如脸部、手臂之类的空间化的身形也会增加我们与它们互动上的细微变化。镜像世界中,我们与 AI 的会面将严重依赖交互界面,至于其他的都只是云端的抽象的东西。

ar技术相关技术(AR将引爆下一个大型技术平台)(11)

在镜像世界中还有另一种看待物体的方式。它们能够被赋予全新的能力,在不同的层面充当不同的角色。“我们能拿起一支铅笔,然后像魔杖一样使用。我们能把桌子变成一整块触摸屏。”Matsuda 写道。

我们能把大量物体的位置和职能所打乱,时间也会如此。比如我沿着哈德逊河沿岸散步,发现一个鹪鹩的巢,由于想到一位对这个感兴趣的朋友,于是就在路边给她留下了一条虚拟信息。直到她路过这里,否则它能够一直存在下去。其实我们在《精灵宝可梦Go》里已经见识过了相同的现象:虚拟生物待在现实中的地址上,直到与人们相遇。时间也是一个能在镜像世界中被调整的维度。与真实世界不同,但和软件应用的世界很类似,你可以将世界回滚。

历史将会是一个动词。你的手轻轻一挥,时间就能够在任何指定区域内倒流,从而看到过去的样子。你可以在面前呈现出一个重建出来的19世纪的风貌。为了能到访一个地方先前时候的样子,你可以简单地从以往记录中挑出一个想去的版本。整个镜像世界就像 Word 文档一样可以不断“回溯”。又或者,你可以将时间往未来的方向滚动。艺术家或许会恰当地创造出一个地方的未来版本。如此这般的前滚场景对于现实而言具有相当的分量,因为它们脱胎自等比例的当今世界。

从这方面看,镜像世界可能会是 4D 世界的最佳体现。

下一页:更多内容

镜像的乌云

就像此前的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开放且不断成长的镜像世界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好处。让我们从商业模式说起。我们会通过广告这个捷径来尝试这个平台吗?或许会。

我仍记得当互联网在允许商业活动前那窘迫的样子。但一个商业自由的镜像世界将会是不可行且不得人心的。如果这上面只诞生了通过贩卖我们的注意力来牟利的商业模式,那我们将经历一场噩梦。因为在这样世界,我们的注意力会被越来越强的方案所追踪并重定向。它很容易就被拐走并利用。

在大尺度上,镜像世界会展现出非常关键的收益递增(increasing return)特征。越多人使用,它会变得越好;它变得越好,就越多人使用,如此循环上升。这种自我增强回路是平台发展的首要逻辑,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这样的平台增长得如此迅速,体量发展得如此庞大的原因。

但这样的增长动力学还为人所知的一点是,赢者通吃(winner-take-all)。这也是为什么一两个组织就统治了平台。我们才刚刚开始尝试研究这些自然而然就出现的垄断者,像谷歌、Facebook 这些奇怪的新巨头既具有政府的特征,又具有公司的特征。

ar技术相关技术(AR将引爆下一个大型技术平台)(12)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镜像世界只能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功能来支撑自己的发展。和其他公共资源,如水、电、宽带一样,我们需要交一份日常开销。当我们认为我们能从这个虚拟世界得到真正的价值时,我们会感到满意的。

镜像世界的出现也会对个人产生深层次的影响。我们知道栖身于双重世界会带来生理和精神上的严重影响;但我们也已经从在赛博空间和虚拟现实中了解到了这些。但我们还不知道这些影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如何应对或避免它们也还所知甚少。我们甚至不知道大脑对这种AR幻象是怎样的认知机制。

我们反射性地畏惧如此巨量的数据。我们能想象得出它会从很多方面伤害到我们。最大悖论就是,要理解AR如何工作就必须创造它并由我们人类来检验。这是一个奇怪的递归:技术本身就是用来观察其所带来的影响的显微镜。

一些人对新技术带来新的伤害这种看法感到非常恐慌,并且认为我们愿意承担风险来接受新技术的前提是,我们能通过这条预防守则:除非它安全,否则我们不接受。但这条守则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旧技术反而是更不安全的。

每年都有超过一百万人死于交通事故,而自动驾驶致使一个人死亡我们都会给予猛烈抨击;我们担心社交媒体会给我们的政治带来不良影响,但实际却是传统电视对盲目选举的影响远甚于 Facebook。镜像世界也一定会容易遭受到来自带着双重标准的群体的攻击。

拨云见日

镜像世界的很多风险我们都可以想象得到,因为它们就和当今平台上出现的一致。比如说,我们在镜像世界中会需要一套机制来防范假消息、终止非法删帖、曝光有害内容、移除垃圾信息,以及抵御危险的东西。理想情况下,我们能通过对所有参与者开放来做到这一点,而无需借助像垄断公司这样的老大哥来参与其中进行监视。

区块链技术正在寻找着一个机会,一个能确保一个开放的镜像世界保持良好本质的机会。像现在有不少充满激情的人在研究这种可能性。不幸的是,我们并不难想象镜像世界被某个组织大规模集中管理的景象,也许会是政府。但我们现在依然有机会做到这点。

没有例外,在这个领域里每一位与我交谈过的研究员都强烈地意识到这条与初衷背道而驰的道路,并声明将助其朝着去中心化的模式发展。谷歌负责 AR 和 VR 项目的副总裁 Clay Bavor 表示:“我们想要一个开放的服务,让其每当被使用都会助其变得更好,就像互联网一样。”

镜像世界还将掀起空前规模的隐私关切。毕竟它包含了数不清的眼睛,盯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汇聚成一个连续的视野。镜像世界会从它无数的眼睛和传感器中创造出多到难以置信的数据量,目前我们仍无法想象其规模究竟如何。为了让整套机制运作,包括同步所有事物的数字双生子,并将其通过渲染进行可视化处理等等,一系列操作需要的是追踪人类和物体信息的水平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这种程度的追踪只能被称作“全面监控状态“(total surveillance state)。

ar技术相关技术(AR将引爆下一个大型技术平台)(13)

我们反射性地畏惧大数据的可怕之处。虽然我们能想象非常多它伤害我们的方式,不过它也有帮助我们的方法,首当其冲的就是镜像世界。通过民主化大数据来使得我们获益大于损失的方法是不确定、复杂且不明显的。

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实践来将我们的方法灌输到镜像世界中去。好的尝试里包括强制任何组织接触数据都必须公开透明且承担相应责任;将信息流对称化,使得监视者本身也在被监视;坚持数据创造者,比如你和我,从系统中获得明确的利益,包括经济利益。我比较乐观,认为适合处理这些数据的方法终会出现的,因为镜像世界并不仅仅是积累数据。大数据未来将遍地都是。我的愿望是通过一个良好的开始,镜像世界会成为第一个我们能彻底解决这种事的领域。

从最早对互联网的狂热,数字世界被看作是一个无形的赛博空间:一个难以形容的与真实世界相隔绝的领域。与物质的存在不同,电子设备所创造的空间可以有属于它自己的规则。就很多方面而言,虚拟和现实世界其实是相互平行发展的,只是从未产生交集。在虚拟世界里有着无限的自由感,与物理法则决裂的解放感:从摩擦力、重力、动量中挣脱,我们不再由牛顿力学所束缚。谁没想过逃离到赛博空间然后成为最好或者最坏的自己呢?

镜像世界发展的轨迹会指向自己。不再是两个分离的领域,这个新平台将会融合二者。构成虚拟世界的数字比特将会植入到每一个构成物理世界的原子当中。你与虚拟交互同样会与真实交互。著名的罗马公共广场喷泉这种信息可以在罗马的一座喷泉里找到;为了查找 180 英尺的风力涡轮发电机的故障,我们会先从它的数字化身下手;在浴室里拿起一条毛巾,它就成了魔法披风……我们会走向一个现实,每个物体都包含与之相呼应的比特信息的现实。几乎就像每个原子都有着自己的化身,每个化身都有着自己的皮囊(every atom has its ghost, and every ghost has its shell)。

我预计镜像世界至少需要花费十年的时间去开发,它的内容才会丰富到支撑起百万级用户的规模,而数十年之后才会走向成熟。但我们几乎接近了这个伟大项目的诞生,并且还可以粗略地预言它的特征。

最终这个混合世界会与我们的星球一样庞大。它会成为人类最伟大的成就,并不断创造破纪录的财富,新的社会问题以及给数十亿人带来数不尽的机遇。目前在这个领域还没有专家,现在加入其中可不算迟。

ar技术相关技术(AR将引爆下一个大型技术平台)(14)

来源:Wired翻译:Liffy_Isla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