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太喜欢杜甫的诗歌,因为他的诗风太深沉了,令人不忍卒读。
杜甫少年的时候因为家境优渥,曾漫游天下,过了一段很潇洒的日子。
那时的他意气风发,登上泰山,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语。
可惜的是后来家道中落,又屡次在仕途上受挫,种种磨难,几乎磨平了杜甫的少年意气。
尤其是他困守长安的那十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一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说不出的心酸苦楚。
在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又被叛军抓到了长安,关押了大半年才得以逃脱。
后来投奔唐肃宗又不得重用,薪水微薄,想喝个小酒都得典当衣物,“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没多久,他就辞去了职务,拖家带口地一路颠沛流离,一直到了成都才安定下来。
当时他得到了友人严武的帮助,建了一座浣花草堂,
在这里他度过了一生中最安逸悠闲的一段日子,他的很多意境幽美、充满大自然气息的诗作都是写于这段时期。
例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江村》也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写出了生活最美的样子。
这首诗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夏日江村的美景,和杜甫一家闲适的生活,这样充满生活情趣的诗歌在杜甫的作品中真不多见。
诗歌首联便描绘了一幅幽静的江村图景。
杜甫的草堂就在浣花溪畔,他曾不止一次站在草堂外,看着环绕村庄缓缓流淌的小溪,水声潺潺,事事幽的夏日村庄显得更加宁静。
这里的“抱”用得最为巧妙,写出了溪水的灵动可爱,一切景语皆情语,正因诗人心情愉悦,才会将溪水写得如此活泼可爱。
一个“幽”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此时的诗人摈弃了一切烦恼,完全沉醉在这山水田园中。
颔联两句分别描写了梁上的燕子,和水中的白鸥,进一步突出了生活环境之美好。
一只只燕子在新落成的草堂上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诗人丝毫不觉得聒噪,反而任由它们自由自在飞进飞出;他漫步在锦江边,看着水中白鸥嬉戏,心生怜爱。
无论是飞燕,还是白鸥都是诗人传达愉悦心情的媒介,它们自由自在,相亲相爱,不正是诗人如今的生活写照吗?
接着的颈联,画面一转,诗人将目光转向了树荫下的老妻和幼子。
他的妻儿在做什么呢?一个在纸上画着棋局,一个敲着银针作钓钩,这样温馨的一幕,是杜甫多年不曾感受到的。
无论是困守长安的那10年,还是被叛军囚禁的那大半年,杜甫始终惦记着远方的妻儿。
他为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梦想,辜负了妻儿良多。
在经历了战乱和流离后,还能和妻儿共享天伦之乐,杜甫的心中是很有感触的。
所以最后他发出了“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的感叹。
尾联这两句历来有争议,有人说杜甫此时虽然生活安定,但却是建立在他人的帮助下,所以这种安定是很不可靠的,后来严武去世,杜甫再次天涯漂泊,也证明了这一点。
还有人认为杜甫此时是满足的,在经历了那么多大的苦难后,对于这样安定宁静的生活他是倍感珍惜的。
很难说哪种观点更有道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整体来看,杜甫这首诗前两联通过清江、飞燕、白鸥这些景物,将景物之幽写到了极致;第三联又截取了最普通的生活镜头人事之幽写到了极致,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感扑面而来。
生活无虑,环境清幽,家人无恙,这是多少人心目中的生活。
这应该算是杜甫最有情趣的一首诗,短短几句便写出了生活最美的样子,令人神往。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