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古城临淄的游人,肯定会被四王家、车马坑以及大武汉墓等古迹透出的王气所震撼,古风尚存,时过境迁,当人们穿过宫殿残址上的寸寸荒草时,可能会发现许多清幽的地方,坐落临淄城东部的姜太公纪念馆就位于此处。

姜太公陵墓(夏商周古墓之姜太公衣冠冢)(1)

姜太公纪念馆的建筑紧靠姜太公衣冠冢而建,在临淄,古代也曾修建祭祀姜太公的庙宇,遗憾的是早已荒废。而新建成的太公纪念馆的建筑采用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对称的风格,主殿是歇山穿堂式,正中塑有姜太公彩绘塑像,配殿中有太公先祖伯夷等姜氏族人的史迹和姜太公的文治武功。

姜太公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是尧舜在世时伯夷的后裔也叫做太公望。姜子牙,名尚,伯夷因建功封在吕,也凭封地为姓,于是也叫做吕尚。姜太公在东海上住,因此亦称“东夷之士”或“东海上人”。他由于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建立周王朝而著名,此外,由于他大器晚成,经历了太多困难和挫折坎坷,民间关于他的故事传说颇多。

姜太公处于商末纣王无道之时,他因为熟读兵法,学识渊博被王叔比干推荐给纣王,而纣王只让他做一个小官,他无法施展抱负,这个时候西方的周国渐兴,纣王残无仁政,吏民多归西方,姜子牙亦西去,到了一个叫硒溪的地方过着隐居的生活。而这时,姜太公已经70岁高龄了。先前,姜太公为维持生计,前后卖过肉,贩过牛羊等牲畜,但也许是缺乏经营才能,他不仅没有能够致富,并且还赔了本钱。传说姜太公还讨了老婆马氏,因为谋生艰难,二人整日吵闹不停,最后马氏不愿再陪伴姜太公过苦日子,在姜太公决定西迁时,毅然地离开了他。姜太公隐居硒溪,闲来垂钓在渭水之上,这时,姬昌治理西岐,真是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姜太公耕读于硒溪,倒也自得其乐。姜太公年过七十,但是始终胸怀大志,他洞察到姬昌有灭商建国之心,肯定需要辅佐之臣,便等待施展才华的机会。

姜太公陵墓(夏商周古墓之姜太公衣冠冢)(2)

因此,太公经常垂钓渭水,其心却不在鱼,钓钩都是直的,于是后世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就这样过了几年,商纣王的统治越加惨无人道,不仅百姓怨声载道,就连八百路诸侯,除个别外,也全部反叛商王,不再听从商王的命令,此时的中原大地,就像一包火药,在高温下慢慢接近燃点,但纣王对此依然没有一点收敛,朝中的贤臣逃走了,有的像比干等被纣王杀掉,而纣王一味宠信妲己,建造“酒池”、“肉林”,只顾享乐,为了封大臣们的嘴,又以“炮烙之刑”惩罚那些不知趣的大臣。

在这种背景下,姬昌积极做着准备,他积极招募人才,却缺少一位文武兼备的将军,周文王姬昌十分头疼,接连几天几夜睡不着觉,寝食难安,突然有一天,文王做了一个怪梦,梦见东南有一只白额猛虎,肋生双翼,朝帐中扑来,而且见台后火光冲霄,姬昌醒过来,竟是一梦,急召大臣解梦,有的曰:“此梦乃王之大吉兆,主大王得栋梁之臣,大贤之客。昔成汤曾有飞熊人梦,后得傅说于版筑之间,今主公梦虎生双翼者,乃熊也,又见台后火光,乃火煅物之象。今西方属金,金见火必煅,煅炼寒金,必成大器,此乃兴周之吉兆。”官员们听完,同声道贺。姬昌听到这些后,心欲访贤,就同众官同游渭滨,到硒溪访得太公,询问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刚好与前梦相吻合,周文王不胜之喜,急切召乘舆,子牙三番两次拒绝,文王始乘舆,子牙骑马,同归京城,此时太公已经七十二岁了。

姜太公陵墓(夏商周古墓之姜太公衣冠冢)(3)

后来太公辅佐文王,内修外治,国富民强,直到文王病死,武王即位,姜太公乃统率虎狼之师,同天下诸侯会盟,联合伐商,在牧野一战,将商朝军队杀得落花流水,而后,大军直奔朝歌而来,纣王直到这时,才尝到什么是众叛亲离的滋味,眼看要当周军的俘虏,就点火自焚了,朝歌落陷,标志着商王朝的灭亡,周武王立镐京为都城,建立了新的王朝,便是西周。

西周建立后,分封诸王,建立了许多相对独立的小国,姜太公因为功著,被封在他的故地,便建立齐国。当时齐国的生产力还有些落后,东边的莱人听说太公封在齐,就过来争抢地盘,结果被太公打败了,用营丘为都同时,《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据史料,姜太公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龄老人,到成王时,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国从此征讨方国,于是成为东方大国。

姜太公不但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政治家,他为周王朝制

定《九府圆法》,规定了太府、内府、王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等9个专掌财币金融的部门及其职权,在我国经济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太公叫大农、大工、大商为国家“三宝”,农业齐备则粮谷丰足,工具齐备则器具用足,商齐备则财货富足,三宝齐聚,国家就可长治久安繁荣昌盛,于是齐国大治。《史记·齐太公世家》称他为“兵权与奇计”的宗师,后代都尊法太公。《汉书·艺文志》著录姜太公著作:《太公》二百三十七篇、《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目前传世的姜太公兵法著作有:《六韬》、《太公阴谋》、《阴符》等。

姜太公陵墓(夏商周古墓之姜太公衣冠冢)(4)

姜太公死后,是送往周国埋葬的,葬于文王和武王陵旁边,而且五世之内都可返周而葬,五代以后的人才葬于齐地。《集解》引《礼记》及郑玄都说太公死葬于周。《齐记补遗》中记载:太公葬于周,齐人弘扬其品德,葬衣冠于此。太公衣冠家在今天的淄博市临淄区永流乡张家庄东南,高28米左右,四周因取土非常陡峭,南北50米左右,东西55米。它的前面有新建石牌坊,横批“周师齐祖”楹联“葬衣冠永怀太公德”,“建祠宇再现武成光”。武成是何意呢?原来唐宋以前,姜太公被各代帝王封为“武圣”,唐肃宗封他为武成王,宋真宗又封其为昭烈武成王,于是墓前碑文刻“武成王姜太公衣冠冢”9字。正因为姜太公是一位全智全能、贤明圣德的人物,两汉以后,民间开始流传一些关于他的神话传说,在明代万历年间,许仲琳写成《封神演义》,把姜太公神仙化了,直到现在,许多人家盖新房时,在房梁的上面贴“太公在此,上梁大吉”的纸符,传说能够避邪气,祛鬼消灾,足见姜太公影响之大、之深,太公遗风,源远流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