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溺水事件高发(也称淹溺),全世界每年约有 36 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儿童占 45% 左右。溺水已成为 1-14 岁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由于其致死率和致残率高,溺水对患儿、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早期迅速有效的抢救可以改变预后,故溺水后正确的抢救措施非常重要。无论是自救还是他人相救,但你掌握的是对的吗?

面对溺水的人,经常会见到有人给予溺水患者行倒立控水、俯卧位控水等抢救措施;但以上这些急救措施是错误的!

一.为什么不能控水?那真相是什么?

1、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灾害儿科学学组2021年版《儿童溺水的防治方案专家共识》,溺水是因淹没 / 浸入在液体中造成呼吸受阻的过程。溺水对人体脏器的损害主要是由缺氧引起。由于控水会影响恢复通气的及时性,故已不被推荐。

2、大多数淹溺患者吸入的水分并不多,即使吸入少量水分,也会很快进入到血液循环,没有必要清除气道中的水。

3、部分患者由于发生了喉痉挛或呼吸暂停(breath holding),气道内并没有吸入水分。

4、用吸引以外的任何去除气道内水分的方法(控水)是无效的;而控水有导致胃内容物返流造成气道异物使患者出现窒息,从而加重患者病情风险。

5、淹溺患者的核心问题是缺氧,及时的纠正缺氧可以防止心脏停搏;通过有效的人工通气迅速纠正缺氧才是淹溺现场急救的关键。

控水无益,反而有害。

溺水后正确互救方法(溺水后首先控水对吗)(1)

二.万一溺水,如何自救?

如不慎落入水中,人会表现出恐慌、挣扎。很快溺水者就会丧失正常的呼吸模式,开始“屏气”。当“屏气”到极限时,人就会不受控制的突然用力吸气,这个动作就会把部分水带入气道,引起呛水。但只是很少的一部分,造成大家误以为“大量呛水”的误区。

这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尽量仰面展平身体,口鼻露出水面呼吸;扔掉身上的物品,寻找树枝等可增加浮力的物品;或用自身衣物、书包制作浮具等待救援;如果不会游泳,也找不到树枝、衣物,可采用水母漂的方式节省体力,等待救援。

溺水后正确互救方法(溺水后首先控水对吗)(2)

三.如何对淹溺者相救?

对于脱离溺水环境的患者,可根据有无心跳呼吸停止大体分为两类;情况不同,急救措施亦不相同。

一、无心跳呼吸骤停者

及时拨打120,保暖,给予清理口鼻异物,保持侧卧位,以防呕吐后出现窒息等并发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及时给予心肺复苏。

不要控水、不要控水、不要控水,重要事情说三遍。

二、心跳呼吸骤停者

上岸后立即给予患者行心肺复苏。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B)、胸外按压(C)。

淹溺患者的核心关键问题是缺氧,缺氧时间越长,患者预后越差,故对于

此类患者,应尽早给予有效的心肺复苏,尽早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优先于胸外按压。

三、心肺复苏顺序为A-B-C,具体操作如下

(一)开放气道(A):首先,如假牙、分泌物等;用仰头抬颌法、双手抬颌法打开气道,注意左手放在患者额部,向下压,右手放在下颌处向上抬,下颌到耳部连线与地面垂直才是正确!

溺水后正确互救方法(溺水后首先控水对吗)(3)

*清理口腔异物

溺水后正确互救方法(溺水后首先控水对吗)(4)

(二)人工呼吸(B):用手指捏住患者鼻孔,用施救者口唇包裹患者口唇,快速向内吹气2次,每次时间不少于1秒,见到患者胸部起伏即可。每次吹气后,口唇离开,松开手指。

溺水后正确互救方法(溺水后首先控水对吗)(5)

(三)胸外按压(C):一手掌根放在胸骨与乳头连线中点,双手掌重叠,十指相扣,掌心上翘,手指离开胸壁,双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用手掌跟有节奏的按压30次,按压深度>5 cm,儿童按压深度要根据年龄适当调整。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按压与通气比为30:2。

溺水后正确互救方法(溺水后首先控水对吗)(6)

四.如何预防淹溺

1、根据水源地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淹溺预防措施,包括安置醒目的安全标识或警告牌,救生员要经过专业培训。

2、应对所有人群进行淹溺预防的宣传教育。

3、过饱、空腹、酒后、药后、身体不适者避免下水或进行水上活动。

4、儿童、老年人、伤残人士避免单独接近水源。

5、游泳前应做好热身、适应水温,减少抽筋和心脏病发作的机会。

6、远离激流,避免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充气式游泳圈。

7、不建议公众使用过度换气的方法,进行水下闭气前的准备。

8、在人群中普及心肺复苏术,可大大提高淹溺抢救成功率。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溺水后正确互救方法(溺水后首先控水对吗)(7)

,